佛弟子文库

极乐世界要修到什么果位,才需要回到娑婆

净界法师  2020/05/2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极乐世界要修到什么果位,才需要回到娑婆

问:请师父慈悲开示回入娑婆度有情是什么相状?我们那个时候还有颠倒妄想吗?

净界法师答:我们到了极乐世界是为了成就圣道,一般来说,你初地以后就可以回入娑婆了,当然初地还有微细的妄想,在唯识学上说:发起初心欢喜地,俱生犹自现缠眠。就是初地菩萨他还有俱生的微细的妄想,当然他本身的调伏力。就是说,他调伏力够,所以,妄想对他来说,已经不能形成干扰,有跟没有一样。

也就是说,你从极乐世界回来以后,你不容易受到环境的干扰,你叫做不退转。我们讲佛为法王于法自在,你该受业报的你还得受,但是你在受业报的时候,你不会受这个果报,快乐痛苦的果报的影响,你该做什么做什么,因为你心中那个道法的力量很强。妄想已经处在你的控制当中,完全在你的掌控当中,你在受这个果报就像游戏人间一样,是有受跟没受一样。

别人看他还是有受,但是他自己觉得他根本就不受,他自己觉得不受。这个地方是不一样,这个妄想是在控制当中。

问:那么极乐世界要到,最高修到什么果位元,才需要回到娑婆?

净界法师答:那就看人,如果你悲心很重,不忍众生苦,不愿圣教衰,我刚刚讲过回入娑婆,初地就可以回来,如果你不着急,可以修到等觉菩萨。但是初地离开极乐世界在四十八愿说,有些人离开极乐世界,他没有回入娑婆,他转到十方世界去亲近十方诸佛,继续学佛法的也是有。

基本上正常情况你到了极乐世界,应该从凡夫到初地,这一段是不会离开。但初地以后就各奔前程,有些人继续在极乐世界待着,有些就转到其他佛国去,到药师佛国,到各式各样的佛国去了,就看你因地所发的愿。

游戏神通广学无量法门的三昧,这是第一种,这种一般来说智增上,比较理智型的,他会先充实自己,所以他离开极乐世界,他没有到凡夫的世界来,他先到他方的佛国去,继续充实。

第二种人他离开极乐世界他会赶快回到娑婆世界,在娑婆世界里面历练,但是这个时候他已经不一样,他是初地,他内心有道力了,他心中有光明了。他不像我们业障凡夫,我们现在完全被烦恼障报障,冲击着,我们是处于被动状态,他那个时候生命在他的掌控当中,所以说什么时候回入娑婆看他的发愿。

但是极乐世界他提供一个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它让我们避开从凡夫到了生死这一块。这一块是最危险的,这一块是整个成佛之道里面凶险最多,障碍最大,刺激最大,最容易退转的时候,这一块就是从生死凡夫到了分段生死这一块。我们选择在极乐世界完成是正确的,因为你这一段迈过去,你后面就海阔天空了。

就像佛陀在经典上譬喻说,说你这个船要离开陆地,刚开始很辛苦,因为它有地心引力把你吸回来,你要用力的划划划,等到你离开陆地很久了以后,你根本就不用划了,你把风帆拿上去,自动地往前走,你只要方向控制得好,轻松地往前走,它不可能再退回来了,因为它已经离开了地心引力。

我们感谢阿弥陀佛的慈悲,因为他让我们逃过了生死凡夫到分段生死这一块。这一块的风,这一块的生死大海,风浪最大,鲨鱼最多就是这一块,很多人过不去这一段的分段生死的大海,这一段是凶险最严重的大海,所有的船到这里几乎全部沉没,你这一块分段生死的黑海过去以后,后面的大海轻松愉快,你要到哪里都可以。

所以到极乐世界是避开这一块,就是分段生死,这一块是最麻烦。内忧外患,你内心的烦恼干扰你,外在的业力,老病死也干扰你,你过去的怨亲债主也不放过你,真的内忧外患,而我们善根薄弱,所以面对这么多问题真的是很难。

所以说,往生极乐世界,不一定表示你就一定要在极乐世界成佛,但是起码阿弥陀佛帮我们远离了分段生死这一段,这个是很重要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如何得清净心

问: 如何得清净心? 梦参老和尚答: 这个问我清净心...

【推荐】虽未能心中清净,亦得往生

做佛事一事,(光)前已详言之。祈勿徇俗,徒作虚套。...

为什么净土宗特别强调发愿

仗阿弥陀佛慈悲愿力了生死之易,易在什么地方?不一定...

临终往生与佛法学得好坏有关系吗

问: 请问法师,临终往生与佛法学得好与坏有关系吗?...

净土的愿力,一般人有二个毛病

在古德的开示上说:修习净土的愿力,一般人有二个毛病...

【推荐】莲池大师的德业

莲池大师,是我们净土宗的第八代祖师,他出生的时候就...

如何对治修行中的懈怠

问: 如何对治修行中的懈怠? 慧律法师答: 对治懈怠...

倓虚大师开示随息念佛法

还有一种最方便的法子,就是呼吸念佛。 行人端身正坐,...

地藏菩萨本愿经

觉林菩萨偈 华严第四会,夜摩天宫,无量菩萨来集,说...

【注音版】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普门品(日诵式版本)...

【注音版】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

从佛教的角度来处理婆媳关系

社会是由一个个的家庭组成的,而夫妻关系可以说是家庭...

秋季养生该注意什么

秋季我们应该注意养生,尤其是注重身体健康好保养的人...

经常出现妄觉该怎么办?

问: 尊敬的法师,末学从六、七岁起,一直到现在,经...

五逆重罪和诽谤正法的人会堕落到哪里

先讲五逆重罪和诽谤正法的人堕落到哪里?既然他往生不...

【佛教词典】供物当投河

(仪式)据瞿醯经下卷说,供养世尊之物,皆当投于河。...

【佛教词典】元崇

(713~777)唐代僧。临沂(山东)人,俗姓王。幼而孤...

今人修行,为何念佛者多,往生者少

夫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功德,总出心源。一切逆顺...

从文字相你来觉悟到道

佛法的道分成两种:一种道是不能解释的,离言说相的,...

东林佛号的意义

东林佛号要唱得深沉缓慢,它是可以对治这个时代的浮躁...

机智无私的老人

几十年前,在日本一个临海的小山村里,发生一件很感人...

把别人的不好拿来烦恼,那是自己的愚痴

修行就是在修我们这忍耐性,修这种种逆境,凡事要能忍...

向天空扔斧子

一人请教禅师,说有人在背地里捅他刀子,该怎么办?...

职场中的「儒家五常」

仁、义、礼、智、信为儒家五常。儒家五常影响中国几千...

一碗白饭的故事

二十年前,某日黄昏,有名看似大学生的男孩,徘徊在台...

贪嗔痴放不下,八苦离不开的

持戒就是修福!一切不利于众生的事不作,不利于众生的...

圣严法师:找不到心

禅宗说:「参禅不在腿。」这是说,参禅不一定要靠打坐...

念佛最能敌恶业

【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推荐】学道须具足五种正信

第一要信自己方寸中一个喜怒哀乐底主人翁,觌体与三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