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调心之道,离不了心学

济群法师  2013/12/1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目前,整个社会最大问题就是人的心态失衡,并且到了危机四伏的地步。近年来,频频发生的各类恶性事件,正是向我们敲响的一次又一次警钟。所以,对各种心理问题的疏导、调节和改善,不再局限于部分人群,而是全社会的当务之急。作为以自利利他为使命的佛弟子,我们对此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但仅仅这样还不够,面对如此庞大的人群,我们的努力不过是杯水车薪。更何况,很多人对佛教充满误解与隔阂,甚至完全排斥。鉴于这样的现实,有必要和心理学及社会各界有识之士携手合作,共同探讨,以期找到最易为社会大众所接受的,治标和固本相结合的改良方式。

我们目前所接触的心理学,主要是西方心理学,至今不过百余年历史。而有着两千五百多年历史的佛教,自古也有心学之称,因为它所关注的正是人类心灵。在佛典中,有大量关于心的教言,如“心生则种种法生”、“心净则国土净”等。仅《大正藏》中,提及“心”之一字的即有四十多万处。可见,佛教正是以心作为认识世界和修行解脱的立足点。

当年,佛祖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夜睹明星,见性成佛。他所成就的并不是外在的什么,不是羽化成仙,亦非长生不老,而是对心性的透彻认识,对迷惑、烦恼的彻底解除。用佛教的话来说,是证悟了心的本质——也就是明心见性,这是人类最了不起的成就。因为发展科技所改造的只是外部环境,而认识心性才是完善自身的唯一途径。如果自身问题重重,即使有再丰富的物质条件,还是无法获得我们所希求的幸福安乐。因为能够感受幸福的不是其他,正是我们的心。

佛陀成道后,一生致力于传播真理,为我们留下了大量言教,后结集为经律论三藏,流传至今。所有这些经典及经典所开示的修行法门,都是教导我们如何开启生命内在的智慧,解除无始以来的迷惑烦恼。换言之,就是启动心的正向能力,以此对治负面情绪。事实上,这种负面情绪正显现出越来越不容忽视的影响和破坏力。近年来迅速蔓延的一些网络用语,如郁闷、崩溃、纠结等,无不是负面情绪恣意生长、不断侵占心灵空间的表现。若不及时对治,就会出现失控的局面。

对个人来说,心是幸福安乐的根本;对社会来说,心又是和谐安定的所系。所以,调心不仅是个人的需要,也是整个社会的需要。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济群法师文章列表

一念的回光返照,就能够改变命运

为什么说,知道常住能够远离三恶道,我们举一个例子来...

十界圣凡不离现前一念

论佛法之渊源,总不外于现前一念之心。心也者,万法之...

慧律法师《佛教心理学》

诸位同学: 九月十七号郭士范同学要我来跟大家谈一谈...

我们的眼睛总是在「看」

我们天天学戒律,佛教我们防非止恶。吃饭、穿衣、说话...

心随境转,心也跟着生灭

随着我们佛法修学时间的增长,我们整个修学的功夫也应...

【推荐】同样是布施,但所得果报却不同

佛教的基本思想,是建立在诸法因缘生,因缘生就是说,...

心的本质简单到无法想象

对于心的真正本质,我实在不知道说些什么,因为它就在...

学佛人为何要有柔软心,应如何培养

问∶ 修学佛道的人为何要有柔软心?柔软心如何培养?...

【注音版】慈悲道场忏法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一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二 慈悲道场忏法...

佛说无量寿经

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 古筠比丘德异撰 妙道虚玄不可思议...

无量义经

无量义经序 萧齐荆州隐士刘虬作 无量义经者,取其无相...

人生佛教的思考

人生佛教的内涵非常宽泛。我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弘...

济群法师《佛教的财富观》

今天的社会,是一个经济高度发达的社会。经济的发展造...

如何忘记过去曾受过的伤害挫折

问: 如何忘记过去曾受过的重大挫折?忘记别人对自己...

弘法也是心灵的慈善

问: 有些学者提出,社会在几十年左右将发生问题。因...

【佛教词典】一切见皆入二见中

【一切见皆入二见中】 p0016   大毗婆沙论二百卷十三...

【佛教词典】水中戏戒缘起

含注戒本·九十单提法:“佛在舍卫,十七群在阿耆罗婆...

大安法师:念佛不求往生与五逆十恶者相同

修净土法门的人,首先要建立一个与净土念佛法门相应的...

观念改变,痛苦就能转身

有一位资深的师姐,原本活在幸福美满的家庭中,有一天...

我们如何消灭心中的颠倒

前文我们讲到智慧的观照。生命本身并没有什么错误,生...

无分别地讽诵大乘经典,既破我执也破法执

问: 印祖开示如何诵经的时候说,不要想上一个字是什么...

【推荐】调整心态比你佛号数目更重要

净土宗一般人的盲点在哪里?在第一个。我相信净土宗的...

妙莲老和尚《出世间名利》

我们佛弟子要不要名利呢?当然要!不过世俗人是求世间...

每日的功课都应回向法界众生

【原文】 每日功课回向,一一当与法界众生。若此功课为...

消业障是要忏悔皈依发愿,而不是苦行

什么叫无益苦行?外道是这样想的,他认为说,我们每个...

一个人不听经会有什么缺点

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个强大的国家就是舍卫国的波斯匿王...

把佛法灌输到生命中

你能够没有妒嫉心、没有障碍心,你就不会有烦恼了;能...

人生也要像四季一样活出精彩

人生有生老病死,气候有春夏秋冬。拿四季来比喻人的一...

龙树菩萨的出家因缘

龙树菩萨为南天竺国一大富贵人家之子,于树下诞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