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十界圣凡不离现前一念

谛闲法师  2021/12/1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十界圣凡不离现前一念

论佛法之渊源,总不外于现前一念之心。心也者,万法之总持,圣凡之枢纽也,收之不见毫尘,放之圆赅空有,三千性相,百界千如,皆念于一念之中,无法不在里许也。请试言之,现前一念之心,不起则已,起则于十界中,必落一界。

十界者何?曰:佛界、菩萨界、缘觉界、声闻界、天界、人界、修罗界、饿鬼界、畜生界、地狱界,前四为出世圣人界,后六为凡夫界。四圣中佛为果觉,余为因人;六凡中前二为善界,后三为恶界,修罗界善恶之间。试观现前一念起时,察其是善耶?恶耶?世间耶?出世间耶?

若起一念心,清净平等,不著有为,不滞无为,即佛因也;若起利人心,拔诸众若,菩萨因也;无大悲心,但求独善,缘觉因也;知苦发心,以求自乐,声闻因也;起大恶念,作诸恶事,地狱因也;起多贪心,悭吝不舍,饿鬼因也;起瞋恚心,造杀生业,畜生因也。可见世出世间,染净因果,总不外乎现前一念迷悟之心耳。

所以吾人日用之间,起心动念,直须自揣其心,知心起念,是善是恶,是世间是出世间,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善者令生,恶者令灭,于善念中,染著诸善,是世间念;不著善恶,是出世间念。世间是凡夫念,有漏因也;出世是圣人念,无漏因也。

有漏趋生死,无漏入涅槃,生死是有边,吾人研究至理,直须了知生死有边,入涅槃无边,更须要知出涅槃,入于中道,若认此中道以为究竟,犹是生死岸头事,未是究竟极则事。臻至究极之地,始知无生死可出,无涅槃可入,无二边可著,无中道可安,此可为智者道也。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谛闲法师文章列表

10种心理暗示 找回最简单的快乐

忙碌的生活中,幸福往往和我们擦肩而过。转换一下思维...

是什么因缘触动了十法界的门

我们时刻的检查自己的内心的相貌,从而反省自己的心态...

心若无尘

心若无尘,人的气质和品位便得以提升,生命便蕴涵着高...

【推荐】调整心态有三个方向

从大乘的角度呢,心主要的调整啊,有三个方向: 第一个...

一心不乱须到什么程度才能够往生

问: 为何忏公师父常常在佛七法会的时候,鼓励大家要证...

去掉我执,使自己的心软化

我们修行的前提,是一定要去掉我执,使自己的心软化,...

善恶一念间

良心就是人人心中本具的是非心,只要每个人本著良心做...

现前一念,能缘一切正报

五戒即五常,不杀即仁,不盗即义,不邪淫即礼,不妄言...

佛说无量寿佛名号利益大事因缘经

我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第一 佛在王舍国灵鹫山中,与...

佛说出家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舍离国。食时到,入城乞食。时毘...

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

三劫三千佛缘起(出《观药王药上经》) 宋畺良耶舍译 尔...

三种情形来判定业的轻重

藏教的思想认为,现象界的这些差别主要是业力。万般皆...

如何去消除病苦

如何去消病苦?病其实是三类病,佛陀说三类病。 一个是...

净土在哪里与存在的根据

我们这个世界被称为「娑婆世界」;「娑婆」也就是「堪...

宏海法师:佛说吉祥经

好,各位大觉佛子们,大家晚上吉祥。今天是我们2018年...

【佛教词典】五欲

欲者希求之义,又染爱之义。言五欲者,谓色声香味触也...

【佛教词典】意根坐断

谓断灭烦恼之根本思量分别。盖有意识乃生分别,有分别...

如何看待《无量寿经》会集本

《佛说无量寿经》传入中国,曾被翻译过多次。现存五个...

耀一法师:初学佛应读的几部经

一、 《地藏经》 《地藏经》专门讲因果,然后再讲到百...

以对待小昆虫的心态检讨自己的慈悲心

譬如说我们持不杀生戒,有时候一些小动物我们看到了实...

三分生意七分做人

第一章、人气决定财气,会做人才能赚钱 1.吃亏是福,...

能布施给亲人友人,功德更是无量

念《地藏经》和地藏菩萨就能得财富、田宅。那就不用布...

老和尚手术前诵此经,效果强大

我过去在佛学院做教务主任的时候,有一天,性公长老(...

修慧不修福,罗汉托空钵

在过去迦叶佛时,有两兄弟一起出家求道。兄长诵经、持...

浅谈净业三福

一般人都畏苦求乐,希望改变不好的际遇。释迦牟尼佛则...

圣严法师:不知不觉布施了一千万

我有一位弟子,在二十年前家中尚不富有时,便偷偷在心...

念佛功德有七种胜

《甘露疏》云: 一、词少易行胜,唯称一句南无阿弥陀佛...

吴南浦居士的信佛因缘

《梵网经》云,汝是当成佛,我是已成佛,常作如是信,...

如本法师:心病与身病

身体是四大五蕴所和合,在人生的过程,免不了会产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