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一心不乱须到什么程度才能够往生

净界法师  2013/06/1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一心不乱须到什么程度才能够往生

问:为何忏公师父常常在佛七法会的时候,鼓励大家要证得一心不乱,并说:假若未得一心不乱,临终的时候是否会往生,就是碰运气,没有保障?这种一心不乱,须到什么程度才能够对往生有保障?

净界法师答:这个一心不乱,我们看蕅益大师的《弥陀要解》讲得很清楚,蕅益大师《弥陀要解》的一心不乱,它的范围是很大的,包括调伏烦恼、断除烦恼,乃至伏除见思惑。伏,调伏;断,断这个标准太高了,我们讲一心不乱就断烦恼,但起码是伏。 一个人要调伏烦恼,第一个你先不动,不为妄想所动,比如说心常觉照,不随妄转;妄想还在,但是我不动,我不跟你动。我们的内心跟人事的因缘接触的时候,第一个百分之百是妄想,第一个念头,就直接性的、等流性的就是妄想,你跟它动,那当然不知道怎么调伏。

一个人要调伏妄想,有二个次第:第一个,你先跟妄想脱离,你动你的,我不动,然后我再来调伏你。当然你要脱离,那是观,所以我们修行是先观后止。妄想起来的时候,先知道它是妄想,然后你动你的,我不动,然后我再用念佛来消灭,先保持不动,然后再调伏它。这个于诸妄想,内心不动,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人妄想起来的时候,你跟着它动,那你就没有办法修行的。

所以我们说不乱,不为烦恼所乱,简单的讲就是不为烦恼所动,烦恼不能马上消灭,但是我不为你所乱,你乱你的,我心安住在空性,我观察你是因缘法;然后慢慢地,再用佛号、持咒对治它,让它慢慢地消灭。所以说这个一心不乱的范围很大,但是起码的标准,彻悟禅师讲一句话非常深刻:以折伏现行烦恼为修心之要务,你要有调伏它的力量。

你每一次烦恼起来,你都随顺它,你这个就是为烦恼所乱,那你就没有把握了。我有烦恼,但是我不为烦恼所动、不为烦恼所乱,那就可以了,所以我们不要求断烦恼,断烦恼就不是带业往生了。身为一个凡夫,一定会有情绪,但是净土法门最怕的是什么你知道吗?

净土法门它不怕你有烦恼,它也不怕你有罪业,它最怕的是你起颠倒。 烦恼起来的时候,你认为它是真实的,你认为这是一个真实的相貌,你一定要随顺它,那就完了,你起颠倒了。所以我们讲随念往生这个正念,第一个就是你不颠倒。我不颠倒,我清楚知道这个妄想是不真实的;虽然这个妄想没有断,但是它不能影响我,这个就是一心不乱,因为我第一个佛号很清楚,第二个我不为你所乱,虽然我没有断烦恼,但是我不为你所乱。

所以修净土的人,他这个不颠倒的标准是很重要的,要保持不颠倒。当然你临命终要不颠倒,你平时就要不颠倒。所以我们在讲的时候,讲到念佛三昧,还有一个真如三昧,这二个都很重要,事修、理观。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初学佛法的应怎么学

问: 初学佛法并有志于出家修行的人应该先读什么经?...

【推荐】念念不忘往生西方的大事

古人云,人身难得,中国难生,佛法难闻,生死难了。我...

佛弟子最大的事情是什么

在《法华经》里面佛陀告诉我们,释迦佛以一大事因缘出...

莲宗十祖截流大师画传

一、父梦憨山,友成儿郎 截流大师(公元16261680年),...

唐代高僧怀玉禅师

我们有很多人虽然念佛不一定心里能够笃定,就是这种自...

净土法门的修持方法

(一)实相、观相与持名 实相念: 念佛并不是专指口念...

打坐可以治好近视眼吗

问: 弟子听说打坐可以治好近视眼,怎样打坐才能治好呢...

如何来对治散乱心呢

当年老子曾经预言,过度沉溺于物质刺激,人会昏迷、散...

佛说无量寿经

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 古筠比丘德异撰 妙道虚玄不可思议...

无量义经

无量义经序 萧齐荆州隐士刘虬作 无量义经者,取其无相...

【注音版】礼佛大忏悔文

礼佛大忏悔文...

不要用无益的苦行来破坏你的色身

我们看修禅定的人,刚开始修禅定是散乱心,欲界的境界...

对病者开示

佛陀成道后,在鹿野苑,初转法轮,为五比丘,说四圣谛...

有人念佛多年病没好,便怀疑佛号不灵

《普贤行愿品》第四,忏悔业障:菩萨自念,我于过去无...

从有相三宝悟入自性三宝

有人问慧远大师:佛法强调的是清净心,为什么要拜佛?...

【佛教词典】魔缚

(杂语)天魔之系缚也。涅槃经十七曰:十二部经中,说...

【佛教词典】舍父逃逝

与出自法华经信解品中“长者穷子”之譬喻同义。据传,...

古来大德的念佛法

释怀感的暗室厉声念佛 释怀感初习法相宗,后遇善导大师...

这样去做,地藏菩萨就能加持成就你的大愿

【复次观世音菩萨。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欲发广...

禅的心要

大诗人白居易有一次请问惟宽禅师道:身口意如何各自修...

净界法师:五戒修学法要

第1讲 第2讲 第3讲 第4讲   第1讲 我们从今天开始有...

凡夫与圣人的判定标准在哪里呢

面对盲点只有一个方法,就是把生命归零。因为你在枝末...

修行不能自欺欺人,一定要真实

善导大师特别开示:不得外现贤善精进之相。不能表面上...

慈舟大师的念佛功夫

慈舟上人的禅定功夫,不是坐禅坐出来的,乃是念佛念出...

明海大和尚:佛教的规矩

今天首先跟大家讲一个题目,就是出家人与在家人的关系...

楼上磨刀

人往上爬、水往下流。谁不愿往上爬呢?没有衣食住的时...

讲经说法的重大意义

一、讲经说法,是出家僧伽的天职,即本职工作。依佛为...

往生不是把佛号念好,而是要心不颠倒

我们学佛,我个人觉得一个人学佛,有所谓黄金十年,成...

世多谓参禅便为有禅,念佛便为有净土

世多谓参禅便为有禅,念佛便为有净土。非但不知禅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