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从有相三宝悟入自性三宝

净界法师  2014/11/2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从有相三宝悟入自性三宝

有人问慧远大师:佛法强调的是清净心,为什么要拜佛?

慧远大师说,借事显理。虽然佛法究竟的目标是清净心,无有少法可得。但是凡夫的心刚开始是在有相的境界活动的。虽然我们正式所归依的三宝是理体自性三宝--佛者觉也,法者正也,僧者净也,归依我们内心的觉正净,但是这是一个不思议境。从一个现实的角度,我们刚开始学习佛法,你怎么能够学习佛法呢?

哦,你看到佛像的庄严,你看到佛陀讲话头头是道,你看到出家人威仪具足,“天下名山僧占多,世间好话佛说尽”,所以你相信佛法。我们刚开始学习佛法都是从有相的住持三宝当中去归依的,然后慢慢地从有相的三宝再悟入到我们自性的三宝。你一开始就不要这些权,哪一个人这一念心直接跟自性三宝相应?所以有人说,我不归依住持三宝,我直接归依我内心的觉正净。讲这句话是外行。你不了解什么是权实不二。你把权废掉了,其实你实也得不到。因为从现实的角度,我们这一念心它一定是从有相入无相。慧远大师的大智慧,就把这个人给调伏了。

所以在这个地方我们一再强调权实的关系,你一定要弄清楚了,这个理念有了,你到后面学习教观,你就知道怎么去掌握这个纲要。所以澫益大师讲,为实施权,开权显实,乃教观之宗要也。你要掌握权实不二,你才有办法去操作整个八教的教观。我们在实的角度、在目标的确认,一定是要发无上菩提心,这个目标不管你做得到、做不到,但是你在下手的时候一定要实际,就像我们受戒一样。

我们在受戒的时候,你看道宣律祖的慈悲,法体形象,一开始就面对十法界有情无情,誓断一切恶,无恶不断;誓修一切善,无善不修;誓度一切众生,无一众生而不度化。这是一个什么境界?这是一个佛境界。你能够对十法界的有情无情,所缘境是圆满的,你能缘的心是誓断一切恶,无恶不断,所有的恶法--见思烦恼、无明烦恼都要断除,所有的善法--人天的善法、二乘的善法、大乘的波罗蜜、三昧、陀螺尼,无量无边的法门都要学习,无善不修;然后一切的众生,有缘、无缘的冤家全部要度化,那是一个佛的境界。

但是你因地的时候一定要这样发愿。就是说,你先不管你做得到、做不到,否则你就得不到戒体。你说哎呀,有一个恶法我不能断的,我现在没办法断,你就搞错了。站在发愿的角度你先不要管你的实践,不是要你现在做到。你要有这样的希望。你一开始就放不下心,这件事做不到,你根本就得不到圆教中的戒体。你以后就算得到戒体,感果卑劣。

就是说,你站在实的角度,你不管你现在做得到、做不到,你总是会改变的,思想会改变的。你一定要发无上菩提心,体性周遍曰普。然后你在持戒,持五戒,没关系,即使你誓断一切恶,你所断的恶也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你刚开始的次第也是断这五个法而已。你在实践上随缘成德曰贤,这个随行其实就是五戒而已,你做得到。

但是你这个五戒,有你前面这个无上菩提的摄持,这个权就变成了一个成佛的资粮,就不是一个人天的善法。所以我们在修行要掌握权实不二的原则,然后再怎么操作你就知道了。体性周遍,因地的发愿一定要圆满;随缘成德,下手的时候,找你适合的方法去下手,找你现在最粗重的烦恼去对治。这就是掌握权实不二的道理。从这样的概念,到五时八教的时候,你就知道这个法门操作的原则是哪一个原则。哪一个法门我现在需要,哪一个我暂时不需要,你就能够做取舍。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以金做马桶夜壶,太不知自重

原文: 真性在未证前,随恶缘则成烦恼,而仍不变。随善...

拜佛跟拜神有何不同

我告诉你拜佛跟拜神,实在是大不相同。拜佛的人,是彻...

所有显现皆是识神所变现,切不可认以为真

古人说:分别是识,不分别是智,总的来说,不论什么好...

一念的回光返照,就能够改变命运

为什么说,知道常住能够远离三恶道,我们举一个例子来...

不知念佛真意思,念到弥勒下生也不中用

念佛,三岁孩童也能也会;若论究竟有没有功夫,就大有...

真如自性如如不动,为何强调断恶修善

问: 末学有一个问题,请慈悲开示。真如自性,如如不...

虚空本不动,白云自往来

我喜欢五台山那片湛蓝的天空。更喜欢它的祥和与宁静,...

「吾」和「身」完全不一样

吾一十七世为士大夫身。(文昌帝君阴骘文) 这个吾和身是...

【注音版】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维摩诘所说经

维摩诘所说经(一名不可思议解脱上卷) 佛国品第一 如是...

【注音版】晚课蒙山施食仪

晚课蒙山施食仪...

【注音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经典上说女众有五种不能

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其有女人,闻我...

求人天福报,只得来生痴福而已

况福峻临终正念昭彰,作问讯、顶礼等相。 就是福峻这个...

佛教素食漫谈

随着因气候变迁而不断引发的生态危机的不断出现,当今...

彭鑫博士:损伤元气的三个方式

生活方式中,损伤身体的方式有很多,针对现代人的普遍...

【佛教词典】香山

(地名)在无热池之北,阎浮提洲之最高中心。汉所谓昆...

【佛教词典】说戒师下座陈词

行事钞·说戒正仪篇:“说者辞云:‘小比丘某甲致敬众...

用钱修佛像还是用钱来帮助穷人

很多时候,我们看到有人用比较大的钱做佛像建寺院,很...

盘山宝积禅师的悟道因缘

幽州盘山宝积禅师是唐代高僧。与其他高僧的悟道因缘不...

观音菩萨感应故事:治愈脊髓瘤

10年前,我因患病,在求生不能、求死不得的危难关头,...

矮国王

微观人间片段,以小见大,说浮生,道世情,情到深处有...

念佛求往生不应怕死

有些念佛同修,平时也发愿求往生。一旦检查是癌症,便...

佛经中开示不邪淫的功德

1.尔时佛告诸比丘:「于此众中,我不见一法修行已、多...

修持名念佛法门的四个要求

佛说阿弥陀经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你心里的按钮在哪里

某位老师说过一个故事:他是一个光头,这在当地是很特...

姻缘

一个书生爱上了一个姑娘,起码到了生死相许的份上了,...

佛陀以四功德力挑起巨石

过去,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时,有一千二百五...

「舍」时的心念

佛教的教主释迦牟尼佛原本是迦毗罗卫国的悉达多太子,...

还有明天

话说有一天阎罗王召开地狱的干部会议,商讨如何才能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