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虚空本不动,白云自往来

浮云法师  2012/04/2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我喜欢五台山那片湛蓝的天空。更喜欢它的祥和与宁静,因为它是文殊菩萨的净土。

老法师时常提醒我们,要善于观察诸法实相。观察即是思维修。思维修就是分析某一个所缘境。通过教、理、喻、因,进行观察,思维,直至内心产生定解。

老法师从一开始讲《华严经》就说:“你要相信你自己就是毗卢遮那,毗卢遮那所证得的真如之智,和你本具的性体无二无别。”我常常想,既然我是毗卢遮那,不什么还会有烦恼呢?为什么样不能像佛那样来去自如呢?为什么没有佛的功用,常被无明所缚呢?当自己烦恼起来时,就不敢说我是毗卢遮那佛。因为佛是没有烦恼的。《华严经》说:“心佛与众生,是三无差别。”那是从理上说的,但事上还是有差别的。

在普寿寺紧张的修学中,我喜欢独自一人看蓝天、白云,用心去感受五台山的清凉和法喜。当看到白云在空中的变化,时而乌云密布,时而彩霞满天。想起古德所说的一句话“虚空本不动,白云自往来。”是什么意思呢?把它跟《华严经》结合起来看,噢!“虚空本不动”不就好比我们本具的清净法身毗卢遮那的体性吗?之所以未能起妙用,是因为被如云的无明烦恼所覆盖。尽管我们心常生热恼,迷失本性,但法身是常寂,如虚空一样,任凭云起、云落,而虚空并没有动摇。

当我们烦恼生起时,你只要善于观察,觉知它的生、住、异、灭。烦恼并不能损害我们的法身。平时多加思维分析,训练自己的这颗心,不要让它散乱放逸。要平静而不懈怠,兴氛而不散乱,戒骄、戒躁。把心安住于善法中,内心自然远离空虚茫然。沉浸在宁静、愉悦祥和的气氛中。如风和日丽、晴朗天空般的宁静。

老法师说成佛是用心来成的,并非离此心外,更有余佛可成。把握自己现前的这颗心是最重要的。修行不就是为了去妄求真吗?我们本具毗卢遮那的体性。为什么不能显现,就如蓝天被厚厚的云层遮挡,看不见一样。然虚空依旧如故。我们的真如被无明所覆,心海潮起潮落,看不清自己的本来面目。所以未能起妙用。当你拔云见月,湛蓝的天空依然是那么湛蓝。无明烦恼亦复如是。当你拔开烦恼的乌云,自性显现,内心顿感清凉平静,智慧大开,一切事物影现其中,便能看到事物的本质,而不去执着它的现相。因为一切诸法实相,如梦、如影、如响、如声,多多观察思维,对于生活中所遭遇的任何事都得到缓解。什么人我是非,善恶好丑,都是因缘和合的相续相,并非实有。所以寂天菩萨在《入菩萨行论》中说:“ 遭遇任何事,莫扰欢喜心,忧恼不济事,亦失诸善行。”

我们应该像虚空那样,含容一切,任云自往来,而不坏其性。训练我们的心,遇境逢缘你才能作到不动声色,坐观云起时,烦恼自然渐消。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少欲守道,精进不已

佛法是要让我们增强这个智慧,这种智慧来自什么?就是...

若不立文字,以何为心

若不立文字,以何为心? 汝问吾即是汝心,吾答汝即是吾...

这种快乐,才是能够长久保持的

众生都希望自己得到幸福快乐,趋乐避苦是一切众生的生...

第六意识是怎么去创造法尘的

我们看第六段,明意与法即藏性。 这个意是内处,意根;...

深信切愿定得往生的原理是什么

问: 请问法师,深信切愿定得往生,我相信佛无虚言。但...

开发我们的潜能

有一个嗜酒如命的酒鬼,一天喝得烂醉如泥,回家途中,...

佛诞节的纪念意义

今天四月初八,是释迦牟尼佛诞期的纪念日,并且是他的...

见性是怎样的一种生命

问: 见性是怎样的一种生命? 慧律法师答: 见性就是...

撰集百缘经

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一)满贤婆罗门遥...

【注音版】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卷第一 妙法莲华经卷第二 妙法莲华经卷第三...

【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注音版】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理观智慧所带动的六个阶段

这个理观的智慧所带动的有六个阶段。 一、理即佛。一切...

肾气充足的人脸上放光

肾气充足的人脸上放光,神采奕奕,相反,如果肾气亏虚...

圣人的血泪

印光大师教我们,佛法从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就有一分...

真实的力量要强过虚妄的力量

我们一般人刚开始学佛,你不是说马上改变。学佛以后,...

【佛教词典】快乐不退乐

(术语)往生要集所说十乐之第五。说往生极乐则得始终...

【佛教词典】大乘庄严宝王经

梵名 Avalokite?vara-guna-kāranda-vyūha,西藏名 Z...

当你有对立的心,你就不「大」了

这个大乘法门,大这个字,其实有很深的涵义。蕅益大师...

世间三种最胜香

过去,佛陀居住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阿难...

受持戒律的功德

世俗所说:受戒容易持戒难!确是有理,但亦在我们的善...

百丈大智禅师的丛林要则二十条

丛林以无事为兴盛。修行以念佛为稳当。 精进以持戒为...

不管做什么,都要想到三宝在加持自己

曾经有个年轻人,因为家中烧火做饭的原故,所以天天要...

具缚凡夫想在五浊恶世成就道业,是不可能的

在《大智度论》里说,一个具足惑业的凡夫,我们大家都...

你一天到晚看别人,就容易起烦恼

问: 师父在《楞严经》有提到:就是他的根跟识,是一个...

各宗要略——华严宗

宗义及学统 华严宗是依《华严经》而成立。释尊初成道,...

佛化道德的特质在般若

佛法能完成究竟圆满的德行,他的特质何在?佛化道德的...

怎样做一个真正的佛弟子

一、学佛首先要念苦 你们今天能够皈依三宝,走向学佛之...

宗舜法师:出家为什么要剃发

宗舜法师: 这个剃发的风俗在古代印度对于重犯,就是...

锡杖的表法含义

诸位吉祥。我们今天道场白华庵,跟大家说的法器,叫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