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你一天到晚看别人,就容易起烦恼

净界法师  2020/05/1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你一天到晚看别人,就容易起烦恼

问:师父在《楞严经》有提到:就是他的根跟识,是一个往内归就是不生灭,往外就是攀缘,那这个原理在哪个地方?可不可以简单提一下?因为往内的话,往内那不是跟唯识一样,是往内观嘛,对不对?也是一样;那往外就是攀缘,这样子它的差别是说,我是不是受到外境的影响?

净界法师答:因为是这样,你往外是接触到相状,它是生命的结果了,往内看到的是佛法的真理,对不对?那是道。如果我们的心是一个车子的话,你往外,你是攀缘外在的相状,你很可能会堕入你的生死业力当中。

因为它外面本来就是业感的世界,你除非能够做到:百花丛里过,片叶不沾身,那就没有内外的问题。我们后面会讲到修行的阶位,到了通达位以外,就没有内外的差别了--他顺逆皆方便,他心完全无住。

但是我们的心是有执取的,我们去到哪里,就像一个手上粘了强力胶一样,你看到什么你会住在上面的。

所以这个时候佛陀的慈悲,告诉你:你的心有两个门,一个是前门,一个是后门。一个是接触业感的世界,你看完以后你很容易产生烦恼。你看你一天到晚看别人,你很容易起烦恼,对不对?如果你不断的在心中思惟着道理,那就很容易保持正念,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如何放下烦恼

问: 如何放下烦恼? 正如法师答: 人生在世,烦恼总是...

孝道是什么,该如何弘扬孝道

问: 现在弘扬《弟子规》的朋友们也经常宣扬《二十四...

慧律法师《断除四烦恼》

一、四烦恼 二、建立正确心态 三、结语 一、四烦恼 ...

当生了生脱死的最好方法

问: 我现在得到一部佛经《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

高僧大德为何偶尔也会示现重病缠身

问: 三宝弟子请法师开示,法师或高僧每天弘法利生,...

佛为何说「富贵学道难」

问: 四十二章经里面有佛说二十难,其中之一是富贵学...

受苦能消业的前提是什么

问: 《文钞》中说,受苦时作消业想。弟子的困惑是,受...

心中的石头

雪斋禅师去拜访藏门禅师。要告辞时,藏门送他到门外。...

【注音版】佛说出家功德经

佛说出家功德经...

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

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

【注音版】朝时课诵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注音版】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普贤行愿品...

堕落到畜生道的业因

世尊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在这个无边无际的法界中,生...

佛教与环境保护

古人说:世上好话佛说尽,天下名山僧占多。中土佛教一...

儿女「五不怨」与父母「七不责」

为人子女时做到五不怨,为人父母时做到七不责,请您试...

不要太在意别人的态度

有的时候,别人对我们莫名其妙地热情,有的时候又无端...

【佛教词典】五小部

全称天台五小部。指天台智顗之撰述中,小帙之五部书。...

【佛教词典】三类境

(名数)境者,八识所变之相分也。此相分有三类:一、...

觉悟,必须从心下手,修心才能悟

觉悟,是对不悟者来说。 众生不觉悟,当然痛苦;觉悟后...

希望幻灭

人生每个人都有希望,希望的将来是美丽的,可是失望却...

解脱成佛的路上,要以持戒为舟航

有人说,受了戒就有了束缚,而且还有犯戒的危险,犯戒...

印光大师痛斥弟子少管闲事

马契西居士对佛法深信不疑,对印光大师更是佩服得五体...

菩萨十八重戒之盗三宝物

《优婆塞戒经》:若优婆塞(夷),受持戒已,受招提僧...

普贤菩萨有什么样的功德妙用呢

我们先解释普跟贤这两个字。因为名以召德,一个菩萨的...

觉得自已业障重,应如何改变

问: 如果觉得自已业障很重,应如何改变? 宽见法师答...

十种真正出家的好和尚好出家人

在诸大德高僧传里头,有十种真正出家的好和尚、好出家...

【推荐】财富有枯竭的一天,只有自性宝藏才是取之不竭

一、物质财富是无常的 论财富西汉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

舍利弗和目连尊者遭诽谤的因缘

佛陀住世时,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尊者与神通第一的目连尊...

星云大师《人间佛教的生活》

第一篇 四恩总报 壹 四恩总报的意义 经云:诸法因缘生...

明朝高僧紫柏大师

紫柏大师是明朝四大师之一,名真可,字达现,晚年自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