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诞节的纪念意义

太虚大师  2014/05/1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佛诞节的纪念意义

今天四月初八,是释迦牟尼佛诞期的纪念日,并且是他的二九五〇年的诞期纪念日,我今天所讲的就是这个题目。我们必须先晓得了什么是佛,他是如何来的,然后我们方可以晓得今天的纪念是什么一回事。

什么叫做佛?佛就是觉者的意义;浅言之,就是一个极明白的人,已经大醒了的人。佛字乃简称,梵语佛陀,就是无上正遍觉者的意义。佛的体是什么?就是我们各人及一切世界万物所共同的本体,此本体亦即是各人如如常觉的真性。若有人能完全通达此体性者,此人当即是佛;若迷此体性,即名众生。但我们众生虽是迷了我们的体性,然我们的本体真性仍是现成的、完全的,无有些子的伤损、丝毫的减缺。这个本体真性,佛经中亦称之为如来法身。这个法身,在于佛就谓之法身佛。诸君应知,佛体即你我共同之本体真性,我们若能因今天的佛诞纪念唤醒了自己的本性,则今天的佛诞纪念,不但是释尊的纪念,也就是你我自己的纪念了!

上来所说你我与佛同体,不过是说得这法身佛的理。而诸君对于如来法身的真相,实在一点也未有梦见,所以佛经上说:理虽顿悟,事须渐修。诸君虽已悟得此理,如不修证,则诸君虽与佛同体,而诸君仍是众生。诸君应知释尊之所以称为佛者,非天帝所赠封之名,亦非人民所共举共赞之号,乃由他先悟了法身的理,继修六度万行,经三大阿僧祇劫,乃至亲证了这法身的完全真相,得了大觉圆满的果,故名之为佛。虽说他的体是你我所共同的,然而他的这个由修得来的大觉圆满果,则是他与阿弥陀佛等所独有的,你我尚未能有的。这个不共大觉果,佛经上名之为报身佛。

上来虽说佛的体就是我们及一切世界的体性,然而这所谓一切,实在不是你我的见闻觉知可以完全晓得的;因为一切的世界实在太大,而你我见闻觉知所及的境界实在太狭。虽说在明白了的人见之无处不是,然在我们这些久迷的人,实在远求之于千里也不可得,不但求之而不可得,且愈求之则愈远。所以这佛的法身不是我们的言说所可表诠的,既非言说所可表诠,如何我们今天又能来为他开大会做纪念呢?况且论到佛的报身,那我们更无可纪念、无从纪念了!因为他那大悲、大愿、大功德所成的大觉果,是不共于我们的,也不是我们的思想所可缘得到的,既然思想尚缘不到,那如何又有我们今天的这佛诞纪念大会呢?

诸君应知,佛的法身、报身皆非言说所能诠、思想所能缘的,故于此二者,皆不可纪念,亦无从纪念。而所以有此纪念会者,实因为有释迦牟尼佛的应化身的原故。所谓佛的应化身者,即如所谓二九五〇年前,有一佛降生印度之迦毗罗城,其名曰释迦牟尼,其父名净饭王,其母名摩耶夫人,其幼名悉达多,十九岁出家,三十岁成道,成道后说法四十九年而涅槃。其应化世间之迹如名人家族等,皆当时人之所目击,于后世亦有传闻可凭、经史可考。所以我说:惟应化于人世所示现之生灭身可有纪念。释迦生于四月八日,所以我们今天就为他做诞期的纪念。

上来虽明纪念会之来由,但是诸佛以何因缘而应化于众生中呢?这个因缘有二:

一、由诸佛本愿慈悲度生,复见众生之所以升沉于苦海之中者,皆由于不认识其自己的本体法界的实相,而于境界上妄计有人我、苦药、好丑的原故;若得大力者指导之,即可使之自证本体、出离苦海。以是因缘故,诸佛乘其大悲之本愿,运其大智之万能,遂来应化于我们众生类中,所以我们称佛,应称之为大悲救世者。

二、由于共业所感。所谓共业所感者,例如现今中国之所以大乱及生民涂炭而不聊生者,皆由于国人肆纵其贪嗔之念、作种种恶业的原故。假使中国人人皆具有道德、皆作善业,亦何至变成现今的中国呢!诸君应知众生之所以有佛应化其中者,实由于大多数众生之共同善业所感,所谓诸佛之报身犹如月光,众生共同之作业犹如水波:月虽常照于水,但必随水之清浊有无而隐现其影;诸佛度众生之悲愿虽恒古不易、刹那常存,但亦必随众生善业之深浅、善根之厚薄示现隐没。诸君于此若能明了,即是悟得应化之真理;应化之真理若明,即可由之而悟入法身之实相、证得报身之实果。

我于此就敢对大家说:我们于世界上的一切,惟佛乃有真正的价值,足以为吾人之所纪念。因为那些世间人的种种的救济方法及救济的事实,皆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终久是不能使我们出离这苦海、使我们得大自在的。诸君细心想想:梦中人如何能唤醒梦中人!所以我说有真正的价值、足以为吾人所纪念者,惟是已觉大觉的佛。我们今日因纪念此已觉大觉的佛,若能从睡梦中念念自求其醒觉,乃不虚此佛诞纪念之一举。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太虚大师文章列表

丛林中出坡的意义

马祖建丛林,百丈立清规开启中国禅宗僧团制度的恢弘气...

但以迷而未悟,故长作众生

众生心性,与佛无异。但以迷而未悟,故长作众生。华严...

【佛学漫画】《法华经》故事之衣里宝珠的譬喻

衣里宝珠的譬喻...

受持五戒的利益和意义

五戒的受持 受持五戒是尽形寿受持,非一日一夜受持而...

怎样让生命活得像个生命

在我眼里,生命,是人生的眼珠。 在我心里,生命,是...

悉达多太子的成道之相

示有尘垢,沐浴金流。天案树枝,得攀出池。灵禽翼从,...

五年参访和六年苦修

悉达多太子身披袈裟以后,就安祥徐步地到处去寻师访道...

我们如何消灭心中的颠倒

前文我们讲到智慧的观照。生命本身并没有什么错误,生...

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大慈大悲悯(mǐn)众生,大喜大舍...

十小咒注音版

1、如意宝轮王陀罗尼 南(nan)无(mo)佛(fo)驮(tuo)耶(...

佛说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阿难说:「闻如是。」 阿难白佛言:「有人事佛得富贵...

【注音版】梵网经菩萨戒本(诵戒专用)

梵网经菩萨戒本(诵戒专用)...

一切诸法,唯依妄念,而有差别

一切诸法,唯依妄念,而有差别。若离忘念,则无一切境...

判断「生灭心」与「不生灭心」的方法

这一段是讲到我们凡夫的现前一念心识,这个真妄不二的...

如何对治第六意识的粗重分别

在第六意识分别当中是否也有轻重的不同?对有些事情我...

业障并不是障碍我们的关键

其实我们不能怪业力给我们痛苦,业力它只做了一件事情...

【佛教词典】欲与清净同异

亦名:欲净同异 子题:欲应羯磨、清净应说戒、欲、清净...

【佛教词典】十三缘

又作日冷十三缘。据长阿含经卷二十二载,日光生冷之因...

真心跟妄心的差别跟过失

第一、安稳跟不安稳的差别: 当我们的心,住在五阴的时...

念佛须善发心者,心为修持之主

原文: 念佛须善发心者,心为修持之主。心若与四宏誓愿...

修行人是境遇愈坏愈好

出家要在大丛林人多的地方,不要只有三五个人。人多才...

五方佛、五佛智慧和五方佛土

中央大日如来(毗卢遮那佛)代表法界体性智: 佛身颜...

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

我们活得痛苦的时候会哭泣;我们受到委屈的时候会哭泣...

财富的应用

经济学是研究经济的活动。经济活动是广义的说法。从某...

五戒善法为做人应知应行之原则

吾人生在世界,不只是要从自然界的万物得到自身生活之...

这句佛号跟我们到底是什么关系

请看经文: 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

往生到极乐后的正报身心相貌

我们看第十七,乐如漏尽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所受...

明海法师京华托钵记:一个人挎着瘦瘦的香袋,从住处走到大街上

(在北京街道托钵是一种怎样的体验?这是明海法师几年...

【推荐】除了念佛外,调伏烦恼也是非常重要

我们净土宗的修行人,穷尽一生地努力修学,主要的目标...

为何接引佛是站着而不是坐着

念佛念得好的,阿弥陀佛会提前告诉。慧远大师他是提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