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往生到极乐后的正报身心相貌

净界法师  2021/05/0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往生到极乐后的正报身心相貌

我们看第十七,乐如漏尽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所受快乐,不如漏尽比丘者,不取正觉。

我们前面讲到正报的身心,讲到五个主题:第一个,远离恶道;第二个,身相庄严;第三个,衣食自然;第四个,具足五通;第五个,寿命久远——构成整个极乐世界正报的功德庄严。这以下再说明这五种的功德庄严所产生出来的作用。

这五种功德有什么样的作用呢?这个作用我们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自受用的作用,一个是他受用。自受用,就是你在受用这样的种种果报体的时候,你是什么感受。先讲自受用。他受用就是供养佛陀乃至于度化众生。

我们看这个经文的消释。就是说,在我成佛的世界当中,国中的天人,凡圣同居土的这些天人,今天我提供给他这个果报体,当他去受用这个果报体的时候,会产生一种快乐的感受。而这种快乐的感受就好像是漏尽比丘。

这个“漏尽比丘”什么意思呢?就是四果阿罗汉入了灭尽定以后。他要入灭尽定,阿罗汉入灭尽定。没有入灭尽定的时候,他色身还有微细的苦,但是阿罗汉入了灭尽定以后,他会产生一种非常殊胜的寂静的快乐,类似于涅槃寂静的快乐。而极乐世界人民的果报体所显现出来的快乐,就好像是阿罗汉入了灭尽定的那种寂静的快乐。

我们的色身是由地水火风四大所构成,而这个四大的结构体是跟你的烦恼、业力有关系。烦恼越重的人,他那个地火水风的结构就越粗重。烦恼比较淡薄的人,他的四大产生的力量就比较轻安。你看你刚开始出家的时候,你就觉得浑身不对劲,因为你那个时候烦恼很粗重,所以你那个地水火风表现出来也是很粗重。慢慢地,你开始拜忏甚至于打坐以后,就会有变化,经常打坐的人色身会比较轻安。虽然说不可能没有病痛了,但是经常打坐的人,身体结构那个四大就有一点随顺于禅定的四大,有比较精妙的色身产生。

那么极乐世界的色身,它本身是一个什么结构呢?《无量寿经》上说,它是一种“清虚之身,无极之体”。轻虚之身是指的它“非饮食所长养故”,它不是饮食所长养的,饮食所长养的是一种很粗重的。第二个,无极之体,指的是无老病之干扰,所以无极之体。也就是说,极乐世界的果报体,因为它不是胞胎所生,它是莲花化生,是弥陀的本愿的法身所变现出来。这“清虚之身,无极之体”,它的结构体,照《无量寿经》的形容,是若有若无、如梦如幻,所以这样的一个果报体会产生一种快乐的感受。

这种快乐的感受,在《无量寿经》当中做一个比况。它说,世间上的小国王的色身,他那个地水火风的四大,跟转轮圣王的地水火风的四大,就像乞丐跟国王一样的差距。福报力不同。转轮圣王跟天王的色身,又像是乞丐跟国王的差距。天王跟阿罗汉的色身,又像是乞丐跟国王。阿罗汉的色身跟极乐世界的色身比起来,又像是乞丐跟国王。

所以我们讲,极乐世界的果报体寿命这么长,你今天这个果报体要用很久。我们讲借假修真,你一下子在极乐世界修学念佛、念法、念僧,一下子跑到十方世界供养诸佛,一下子跑到众生的世界去度化众生,都必须靠这个身体来支持你。那当然你会说,这个身体它到底释放出来的感受是什么感受?这个地方讲出两个消息:第一个,极乐世界的色身给你的感受是安乐的;第二个,它这种快乐是寂静的,不是躁动的。

每一个人内心都有他的本性。什么叫本性?就是没办法改变,你怎么修行都没办法改变。我们这个明了的心,在痛苦的地方会躁动不安,想要离开,这个是没办法改变;我们到了一个快乐的地方就想要安住下来,这个也是没办法改变。我们人的本性是想要离苦得乐。

所以,太过于痛苦有助于你修出离心,但对你生命的安住是有障碍的。你不能让自己的身心世界长期处在痛苦当中。成长过程太过痛苦,对你发菩提心会产生障碍,因为太痛苦了你会产生偏激的思想,你很难去产生大悲心。你很容易生起出离心,但是很难生大悲心。

当然,你说天上的果报体很安乐,但是天上的安乐是躁动的,这个不可以,因为那种躁动的果报体会让我们产生一种烦恼。极乐世界的安乐是寂静的,这个地方你要知道,它是寂静的安乐,就好像是漏尽比丘入涅槃的快乐。当然,这个果报体还有很多作用,后面会讲这个果报体很多的妙用。

总而言之,极乐世界给你这么一个长的、无量无边阿僧祇的寿命,当中没有病痛,有光明的照射,感到身心柔软,而且又释放出快乐寂静的感受,这个就是你未来正报身心的相貌。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星云大师:从奉献中获得快乐

早晨,我遇到柜台小姐曾淑芳,她是从天主教办的文藻外...

五逆谤法不能往生,是否意味佛的慈悲不够普遍

问: 五逆加上谤法,不能往生。这是否意味佛的慈悲不够...

念佛宜早不宜迟

青少年是早上8、9点钟的太阳。人生最美的是少年年华,...

没有这四剂预防针,我们还真生不起信心

原文 【解】复次世界及佛皆言有者。具四义。的标实境。...

深信切愿就是无上菩提心

菩提心就是发成佛的心。菩提是佛果的意思,心是能发之...

净土法门不谈风险很大的转世

通途佛法谈到菩萨道慈悲心的问题,可能有人会发愿要生...

在家净土行人如何做到决定往生

问: 《弥陀经》一心不乱,《无量寿经》至心信乐,《...

净土不是自了汉法,更不是小乘佛教

问: 请问法师,修行以自利为主,容易被人误解为是自了...

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

【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遗教经

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

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

断际心要 河东裴休集并序 有大禅师。法讳希运。住洪州...

【推荐】观音菩萨在哪里呢

在各大寺礼拜佛菩萨的时候,经常听到有人说:普陀山的...

「庵」一定是女众所住的地方吗

阿弥陀佛。各位有缘,大家吉祥。 今天我在的这个地方呢...

善巧方便化婆媳间的矛盾

话说兴化县商人马文安,品学兼优,且喜研究佛理,他娶...

遇到逆缘的时候,要这样来思维

我们内心很多负面的情绪,很多的盗贼要偷走我们已经成...

【佛教词典】跋陀罗婆提

(杂名)Bhadrapati,城门名。译曰贤主。见本行集经三...

【佛教词典】放逸为死迹

【放逸为死迹】 p0797   瑜伽十八卷十六页云:云何放...

蕅益大师《弥陀要解》念佛法语

1.一切方便之中,求其至直截至圆顿者,莫若念佛,求生...

杨梓茗居士:不吃肉能得到充分的营养吗

谈到素食,人们往往会担心一个问题:如果不吃肉,我能...

不要以为有了这张纸,你就有资本了

今天下午,几个老沙弥、沙弥尼,来求戒。都六七十岁了...

积极而不紧张

通常我们认为一个积极的人,应该就是乐观、开朗、进取...

粥有十利饶益有情

摩诃僧祇律云:粥有十利、饶益有情。佛住舍卫城时。难...

专修净业,一念精诚亲见圣众

清朝比丘尼清月,江苏无锡人,居住南门慈云庵,每天诵...

【推荐】佛教对饮酒吸毒的态度

20世纪80年代以来,毒品在全世界日趋泛滥,毒品走私日...

牛奶背后的苦难

想象一个生命,打从出生起直到死的那天,被对待像一台...

人生成功的原则--不忘初心

我们为人处世,永远保持刚刚出来的那个心情。譬如现在...

向外求安,自古学人之通病

学人不知向上一路,但求增益知见。殊不知知见立知,即...

你们是最快乐的人

至於宇宙,则是每一个宗教都会谈到的。释迦牟尼佛在经...

先明白念佛的目的,你就知道如何念佛

怎么念佛 以净土念佛法门为归,以持名为中心,持名念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