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凡夫与圣人的判定标准在哪里呢

净界法师  2023/04/0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凡夫与圣人的判定标准在哪里呢

面对盲点只有一个方法,就是把生命归零。因为你在枝末上,你根本没办法跟它对治的。就是说那你先把生命、把心带回家,你回光返照,看看你从什么地方来,看看你生命的原点。一个人只有回光返照,去对治执著,其它通通没有办法。所以只有第六意识,成功的把第七意识带回家,第七意识的自我执著才可以破坏掉。

所以,当我们所有的佛号,你要保证你每一句佛号都是通往净土,那你就要注意你的执著了,因为它的力量太大了,你用第六意识去压它,第七意识是不吃你这一套的。我们看看四禅八定,外道的四禅八定,用高深的禅定压这个执著,根本没有用,只有我空观、法空观,它只有怕这个,其它都不怕。所以只要你要成功的把三界业力的枷锁从你的生命里面把它拔开来,你别无选择,必须要面对恒审思量这一块了。

好,我们来看看永明大师对第七意识是怎么个描述法,有三段。我们先看第一小段,请合掌:创入道者,此意须明。是起凡圣之因,宜穷种性。乃立解惑之本,可究根源。迷之则为人法执之愚,悟之则为平等性之智。好,我们解释一下。创入道就是一开始修行人,这个不是老参,是你一开始修行,严格来说你开始学佛,你就要知道第七意识可怕了。那么为什么它可怕呢?它是决定凡圣的因。

也就是说,什么是凡夫?什么是圣人呢?它的判定标准在哪里呢?不是说你做了很多慈善事业,就是一个圣人,不是的,是你的执著是不是被破坏了,它是凡圣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一种根源。所以你要好好了解它的体性,这种恒审思量所创造的一种自我的执取,它是一切消除烦恼的根本,你要找到它的根源。所以你随顺它呢,你就变成一个愚痴的众生;你调伏它,你就悟入了二空平等的法性,就成就圣人。这个是第七意识的恒审思量,你只要放纵它,你就准备轮回了,没有其它话可以说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破除法执的相状

我们看看,讲到出世的圣人,佛陀也给他一些建议: 非明...

禅宗讲的「不立文字」是什么意思

关于不立文字的真实含义,六祖大师在《坛经》里面讲得...

【推荐】佛是教我们开发佛性,而不是强调个性

有一些人虽然学佛很久,但是时常都还强调自己的个性是...

神经系统是受心理的影响

思量能变就是第七意识,老是以第八意识的见分为自我,...

用这个愿望来做生命的核心价值

我们刚开始在修无分别智时候,当然第一个要远离的就是...

天地广阔,不要画地自限

天地广阔,人不能只想着自己占有一席之地而自寻烦恼。...

不食人间烟火的风花雪月,不是真正的修行

男女之情是欲界凡夫迷执最深重的地方,这是你修行不可...

第六意识是众祸之门,但也是众妙之门

我们如果没有深入的研究唯识,对我们内心的状态很容易...

佛说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城逝多林给孤独园。与...

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

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

吉祥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祗陀园给孤独精舍。时已深夜...

观无量寿佛经疏

观无量寿佛经善导疏重刻序 印光法师 人生世间,祸福吉...

12张《华严经》经文壁纸,带您一窥华严之美

在汉传佛教经典中,《华严经》有着无比崇高的地位,与...

截流大师:念佛必须具备真实信心

一、要信得心、佛和众生都没有差别,我是没有修成的佛...

把人身用在满足贪欲、积聚财富上,实在是太不值

对现代人来说,贪欲贯穿着一生,大量的时间都花在满足...

善自调身心,具诸功德力

调心,改变人生的好习惯 古德云:君子慎所习。 良习,...

【佛教词典】舐食戒缘起

亦名:不舐食戒缘起 含注戒本·百众学法:“佛在舍卫,...

【佛教词典】无明使

(术语)十使之一。无明能驱使人使流转于三界,故名使...

去除烦恼习气要下狠心

但是我们这些烦恼习气也不是一生养成的,过去无量劫来...

地藏菩萨为何不能让众生永取解脱

地藏王菩萨有这种神力,反过来说,应当使一切众生永取...

什么样的菩提心不容易退

在《大乘起信论》讲到这个菩提心(整个大乘佛法的根本...

再穷的人也能因布施而得福

富贵是用恭敬心布施财物得来的果报。而福大小完全在下...

发菩提心与求生净土有互相增上作用

二明欣愿行者,复有二种。一者先明求往生之意,二者观...

念佛如何得一心不乱

前些日子,有位长期住在美国修行的法师写信给我,提到...

舍利弗侍者的宿世因果

我们相信了佛法的人,也就是相信善恶果报,相信了善恶...

石头本无意,何必自生怨

一个小沙弥在化缘的时候与一位农妇吵了起来,最后发展...

佛教徒如何对待所谓的「瑞相」

佛在经典中告诉我们:自誓受戒的时候,一个先决条件就...

五种佛教的莲花

《摄大乘论》释卷十五记载,莲华有香、净、柔软、可爱...

白露节气的养生方

白露适合于养肾,古话说白露勿露身,早晚要叮咛,白露...

心无厌足,惟得多求,增长罪恶

凡夫之所以遭受痛苦,归根结底是因为贪图欲望,正如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