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念佛怎样对治昏沉散乱

智谕法师  2012/09/1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大家来打佛七,在求一心不乱。《佛说阿弥陀经》上说,善男子善女子持念佛名,一天乃到七天,一心不乱,临命终时,蒙佛接引。念佛念到一心不乱,称之为得"念佛三昧"。所以大家念佛七天,要尽量想办法念到一心不乱。

求一心不乱会遇到两大障碍:一个是散乱心,一个是昏沉心,不散乱又不昏沉,不昏沉又不散乱,那就得一心不乱了。

一心不乱的境界是什么样子呢?心里面很清楚很明白,可是没有其他的思想。所谓"想",经上又叫"忆念"。现在、将来的一切想法,叫作"念";过去的,叫作"忆"。心里清楚明白,没有忆念,可是心里清楚明白。这境界就从不昏沉,不散乱得到。起散乱,就得不到这个境界,打昏沉,也得不到这个境界。得不到这个境界,难望自力往生,唯有至诚恳切忏悔业障,至诚恳切求佛接引。

今天就和大家讲一讲怎么样防止昏沉,怎么样防止散乱。

先讲防止散乱。防止散乱的最好办法,是持名念佛名。至诚恳切持念,至诚恳切自己去听。念得至诚恳切,听得至诚恳切,不但能对治散乱,还能对治昏沉。大家不相信,请试一试,只要一句佛号听得清清楚楚,保证没有散乱。

次一等的办法,对治散乱也好,对治昏沉也好,要用"作意"。所谓作意就是"警心"。所谓警心,就是警觉自己的心,使心不散乱,使心不昏沉。作意法门,要久久地修习,修持久了,一定可以见效。

我们对治散乱用什么作意呢?用"不念作意"也就是"不想"。你心里突然想起其他的事情来了,立即警觉你的心,马上不念,不想,不管好事,坏事,一律不想,不念。这样用功久了逐渐地,散乱心才能伏下去。

再讲对治昏沉。那方法也是作意。对治昏沉,用什么作意呢?用"明相作意"。明相作意也有很多种方法。例如,把佛号提得清清楚楚,是明相作意;观西方落日,也是明相作意;善思惟,也是极明相作相;再讲,禅宗参话头,也可算是明相作意。可是,当昏沉心实在太重了,佛号根本提不起来;观西方落日,也观不成;又没有办法作思维。那怎么办呢?还有一个办法,可把坐着的身体时常直直腰,时常把头正一正。有时候你的头低下来,可把它伸直起来,端正起来。正到什么程度呢?将脖子后面(后颈)碰到自己的衣领为度。如果脖子离开衣领太远,那头一定不会直。有时候发觉身子向左歪或右歪,也要赶紧把它正起来。有很多人,打坐的时候虽然不昏沉,便身子也左歪或右歪,那是和他的腿疼或内脏不正常有关系。

时常起作意,警觉自己,纠正身体,便可对治昏沉。但是手不可随意移动。结好印后手就不能动,因为手动了,一定会散乱,所以应避免这里抓抓痒那里摩摩痛。手的活动是说明心一定在散乱。不得定下来,只要手不动,头动身子动不影响你的止静。这样用功久了,自然能对治昏沉。

我再回头讲"不念作意"。这不但可以对治散乱,还可以对治一切烦恼。大家平时烦恼甩不开,丢不掉,只要能用不念作意,日久了,烦恼便会由轻而断,可以使心境平正。但这不是一天,两天就可办到的,需要时间更久了。但你只要有恒心,有决心,用这种工失,不但能对治散乱,昏沉,也可以对治烦恼,妄想。

有一点,大家要注意到;当昏沉,散乱以及烦恼对治下去了,这时就不可再用作意;若是久久不舍作意,反而对修行有坏影响。为什么呢?因为作意是微细的分别心,微细的取相心,那还是起心动念。

或者有人说:"既然它是起心动念,那为什么还教我们用作意呢?经上不是说过"无念是佛,动念是众生。"吗?又为什么教我们起心动念呢?"我们用作意,是为了要利用它,借它为方便,修行好前进啊!譬如,你去美国,一定要先坐汽车到机场(如果连机场都到不了,那怎么能去美国呢?)到了机场,一定要上飞机(可是上飞机并不是美国啊!要不上飞机,又不能到美国。)上了飞机,一定要下飞机(要不下飞机,又不能到美国。)同样的道理,作意虽也是起心动念,但为了对治其他妄想,不得不用它。修佛道就是这样,舍下取上,舍一个取一个,取一个舍一个,直至到了究竟处,证到无所着等正觉,方才无取亦无舍。

讲到这儿,可知念佛法门最为圆顿。一句佛号可以凡夫到成佛一直到底。凡夫开始修行是念佛,念到登地菩萨还是念佛,最终达到能念的人,就是所念的佛。所以念佛法门至圆顿。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智谕法师文章列表

星云大师:如何道德增进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学问进步,事业有成,道德增进。但...

为什么会有生死轮回

为什么有生死轮回?其实是自己创造出来的! 我们本来是...

被眼前的妄想误导

我们一般人很难被劝谏,活在自己的妄想很麻烦,你对一...

念佛是享受,念的时候就是极乐

我们今天大概从早上五点多钟有几位菩萨就在那里练习。...

你所选择的环境,对你善根有很大的影响

如果你研究唯识,就知道众生的悲哀在哪里──种现相熏...

用零散的时间来修系缘念佛法

我们常说,念佛一定要建立在信愿上,要用心把念佛人自...

【推荐】把心送到极乐世界是怎么送

问: 请师父开示,先把心送到极乐世界是怎么送? 净界...

圣严法师《念佛禅七开示精华录》

念佛也是禅 念佛,通常被认为是净土法门,为什么成了...

【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咒

大佛顶首楞严咒...

佛说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阿难说:「闻如是。」 阿难白佛言:「有人事佛得富贵...

【注音版】佛说盂兰盆经

佛说盂兰盆经...

佛说罪福报应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迦维罗卫国释氏精舍,与千二百五十比...

兵小功大黄豆芽

兵小功大黄豆芽 尽管世界各国饮食文化不同,可对于吃...

如何远离那些不顺的报应

我们应远离恶业,勤修良善,就不会遭如是报应,不遭那...

调整心态养成佛陀的思考智慧

我们现在做为一个生死业障凡夫,第一件事情就是赶快调...

解脱者的风骨

一个真实修行的人,毕竟跟不修行的人有所不同,起码他...

【佛教词典】二种法施

指世间法施、出世间法施。据般若经卷二十四载:(一)世...

【佛教词典】遍依圆三性

(术语)一、遍计所执性,由凡夫之妄执认为实物者。凡...

都是归于你

有一天,佛陀在竹林精舍的时候,忽有一个婆罗门愤怒恶...

棺材是装死人的,不是装老人的

我们总是觉得我会经常的存在在这人世间,所以我要把所...

脾胃虚应多吃9种食物

有脾胃虚弱一定要注意调养,调养好了身体才好。一般脾...

有病治不好就要发大惭愧心

有些佛教徒常生病,当然有病就要看病,假病也要假药来...

星云大师:生命如水

水有四德:沐浴群生,流通万物,仁也;扬清激浊,荡去...

超越善与恶的观念

佛经上把一个人的所作所为分为清净的造作(净业)与污...

天地间自有一种抚慰的力量

唯有改变自己的做法才能让问题迎刃而解 有很多人常抱怨...

高僧大德的养生之道

这里,我只谈身体的基本调和之道,并且,是总结三位高...

一切皆是禅

有一位云水僧听人传说无相禅师禅道高妙,想和其辩论禅...

证严法师:福报的来源

有钱时不必得意,没钱时也不必悲哀,反正福到财至,福...

禅宗对六识空性的体证

六识是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对境所产生的六种认知作用,...

以善念去降伏心魔

佛陀未成道之前(人称为悉达多太子)曾想过:为什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