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真正自由的人

林清玄  2013/05/2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真正自由的人

有浮云富贵之风,而不必岩栖穴处;无膏盲泉石之癖,而常自醉酒耽诗。——《菜根谭》

一个人,虽心地洁净,有视富贵功名如浮云的风范,也不必因而隐居于深山严穴中。人虽无沉耽于清泉山石等山光水色的癖好,亦可独自吟诗啜酒,而常有悠然自得的乐趣。

竞逐听人,而不嫌尽醉;恬淡适己,而不夸独醒,此释氏所谓不为法缠,不为空缠,身心两自在者。

世人常在追逐名利而汲汲营营,自己虽未与之共事,亦不必对世人追求名利之心感到不齿。己心恬静淡泊,但求适己之道,而不必夸耀世人“众人皆醉,我独醒”,此即为佛教中所言,不为法缠,不为空缠,身心俱能超出烦恼束缚,得着真自由的人。

由于本文稍长,故将之分为二;

“富贵、浮云”乃出自于《论语·述而篇》:“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泉、石、膏、肓”,是指对于清泉山石的热爱成癖,有如不治之病般。“病入膏肓”出于《左传》成公十年,晋侯奇梦:

“晋侯梦大厉。被发及地。搏膺而踊。曰:杀余孙不义。余得请于帝矣。公觉,召桑田巫。巫言如梦。公曰。何如。曰:不食新矣。公疾病。求医于秦。秦伯使医缓为之。未至,公梦疾为二竖子。曰。彼良医也。惧伤我。焉逃之。其一

曰。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医至。曰: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公曰。良医也。厚为之礼而归之。

此后,不治之病称膏肓。病症则称为二竖,乃出自于此也。

“尽醉”、“独醒”则出自于《楚辞·渔父篇》:“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释氏所谓不为法缠,不为空缠”中的“缠”乃意为羁牵。法、空皆属佛家法。万物事理的理法称之为“法”。诸法因无现实性,故曰“空”。“空”乃空寂之意也。

能从这一切羁牵中,超脱出来的人,才是真正得着自由的人。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林清玄文章列表

坐禅就是一个不断放下的过程

坐禅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放下的过程。不断地放下...

净土易往,但秽土难离

净土法门是易行道,但古德说,净土易往而无人。无人去...

将一切追求与执取放下

放得下对外境的执着、攀附、依托,放得下一种嗜好、习...

想做就做,想丢就丢

我有位印度籍的信徒,时常觉得不安全,有次他请我去他...

跨越心灵的栅栏

有这样一则故事:有一位从战俘营逃出来的人,战后去拜...

你执着什么,就对治什么

咱们经常讲无我。无我它有两种,一种是人无我,一种是...

「当处出生,随处灭尽」是什么意思

整部《楞严经》的修学重点,就在破妄显真。那么在整个...

不是境不顺,是内心矛盾

江西云居山真如寺,禅堂有明神宗皇帝御书的匾额楹联:...

【注音版】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卷第一 妙法莲华经卷第二 妙法莲华经卷第三...

撰集百缘经

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一)满贤婆罗门遥...

唯识二十论

唯识二十论一卷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占察善恶业报经

占察善恶业报经卷上(出六根聚经中) 天竺三藏菩提灯译...

十种维护友情的方法

以智慧选择朋友至为重要,如何以智慧维护友谊,使善缘...

再怎么聪明,也抵不过业力

修行和做事业有些类似,成功的不多,失败的很多。为什...

形式

到钟表店去买表,看了半天感觉所有的表形式都很普通,...

老中医详解米饭的功效

米饭是中国人的主食,很多人不知道,米饭除了能够充饥...

【佛教词典】三启经

(经名)佛说无常经之异名。一卷,唐义净译。马鸣菩萨...

【佛教词典】因果皆空宗

(流派)外道十六宗之一。又云空见论。立无原因结果理...

过失与功德能否相抵呢

功过是不能抵销的,我们用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来做比喻...

吵闹着炫耀一番

寺院里接纳了一个年方16岁的流浪儿。这个流浪儿头脑非...

学佛人常犯的三个毛病

第一个就是佛呆子,在生活中间不知道运用佛陀的智慧,...

能把娑婆空掉了,才有资格谈极乐是空

这个实有到底是什么实有呢?上个月有一批居士到东林寺...

人的潜能无限,但是需要开发

一个酒鬼,深更半夜回家途中不慎掉进一个深坑。这一跌...

受过菩萨戒应发此十大愿

一、愿我先世及今身所种善根,常系在心,终不忘失; 二...

走出心中的妄想,才能去受用弥陀的光明

过去有一位年轻人,这个年轻人他跟一个女孩谈恋爱,谈...

何为四大皆空

四大皆空,这是佛教的基本思想。四大,是梵文(aturman...

【推荐】生气的时候,默念三句话

一切众生都是过去父母。 佛陀告诉我们,一切众生都曾经...

一切众生都贪恋这个色壳子

四大无我,五蕴皆空。人死了只剩下骨灰,这骨灰是不是...

【推荐】在富裕中亲尝贫困

爸爸有时候,会给我们一种处境,要我们自己去体会。自...

弥陀名号是实相身

第三个偈颂,是法藏菩萨讲:我到了成就佛道、佛果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