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法布施增长智慧

大愿法师  2013/05/2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法布施增长智慧

阿难尊者他又怎样得到那个好的记忆?佛经上面说了一个故事,有个寺在深山里面,深山里面有一个老和尚带着一个小沙弥修行,这个老师父对徒弟要求特别严格,每一天要求要背五页书。印度的习惯寺院里面自己是不煮饭的,所以每一天都要出去托钵,拿着一个钵出去化缘,接受信徒、信众供养。所以这个沙弥每天早上就要走很远的路才走出去。这个寺院在深山里面,走出去托钵化缘,回来又要背书,所以他很烦恼。为什么呢?因为走出走进起码要三个小时,这样走,他就没有时间去背书了,所以背不了,师父又要责备他,批评他,所以他很烦恼。

印度的习惯,托钵有规矩的,佛教的规矩:要托钵的话,最多能走七家,走到第一家有人供养,你就不用走第二家了,马上就回去了,回到寺院。如果第一家没人供养,就走到第二家,第二家没有就走到第三家,最多走到第七家,如果七家都走过了都没人在,没人供养你,你今天就没有福报了,自己饿肚子,不需要吃饭了,不需要吃东西了。

有一天他连续走了六家,都没有人供养,一路走到第七家,有一位长者就供养他,就告诉他:“小师父,你修行应该很快乐的,为什么你会愁眉苦脸呢,好像很烦恼一样。”

这个小沙弥就告诉他,“因为我又要背书,又要走这么远的路来托钵,所以我托了钵又没有时间背书,师父就又责怪我。如果我背了书又没时间去托钵,所以师父和我两人没饭吃。”

这个长者很同情他,就跟他讲:“这样,明天开始你就不用烦恼了,你专心背书啦,我明天开始安排人,每一天固定送饭供养你们两师徒。”这个沙弥就很高兴,所以很感谢他,很用功地背书,每一天可以背十页书,不但背五页书,可以背到十页书。这样师父也很高兴,徒弟也很高兴,长者也都很高兴。

大家知道吗?当时这个老法师就是定光古佛,定光佛,当时这个小沙弥就是现在的释迦牟尼佛,当时这个长者就是阿难尊者。阿难尊者他无量劫以前成就释迦牟尼佛的前生背书,所以今生他得到的果报是怎样?多闻第一,他的记忆是特别好的,是最好的。

这样我们可以知道怎样去增长智慧,帮助别人,成就别人修行,帮助别人增长智慧,我们自己都可以增长智慧噢。如果我们说我希望我的子女读书成绩好一点,希望他可以考上清华大学,怎么办呢,怎样帮他增长智慧?一方面帮他念文殊心咒;另一方面最好帮助其他的小孩子读书。有些地方有的人,有些小孩子父母亲死亡了,是孤儿,他自己很有心去读书,但是他没有条件。如果你可以支持他读书,成绩好呢,同样你以你儿子的名字来供养他的话,你的子女都会增长智慧。所以通过这个方法容易增长智慧。

而且如果做法布施,都可以增长智慧。

我们在父母生日,昨天讲到报父母恩,报父母恩不可以父母生日的当天去酒楼摆酒,摆几桌酒席,你以为这是报父母恩,这是错了,你害了你的父母,增加了父母的业障,为他而杀,又增加了自己的业障。所以最好的方法怎样报父母恩,在父母生日那天大家都吃素,而且在父母生日的那天,我们可以为他印一点经书,《药师经》,《金刚经》,其他法宝,这样是很好的。为他供养三宝,为他放生,这样可以增延你父母的福寿,延长他的寿命。放生,印经书,供养三宝,这是真正报父母恩的方法。所以我们做法布施,多印一些经书流通,这样可以增长自己的智慧。

但是要有正知正见,我们昨天所讲的这些不是真正的佛经,你印来反而不好,误导众生就不好了。而且自己了解多少佛法都与别人讲解,引导别人了解佛法,增长智慧,自己如法修学,令到大家相信佛法,这些是法布施,可以增长自己的智慧。如果你了解佛法,你不肯说,非常之保守,这些是一个愚痴的因,如果别人想去听法,想去闻法,你障碍别人听法,这些都是一个愚痴的因。

《弥陀经》里面有一个周利槃陀伽,这个周利槃陀伽尊者,他以前是没有什么智慧的,他的哥哥出了家,所以他跟着他哥哥出了家,但他没有什么智慧。一个偈子,“身语意三不造罪”,不造罪业,“离欲不执着世间”,就这两句话,离欲,离开自己的欲望,断自己的欲望,而且不执着这个世间。就是这个偈,两句话,他背了三个月,他都背不出来,所以他阿哥就骂他,你太蠢了,太愚痴了,你不是出家的料,你回去吧。这样他就很难过,一边走回家,一边自己在哭。

路上遇到了释迦牟尼佛,佛陀很慈悲的问他:“你为什么会哭?”他就说我怎样怎样,我没有什么智慧,我太愚痴,佛陀说:“不怕,你这样,你回到寺院,回到精舍,回到祗园精舍,你每一天扫地,而且你念几个字,你背不到两句,你就念四个字,‘扫尘离垢’,打扫这些尘土,离开污垢,‘扫尘离垢’,念这四个字就可以啦。”这样一开始他就没有什么智慧,念了“扫尘”就忘记了念“离垢”,念了“离垢”就忘记了“扫尘”,这样没有什么智慧。

但是慢慢地就可以念到了,“扫尘离垢”。一边扫地,一边“扫尘离垢,扫尘离垢”,一边这样地念。有一天他突然地觉悟了,啊,我扫这个尘是什么尘呢?不只是外面的尘土,而且要扫自己心中的尘,心中愚痴的尘,离开这个迷惑颠倒的垢,离开这个贪嗔痴的垢,这样“扫尘离垢”,所以他突然觉悟了。之后,很快速地开了智慧之后,他就证到阿罗汉果。

这样呢,这时候有一些比丘尼,佛教有一个规矩,每隔半个月,比丘尼的僧团就要来请比丘来开示。这样就轮到周利槃陀伽来开示,一开始比丘尼看不起他,他这个愚蠢是出名的。所以这些比丘尼知道,噢,原来是周利槃陀伽来开示。大家都很藐视他,所以故意捉弄他,故意搭了一个很高的法座,而且不摆一张梯。就看他怎样上去讲法,故意看他怎样出笑话。谁知道周利槃陀伽一去到,一见到马上用手按了按,这个法座就自动降了下来。

之后就开始讲法,滔滔不绝地讲了许多无量无边的妙法。那些比丘尼很赞叹,觉得很奇怪,这个人以前这样愚痴,四个字都背不到,现在有这么多的智慧,讲这么多的妙法出来。就去请问佛陀,是什么因缘,这个周利槃陀伽以前这样愚痴,现在这样有智慧?

佛陀就说:这个周利槃陀伽,其实他之前是一个三藏法师,很有智慧的三藏法师,但是他非常保守,别人很虔诚很恭敬向他请法,他说我不知道。他明明知道的说不知道,这样说不知道,那样说不知道。这样吝啬自己的法,保守,所以得到的一个果报是怎样呢?愚痴。

所以我们多一点弘法,我们懂多少,了解多少,给大家讲多少,这些是一种增长智慧的方法。所以希望我们通过帮助其他众生来增长智慧,来提升自己的智慧,通过法布施来发我们本有的智慧。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愿法师文章列表

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

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这是美国早期大慈善家卡耐基...

三只桶

青年人即将走上社会,为此惴惴不安。临行前,青年人来...

历代名人与佛教的故事

我国著论弘化第一人牟融 西汉末年,佛教从印度经西域传...

南怀瑾揭秘财富的去向

人生的目标,有钱只为饮食男女吗?你们都知道范仲淹,...

有人只是小聪明,有人则拥有大智慧

能够在内心深处明是非、辨真伪,而不张扬、不虚妄,便...

星云大师语录

1、人生最大的悲哀,是自己对前途没有希望;人生最坏的...

坦荡面对挫折,从容迎接失败

从记事开始。我们便在得意与失意之间生活。 求学时,...

【佛学漫画】布施

从本质上来说,并没有什么东西真正的属于我们,所以说...

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

【注音版】佛说疗痔病经

佛说疗痔病经...

【注音版】楞严经四种决定清净明诲

(印光大师校印本)...

【注音版】大轮金刚陀罗尼

大轮金刚陀罗尼...

既回向往生极乐、又回向现世安稳,是否如法

问: 顶礼法师!弟子知道一切善法都要回向往生极乐世界...

「善恶报应」对身体的影响

说起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时候一...

遇到逆境时,应存三种观想

我们看第三段的历事练心,转逆缘成菩提道。我们先念一...

心中有佛,出世入世没有区别

抗日战争时期,日军侵犯中华大地,民不聊生。南华寺主...

【佛教词典】彼分涅槃

【彼分涅槃】 p0800   此亦静虑之异名。瑜伽十一卷九...

【佛教词典】净心菩萨

住于清净心地之菩萨。关于菩萨之地位,各有异说:(一)...

修行无别修,只要识路头

不知不觉又一天,你在这里打坐,打了多少个妄想?一刹...

「潜伏」在我们生命中的菩萨和大善知识

印光法师告诉我们:看一切人都是菩萨,唯我一人实是凡...

初学佛女众几种不如法的表现

不少学佛的女众,是在现实遇到困难或感受到苦痛以后,...

念无常,断烦恼

在另一次的集会中,佛陀勉励比丘们说: 「比丘们!多...

读诵大乘,劝进行者

读诵大乘。 对净业行人来说,主要是读诵净土五经。此外...

世间之人情执牢结坚固

或时室家父子,兄弟夫妇,一死一生,更相哀愍。恩爱思...

如何判断发心的大与小

观三界如牢狱,视生死如冤家,但期自度,不欲度人,如...

怎样才能让心变清净

凡夫的心总是心猿意马,漂浮不定,好比躁动的猿猴一样...

如何改掉不孝顶撞父母的恶习

问: 请问师父:如何才能打开心量,改掉不孝顺、顶撞父...

心地的耕耘

秋天,来稻成熟,田野一片金黄,农人聚集,庆祝丰收,...

6种养颜补虚的豆浆

1、黄豆浆 用料:黄豆85克,水1200毫升(容量可根据个...

古人论富贵贫贱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