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为何越修烦恼反而更重

净界法师  2013/06/0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为何越修烦恼反而更重

在印光大师的《文钞》当中,他说:有些人他越用功,佛念得越多、拜佛越多,他的烦恼反而更重,瞋心、慢心更重。印光大师说:为什么一个人念佛,没有使令他内心改造呢?就是这个人修行──心外求法。他内心当中,没有产生正念的观照,观察我空的真理,也就是说,他内心当中的想法是:有一个真实的自我,这个「我」积集很多的善业,使令我以后的生命,因为这个善业的力量,得到安乐的果报。这个自我,以前没有善业、没有资粮的时候,他当然很低调的;但是他现在不同,他现在一天拜五百拜、一千拜,他的善业力加强以后,也就把这个自我膨胀。所以这就是为什么他越修行,烦恼越重、瞋心越重、高慢心越重的道理,就是他没有回光返照。

那这个地方有一个问题了,诸位可以看看所谓外道的学者,外道也是深信因果,但是他没有我空、法空的正见。比如我过去认识一个外道,差不多十年前他的个性是这样子;你十年后再看,他的个性还是这样子。就是十年前跟十年后的差别?

这个人修了一点善业,如此而已。他的个性没有办法改变,他以前是什么脾气,现在就是什么脾气。为什么佛弟子能够很快地自我突破呢?因为他修我空观。修我空观,他内心调柔。就是「我不可得」,所以所有的烦恼都是可以改造的、都是因缘法。

我们先相信这个真理,我们先相信我们心中贪瞋痴的烦恼是可以改造的,它的本性都是毕竟空的。这个时候,对你的修行有很大的加持力。你一直认为你内心当中那个我──我的个性就是这样子,没办法改变的,这就是我嘛!那你这样的思考,就没办法改变了,的确不能改变。这就是外道说「分别我为作者,我为受者」,由我来积集业力,也是由这个我来得果报,那这是对于爱非爱缘起的一个「愚」痴。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烦恼来源于放不下

欲动,则心动;心动,自然烦恼丛生。得与失、荣与辱、...

狐狸傲慢的启示

我今天我再讲一个故事听听。这个故事是这样,有一个书...

平常起烦恼忘了佛号,临终也自然会忘了

我们刚开始建立佛号时,是在没有烦恼时建立佛号,你不...

如何靠自己?健全自己?

一般人都是心向外求,一心只希望别人帮我,只要求国家...

如何切除内心深处无明与烦恼的肿瘤

问: 如何切除内心深处无明与烦恼的肿瘤? 慧律法师答...

虚云老和尚《皮袋歌》

皮袋歌。歌皮袋。空劫之前难名状。威音过后成挂碍。三...

内心装自己少一点

内心装自己少一点 现代人非常强调自我尊严,并且很多人...

自性原来清净住,三界纵恶亦无惧

药师法门是特别特别注重你一定要能实践,光说理论没用...

【注音版】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往生咒)

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往生咒)...

佛遗教经

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香赞: 炉香乍(zh) 爇(ru) 法界蒙熏 诸佛海会悉遥闻...

【注音版】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地藏十轮经...

修行人要善用你的第六意识

【了然自知,获本妙心,常住不灭。】 这个时候,彻底了...

恶口一言,角长头上;伤人一语,尾生臀际

读大般若波罗蜜多经,讲到了菩萨的四摄,非常令人感动...

戒杀放生和吃素有何利益

问: 为什么在佛祖的说法中,极力提倡戒杀放生和持素...

心净国土净

业缘有别 随着个人的业缘与见地,每个人念佛的境界几...

【佛教词典】二空

指二种空。其名称与解释于诸经论各异。大智度论卷三十...

【佛教词典】调御丈夫

(术语)佛十号之一。梵语,富楼沙昙藐婆罗堤Puru?a-d...

劝人信佛,需要他的善根缘种成熟

没有善根,如何救拔他呢?如果在堕恶道的时候,或者到...

修行一定要明佛理

有些人学佛是很盲目的,太重视外在的形式了,不知佛法...

印光大师的嘉德懿行与对净土法门的贡献

时光如梭,在不知不觉中,一代宗师印光大师(1861-194...

真正智者,惜已有之福,布施一切

一劝贫者施。 经济不宽裕,捉襟见肘,往往贫者难施。但...

什么人与佛有缘

李明从小到大一直很顺利,上学时候成绩优秀,升学就业...

蕅益大师《净土偈》六十首

博山禅师拈净土偈,每云净心即是西方土,盖以因摄果也...

很有道理的60句

1,老鼠嘲笑猫的时候,身旁必有一个洞。 2,站在山顶...

时间无常,无论多么奢华美丽将成过去

法眼文益禅师(五代): 拥毳对芳丛,由来迥不同, 发...

执持名号就是多善根福德因缘

这里要辨识几个概念:什么叫善根?什么叫福德?菩提正...

菩萨戒之说四众过戒

丙六、说四众过戒 这一条戒也是属于菩萨的重戒。也就是...

末那识的第六个特征

末那识有六个特征:第一,它总是追求愉悦;第二,它尝...

星云大师《佛教的宇宙观》

第一篇 三界二十八天 壹前言 古德说:「无三界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