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法,一种终极智慧

2013/09/0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佛法,一种终极智慧

佛,就是觉悟了的你自己,以及给予你启发和帮助的人或物。

有位僧人说,学佛,可以先学儒和道(言下之意是学佛首先应该学好儒和道,尤其是中国人),因为儒和道教会你做人,把人做好了,做到了极致,就会接近佛的境界,甚至无师自通佛法,了悟佛的智慧,成为圆通万物无上智慧之精神信仰。

这正暗合了我原来和一个国学学兄的交流:他说佛是“非人”;我说不是,佛首先是人,其次是超越了人的境界的通透领悟。你看写“佛”字时,也是先写“人”字旁,写好了再写“弗”,意为佛由人来而超越了悟之人——此时已非人,而是“佛”了。

有人说,佛是虚幻的,不信你求佛,看他(她,它)能给予你什么?你饿了能给你吃吗?你冷了能给你穿吗?甚至你濒临死亡边缘,他(她,它)能拯救你吗?显然不能,因此佛是虚幻的,是骗人的。

我说,这种比喻和佛法完全背道而驰,和佛的智慧、佛的宗旨、佛的证悟一无干系。佛不是灵验菩萨,你要什么就给你什么就是佛;佛更不是灵验无比的咒语,你一念就能不劳而获得到一切。这种“佛”不是佛,还真是害人的“佛”;这种对佛的理解当然也是不值一提的错。但这种错很常见,也很恶毒,必须坚决反对,还佛一个公道,给人一个正确认识,度一众痴妄和慧灵之人。

佛说,我可以说什么都不能给你;也可以说什么都能给你而且已经给了你。我启发你的是内敛苦修精忍奋进,是持戒静定开悟智慧,给予你的是智慧、勇气,精进的精神和平和的心态,能忍受一切又能涅槃而生,迸发无穷的智慧和力量,进入不可估量的境界和天地。这个境界和天地叫“新生”。而要获得这一切,完全靠你自己的勤奋努力,忍耐和精进,机遇和勇气。

一句话,我启发你,但不能代替你;真正的佛,就在你心中。如果您坚信这一点,我就会引领你,启发你,加持你,支撑你,让你感受到智慧无边力量无穷而一往无前,度向成功的彼岸。我是智慧和灯塔,在你前方点亮,在你心中燃烧;生活是海,我是船,但划船的,永远是你自己。如果有人要帮你,是我的化身,但只能帮你一时,度过一两个难关;真正走完、走好每一个轮回的,永远是你自己。相信自己,永远相信自己!

佛说,我的一切教义经卷,一方面向内塑造真正的人,戒定慧为一;一方面向外要人去做工,求人与自然和社会的和谐统一,是为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超越;而出家僧尼众身和各修行居士,是维护我智慧,指引人超越的渡人渡己的船,他们把我的一众智慧和体悟传递给你们,指偏修正你们,但真正维护或受我引导,在各自的岗位上就行,有缘出家的出家,有缘工作的工作,有缘生活的生活。

人不能没有信仰,人亦不能没有文化。宗教是一种信仰,亦是一种文化,人应该有宗教信仰和文化。而且有宗教信仰的人生才有皈依,有宗教文化的人生才会完美。生活中不能完成的一切,宗教能帮你完成;生活中能完成的一切,宗教让你觉得完成和获得它们都更有意义和智慧。宗教不分年龄、种族、人群、阶级,都能受用和引领;反之,各色人等,因为宗教,都能聚到一起,聊到一起,相互理解,相互帮助。而对于在生活中修行或者不知道什么叫修行的人来说,宗教,都能增进他们的相互了解和理解,从而更好地做好自己的工作,过好自己的人生,最后超越自己的人生。

从这点意义上来说,不分国度,不分制度,不分时代,不分先后,我们都应该学点宗教;对于下一代,宗教意识应该和探索意识、求知意识、节俭意识、竞争意识、助人意识、向善意识和知行合一意识等等一样,都应该成为我们主动、持续培养并使之融汇运用、成为下一代思想、心理和体验的基本要素。

这是一种素质,一种能力;是一种理解他人,相互沟通的途径和桥梁;更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念想,一个家庭应该有意识培养、一个社会应该主动复制传承的基因和素养。

佛,信仰,宗教,意识,素养,能力。都可以体现在哪里,而且重点体现在哪里,要求体现在哪里?体现在当下。佛说,不理解终极的人,不理解我佛法;不理解当下的人,同样没有真正理解我佛法的精髓。而要从此岸到彼岸,首先要从当下度。这是佛也绕不过去的坎儿,而且我不主张绕过去,直面它,解决它!

如果说放下屠刀,就能立地成佛;那么立志成佛,就要从当下做起。

佛法,在生活中;真佛,在生活中,在心中;广种福田,广结善缘,常行善事,你当见佛。

明了人生真义,洞察宇宙一法,“信、解、行、证”之间,明了佛法之完整。

一僧人说,“世间所有精神和财富的总和,不及一部佛经”;我说,“世间所有精神和财富的总和,可融入一部佛经;而佛经,亦可生发世间无穷的精神和财富”。佛经,开悟之经典;佛法,非迷信,乃终极智慧之研究和信仰,以及实修实行之启示和引导。

其实,一切法皆是佛法。佛有这样的胸怀和眼量,我们呢?

阿弥陀佛!

善哉,善哉!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寺院道场的十九种法事法会

法事是寺院道场重要行事之一。在所举办的法事当中,有...

怎样印证因果轮回是真实存在的

问: 佛教说人世间都有因果轮回,但是对于今世的我们...

净界法师法语--智慧的抉择

◎ 生命是无常的,在那无常变化当中,每一个变化你都没...

业感缘起——业​果

业果 业力万殊,招感果报亦各别。此果报不外有漏果和无...

华严与人生智慧

非常感恩梦老和尚和王教授的因缘,能来此与大家聚会!...

未受三皈五戒,算不算盲修瞎练

问: 顶礼法师,请问法师,未受三皈五戒,算不算盲修瞎...

佛经与道教的经典可以同时诵吗

问: 道教与佛教我都很欢喜,知道其中的大智慧,但我一...

圣严法师《慈悲的智慧》

有许多人跟我谈到,他们旅行到贫穷国家时,经常看见满...

瑜伽菩萨戒本

《瑜伽菩萨戒本》 弥勒菩萨说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注音版】梵网经菩萨戒诵戒仪式

梵网经菩萨戒诵戒仪式...

禅秘要法经

禅秘要法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注音版】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不重视恭敬三宝,会构成灭法的因缘

接着看第二段的申诫: 既知多过,弥须大慎。 至堂殿塔...

蹲下去是为了跳得更高

退一步风平浪静,让一步海阔天空。 当身处逆缘时,我们...

控制愤怒情绪的策略

大多数愤怒管理计划都借助认知行为疗法的一些技巧来帮...

不可忘失自己清净之心,这就是道

从前的人没有禅堂,坐什么香呢?没有。六祖说:生来坐...

【佛教词典】一识

小乘成实宗及经部主张众生唯具有一识,即总该一切一心...

【佛教词典】宝镜

(物名)至宝之明镜也。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大悲心陀罗...

触物起照 断截惑根

过去,佛陀住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曾经教导比丘:...

极乐也是梦幻泡影,是否就不值得求往生

《金刚经》里面讲一切法如梦幻泡影。理上的确是这么个...

五个指头的争论

佛教有一种修持方法叫做随喜功德,意思是看到别人比我...

对来生没有计划,生命就不知道怎么活

修行除了要注意眼前的因缘,更要注意未来的因缘,就是...

怎样知道有观音菩萨

一、有无的判断 宇宙万有,森罗万象,世出世间一切法...

云居善悟禅师《劝安老病僧文》

高庵善悟禅师住持云居山时,曾撰写了一篇劝说各大丛林...

慧律法师《「运命」而不被「命运」》

当前命相、风水、地理之学大行其道,相信的人为数不少...

星云大师《佛教的生活学》

各位嘉宾、各位佛教的护法信徒、各位法师,大家好!大...

九种不净观法

六妙门之第四是「观」。行者若修习观门,则能生起九种...

劝父母念佛书

爸妈: 愿二老展信欢喜! 您二老已皈依多年,可谓是老...

劝化更多的人来行善

有的人喜欢个人行善,然后好自己独吞善果。见别人行善...

星云大师《如何处理得失》

各位都是退休公教人员,从年轻的时候,就为国家社会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