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用感恩的心对待当下的生活

演志法师  2014/01/2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用感恩的心对待当下的生活

《菜根谭》有这样一段话:释氏随缘,吾儒素位,四字是渡海的浮囊。盖世路茫茫,一念求全则万绪纷起,随遇而安,则无人不得矣。

这里所说的释氏随缘,指的是佛家对待人生的一种态度。佛教认为世间的一切事物,皆由因与缘的和合而生而有。而外界事物的来临,使人的身心能够受其感触就叫缘,应缘而起的动作叫随缘,即是听其自然不加勉强之意。而素位,则是儒家的处世主张,指安心于本身应作的事,而不羡慕身外的事。

这段话的大意是说不论是佛家主张的顺其自然,还是儒家主张的安守本分,这都是人在尘世里浮沉的依托。因为人生的路途是那么的遥远而迷茫,假如做什么事情都去求全求完美,那么必然会引起许多的纠纷与烦恼:反之如果能够凡事都能安于现实,过好当下的生活,那么人就都能够得到生活的乐趣了。

从佛教观点来说,万事皆缘。人的一生其实也就是十二缘起的经过,是有情生死流转的一个过程。尤其是当人出生后,与外境有了接触,从感观上面生起感觉,之后学习知识,心识渐渐地发达,领受环境范围渐渐扩大,心中的欲念也随着岁月而增长。既有快乐、高兴的事,又有忧患和不称心的事。大多数的人都会遇顺境则感受快乐,遇逆境则感受痛苦,这也是人之常情。但是也正因为人们以物喜,以己悲,所以才会觉得生活是那样纷繁复杂,很难保持一种平淡谦和的心境。

有个故事说一个小和尚看到院子里的草地一片空白,于是就对老和尚说:“师父,快种些草籽吧。”老和尚说:“好啊,等天暖之后,随时吧。”春天之后,老和尚买了包种子交给小和尚去种。不料刮起了风,许多草籽洒落就飘散了。小和尚急得喊了起来:“师父,不好了,草籽都叫风给吹走了。”老和尚不动声色地说:“没关系,吹走的多半是空的,撇下去也不会发芽。随性吧。”种子刚撒完,就引宋了一群小鸟。

小和尚急得直跺脚:“糟糕,草籽都让鸟给吃了,这可怎么办呢?”老和尚安慰他道:“别急,种子多,吃不完。随遇吧。”到了夜里,忽然下起了大雨,小和尚又着急地跑到老和尚面前说:“师父,这下可完了,我们种的草籽肯定都让大雨给冲走了。”老和尚依然不介意地说:“别担心,冲到哪里就会在哪里发芽的。随缘吧。”一个多星期过去了,小和尚发现原来的草地上长出了一片绿色的小苗,而有些原来没有播种到的地方也泛出了绿意。小和尚高兴得直拍手:“太好了!太好了!”老和尚眯起眼睛,微笑着点点头:“阿弥陀佛,随喜,随喜。”

如果我们拿生活中的事情来对照,就可以得到这样的一个版本:一个乡下少年踌躇满志地对他的母亲说:“母亲,乡下的生活太平淡了,我要到城里去做一番事业。”他的母亲想着儿子是有远大志向的人,于是母亲对儿子说:“你可以随时离开家,也欢迎你随时回来”。少年来到城里,先是到一家饭店里做洗碗工,之后又到一家理发店学理发,再之后,他到超市里做过保安,又到工厂做过机修工。但是少年一直不满意这些工作,他打电话给母亲。母亲安慰他说:“孩子,想想你平时最擅长什么就会找到适合你的工作了。”少年想了想,自己最喜欢的就是摆弄电脑。

于是他来到一家网吧申请做了网管,然后利用工作之余潜心研究一种电脑软件,最后居然拿到了这种软件的专利证书,有几个网络开发商先后打电话想请他加入他们的团队。少年签约了一家公司,做了一名网络工程师。但是不久,公司的流动资金出了问题,老板连工资也发不出了。许多员工跳槽去了别处,少年有些犹豫,于是又给母亲打电话。母亲说:“如果你觉得这里有你发展的空间,就不要走。”少年就留了下来,和老板一起共渡难关。几年后,公司壮大起来,少年被委以重任,并和老板的女儿结了婚。

半年后,老板的女儿忽然提出离婚。少年很爱妻子,心中痛苦难忍,向母亲叙说。母亲在电话的那边听,最后只给少年说了六个字:“强扭的瓜不甜。”少年于是放了手。又过了几年,少年已经过了青年而中年,他自己开了一家电脑公司,当了老板。但是他雄心勃勃,准备挤垮几家小公司,把自己的公司再扩大。小公司的人对他产生了怨恨,扬言要绑架他的家人。他有些害怕,让母亲躲起来。母亲说:“你睡不满一张床,吃不过三碗饭,穿不过五尺布,争那么多做什么?”他听了这些话,自己也想了许多,终于决定与那几家小公司达成合作关系……后来,他的日子平淡而安稳。

苏东坡有一首诗云:“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其中所含禅意甚深:天下奇景,莫过于庐山烟雨浙江潮,如不能亲自游览一番,总觉得是莫大的憾事。言下之意是,求悟心切的人,曾为之作出了几多努力,到头来,见悟之后,仍是“庐山烟雨浙江潮”,什么事都没有,世界跟未悟时的世界是一样的。景如此,人亦如此。所以《菜根谭》又说:文章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极处,无有他异,只是本然。

更多时候,随缘是一种圆融的人生境界,不会介意得到了多少,也不会在乎付出了多少,一切都顺应自然发展:当天上掉馅饼时不得意忘形,当大难临头时不退缩逃避。

不妨时常给我们自己提一个这样的问题:当生命走向尽头的时候,你对这一生觉得了无遗憾吗?你认为想做的事你都做了吗?你有没有好好笑过、真正快乐过?

大多数人劳碌了一生,时时刻刻为生命担忧,为未来做准备,一心一意计划着以后发生的事,却忘了把眼光放在“现在”,等到时间一分一秒地溜过,才恍然大悟“时不我与”。

智者常劝世人要“安住当下”。就是要你把关注的焦点集中在这些人、事、物上面,全心全意认真去接纳、品尝、投入和体验这一切。但是大多数的人都无法专注于现在,他们总是若有所想,心不在焉,想着明天、明年甚至下半辈子的事。就算得到再多,也不会觉得快乐,不仅现在不够,以后永远也不会嫌多。忘了真正的满足不是在将来,而是在“当下”,想追求的美好事物,不必费心等到以后,现在便已拥有。假若你时时刻刻都将力气耗费在未知的未来,却对眼前的一切视若无睹,你永远也不会得到快乐。一位作家这样说过:“你存心去找快乐的时候,往往找不到,唯有让自己活在‘现在’,全神贯注于周围的事物,快乐便会不请自来。”

而安住,是一种生存的态度。安然,稳住于当下。一个安于现实的人,能快乐度过一生:反之一个不满于现实环境的人,整天牢骚满腹愤世嫉俗,只会害己而害人。就如我们吃饭的时候就安静地吃饭,不要边吃边议论别人的是非;睡觉的时候就老实地睡觉,不要边睡边想着谁谁还欠我的钱,谁谁踩了我的脚。又如我们在孝顺父母亲的时候,就不要计较他们以前是否偏心,是否打骂过你,要真心实意地让他们在当下这一时刻感觉到你对他们的爱,而不是翻旧帐。又如你和孩子在一起玩耍的时候,就只管去玩,而不要考虑他的学习退步了,没有拉好小提琴,明天还要参加考试等等事情。

自持力差的人其根本原因就是不能使心安住于当下。心不能安住于当下,一个人的心思就活在虚幻里,而相继的就是整个人都活在虚幻中,做的事也是不实在的、无意义的,那样的话,人也不能够把握住未来,到头来空过一生一事无成。《金刚经》中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所以不要执著地追忆过去,也不要空泛地想象未来,只有安住于当下最实在。

随缘安住于当下,就如同一个人每一天都有每一天的人生功课要交一样,努力做好今天的功课,用平常的心对待每一天,用感恩的心对待当下的生活,我们才能够理解生活和快乐的真正含义,生活也必然趋于圆满和幸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生活七巧,减少困难障碍

做人不能太过刻板、执着,不可以不知圆融、变通,否则...

学会转换你的生活态度

人生如梦,岁月无情,人活着其实是一种心情;穷也好,...

忘恩的人很损自己的福报

福报来自一颗欢喜付出的心,也来自报恩的心。一个人懂...

起心动念一举一动,全部都是佛法

我们往往搞错了,以为所谓修行就是说我每天抽一个小时...

尽责、知足、感恩、惜福

生存在这地球上的任何一个人,无论你是什么宗教信仰,...

用感恩的心来过日子

每天花一点时间想想应该感谢谁。感激与内心的平安是携...

梦参老和尚对现今各种社会问题的开示

梦参老和尚月前来港弘法,先后应邀到几个道场作精彩的...

齐豫:信佛后生活过得很简单

1998年,齐豫到西藏拉萨参加齐秦那场著名的个人演唱会...

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世尊思惟观察。愍未...

净土十疑论

净土十疑论序 宋、无为子杨杰述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

唯识三十论颂

唯识三十论颂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 奉诏译 护...

【注音版】十善业道经

十善业道经...

保护动物行为指南

01、对动物最好的保护,就是不干扰它们的自由生活。 ...

诸行无常诸法无我

无常的意思就是说,我们的生命是前后变化的,而这变化...

节约时间的20个方法

1.对于过去失败或未做的事情不要有内疚感。 2.提醒自...

善良被人利用,该怎么办

佛弟子相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总还是更为善良一些的,更...

【佛教词典】灭法

寂灭一切相的道法,是无为法的别名。...

【佛教词典】三验

入于定中,若有佛菩萨等之像显现时,验定其邪正之法有...

优波毱多尊者与魔王波旬

禅门西天第四代祖师名叫优波毱多,吒利国人。他虽然出...

读了很多经,还不知道怎么修行

大家都读诵大乘经典,或者是忏悔,或者是礼拜,或者是...

如何对治烦恼

问: 人们都会有烦恼,有时烦恼到不得了,该怎么对治...

一个能让家人吃素的好办法

佛法是最讲孝道的,佛弟子最究竟的孝道,是度化父母能...

如何看待无相念佛

问: 末学刚接触佛法,还在上学,没有智慧择法。闻台...

南山律祖道宣律师

我国隋唐时期,佛教宗派,一时纷起,形成了一个众芳竞...

自在观音

住在观音殿的旁边,能够跟观世音菩萨成为邻居,是一种...

莫待老来方学道,孤坟多是少年人

古人说:莫待老来方学道,孤坟多是少年人!人到年老时...

现今流行神通度人,是否符合正法

问: 现在社会上有人流行用神通度人,这种做法符合正...

他去养老院之前,留下了这一封信

我要去养老院了!非不得已,我是不会去养老院的。但是...

信能致富

过去好几劫前,有一位全国首富的大长者,一生乐善好施...

末法时代8个很重要的法门

消业第一 金刚萨埵法门 金刚萨埵佛尊因地时曾发如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