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莫待老来方学道,孤坟多是少年人

虚云老和尚  2016/12/0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莫待老来方学道,孤坟多是少年人

古人说:“莫待老来方学道,孤坟多是少年人!”人到年老时,百般痛苦,耳不聪,眼不明,四肢无力,吃不得,睡不得,行不得,这种苦楚,年轻人是不晓得的。我们年轻时和你们一样,看见老来呆,总不愿意,说话他听不到,眼泪水和鼻涕,看见就恶心,怕和老人一块住。现在我老了,才知道老的苦,人老了就一天不如一天。我从云门出事后,也是一天不如一天,久已是一朝卧疾在床,众苦萦缠逼迫。朝夕思忖,前路茫茫,道业未成,生死不了,一口气不来,又要投生。“万般将不去,惟有业随身。”少年不修晚年就会如此。你我现在都是堂堂僧相,容貌可观,皆是宿植善根,感斯异报,就不要把这善根种子打失了。

洞山问僧:“世间什么物最苦!”僧云:“地狱最苦!”山云:“不然,向此衣线下不明大事始是苦!”能明大事,即无地狱因;故地狱未为苦,而不了自心最为苦也。想明大事,就要努力精进,不要悠悠忽忽,兀兀度时。白天应缘,遇事要作得主;白天能作主,梦中才作得主;梦中作得主,以至病中作得主,则临命终时才作得主。这几样作得主,是由平常能强作主宰而来的。能强作主宰,就易悟道了生死。不悟道,生死不能了;悟道不难,总要生死心切,具长远坚固向道之心,至死不退。今生能不退,虽未悟,来生再努力,何有不悟之理?

《楞严经》二十五圆通,位位都是经过久远劫来,长期修习才成功的。我们生死心不切,不发长远心,病来知念生死,病好道念就退了。所以《楞严经》说: “凡夫修行,如隔日疟”,病时有道,病退无道,无明起时如疟,退则好人,故要努力精进,生忏悔心,坚固心,不要今日三明日四,修行要一门深入,以一门为正,诸门为助。各修一门,彼此不互谤,谤法、轻法、慢法都不对。欲想佛法兴,除非僧赞僧,互谤是佛法的衰相。

佛子专心向道,痛念生死,衣不足,食不足,睡不足。昔裴休丞相,送子出家,子是翰林,拜沩山佑祖,名法海,训以《警策箴》云:“衣食难,非容易,何必千般求细腻。清斋薄粥但寻常,粗布麻衣随分际。别人睡时你休睡,三更宿尽五更初,好向释迦金殿内。”沩山老人要他每天挑水供养大众。有一天,他挑水挑得太累了,心里说,和尚吃水翰林挑,纵然吃了也难消。回来时,沩山老人问他:“你今天说什么话?”法海答曰:“没有说什么。”后来沩山老人揭穿他心里的话,并说:“老僧打一坐,能消万担粮!”所以出家人不管你出生怎样富贵,到了佛门,就要放下一切,专心向道,才算是本色禅和。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虚云老和尚文章列表

不为明日而忧

刚才来了位信徒。 她带着小孩,有点忧心的样子。一见...

用这个宝贵的人身,让生命更有价值

这样我们如果放在这么一个长远的时空底下来看,我们原...

看开生死,没你想得那么难

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来时欢喜去时悲,合...

阿育王的百亿千金供养布施

佛灭度后,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是一位深信佛法的国王。有...

【推荐】人生只有一个结果,就是没有结果

我们一定要视之为身世无常,幻缘虚假,这是一种无常败...

佛教对生老病死的看法

禅门有云:「无常迅速,生死事大。」生死是众生最大的...

把握时间付出良能,发挥生命价值

人的一生中,年少力壮只有一回;若想有再一次的年轻,...

解生死无常,不被境界所转

在《法句经》里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曾经有一个比丘出家...

华严经·净行品

(据《华严经疏钞》分段) 尔时智首菩萨问文殊师利菩...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 如是我...

佛说施灯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舍...

【注音版】佛说四十二章经

(龙藏本)...

净界法师:楞严经

《楞严经》修学的重点,简单的说就是在修习《首楞严王...

一念清净心为何会堕入到三界轮回

汝诸子等,先因游戏,来入火宅。 这个是根本无明。我们...

看一个人有没有德行,就看他能不能忍

古语说:观德于忍,观福于量。看一个人有没有德行,就...

一定要正见,不要让人骗

底下讲智慧成满。念佛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智慧究竟圆...

【佛教词典】过失

【过失】 p1221 瑜伽七十八卷二十页云:过失者:谓我宣...

【佛教词典】苦集圣谛

【苦集圣谛】 p0845   卽集圣谛。法蕴足论五卷十页云...

不肯仗佛力了生死,怎能不反思

参禅一事,不是小根基的修行人做得到的。即使大彻大悟...

净土法门的特点从法藏菩萨的时候就开始了

《无量寿经》里法藏菩萨忽然提出了一个不一样的思路,...

星云大师:如何解决人我的问题

世间最难解决的问题,就是人我的问题。凡事有你、有我...

为什么你用功没用功,老修行一看就知道

以前我住禅堂的时候,有些老师父,他走一个圈子,你哪...

大安法师:念佛就不需要持戒吗

问: 现在有的法师提倡念佛不需要持戒,并且说现在连...

世出世间之事不出于因果

我们以电波和影像来体会,有心念的电波发出去才会投影...

大小乘在思考上有何不同

我们如果读《阿含经》,或者你去读大乘的经典,比如说...

股神巴菲特的简单生活

他11岁开始买股票,现在觉得还是开始得太晚了。 14岁...

圣严法师《学佛与日常生活》

晓云法师,信定法师,诸位同学,诸位居士: 今天是我...

因为吃饭而下地狱,这样太没意思了

恭敬心不仅仅是对佛、对菩萨,对人、对万事万物都要生...

彭鑫博士:伤精的药方

中医看病讲究辨证论治,同样是伤精,每个人类型也不完...

佛教是如何看待情感的

情感是生命非常奇妙的特质,微细而复杂,通常人们都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