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岂能一日不拜佛

2014/02/1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岂能一日不拜佛

《普贤行愿品》的第一大愿是“礼敬诸佛”,可见佛法修持要从“礼敬”二字起步。“礼敬”既是我们学佛的基础,也是学习做人的起点。在每次身业礼佛,口业赞佛,意业念佛的过程中,随着身体的上下起伏,折伏内心中无始劫来坚固如高山的“我慢”。印光大师亦云:“佛法实益从恭敬中来,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十分恭敬得十分利益”。

因此,“礼敬”一门不做好,先不妄谈出世法的利益,便是世间的种种利益也得不到,所谓“敬人者人恒敬之”。

经云:“礼佛一拜,罪灭河沙”;虽然我们礼拜的对境是庄严的佛像,殊不知正是礼敬自己本具的自性庄严,我们自性原本不计人我,平等包容;却因无明而妄计人我,起惑造罪。礼佛是福慧增长的最好方法。作为一位皈依三宝的弟子,我们念念要靠三宝来救拔自己身、口、意三业之罪。经云,“若此罪业有体相者,尽虚空界不能容受。”如果不拜佛,何以表达自己由衷的皈依之情,又如何能罪灭恒沙呢?

净土宗的行人专礼阿弥陀佛、专赞阿弥陀佛、专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愿愿令我们这些苦恼的生死凡夫成就离苦得乐,直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永脱轮回之苦。我们信愿往生的行人,怎能不对救拔自己的慈父每天恭敬礼拜?世间的古代贤人,尚且对父母日行礼拜,感恩父母养育之恩。

父母生养我们一世的肉身,恩德尚且浩荡如大海,何况阿弥陀佛要救拔我们生生世世的慧命,恩德更加无量无边,非言词所能表述。我们净业行人强调“真信切愿”,倘若往生的愿望确实很真切,对通身仰仗的阿弥陀佛慈父,凭借他的愿力,了生脱死,往生极乐世界,岂能有一日不生感恩之情?岂能一日不行礼敬?

佛法修行人可以在家中的佛堂,或在寺院,每天抽出时间礼佛。如家中未设佛堂,也可面向西方,口称佛号行礼敬。礼拜表达了我们对佛陀诚挚的敬意。其拜佛的宗旨,套用一位出家法师的话说便是“宁可少,不可草”。我们拜佛追求的不是数量,也并非所谓的功德,真正的功德是内心的“恭敬心”是否日日增长。

礼敬的对象是“佛”,用来礼敬的是心,不单纯是身体运动,因此数量多少不是重点,随多随少皆可随喜赞叹。因此,口称佛、身礼佛、意念佛,尽可能专注地意念佛陀的功德,倘若心起散乱,行人可多思维人身难得、生命无常、轮回的过患、礼佛因缘的稀有殊胜,尽可能将心用佛号摄受住,并且坚持下去。

修行最怕暴冷暴热,一阵子勇猛精进,一阵子懈怠懒惰,很难起到效果。好比“水滴石穿”的道理,坚硬的石头靠我们用榔头猛砸几下,是无济于事的,但最柔软的水,因为不间断地滴注,却可以将坚硬的石头滴穿。我们的修行亦复如是,无始劫来的各种习气,靠精进几天是无法动摇它,只能靠日积月累,积少成多的念佛、拜佛,才能令它日消月殒,直至最终磨灭掉。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不重视恭敬三宝,会构成灭法的因缘

接着看第二段的申诫: 既知多过,弥须大慎。 至堂殿塔...

专一礼阿弥陀佛,为专精一致

原文: 专一礼阿弥陀佛,为专精一致。且勿谓缘想一佛,...

拜佛的意义及其功德

礼拜的种类,据《大方广佛华严经疏》中记载,礼拜有十...

男众入寺应注意的事项

清信士即对佛法有清净信心的男子,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

不起分别心,是故当处最吉祥

若当下不分别,当为最吉祥。我持咒的时候,不起分别心...

礼拜自己心灵的庄严

在五台山曾经认识一位日本来的大学生游客,他告诉我他...

《别行疏钞》的十种礼佛

《别行疏钞》中讲了十种礼: 一、我慢礼: 像上下捣米...

竭诚受持《法华经》得感应

《竭诚方获实益论》中的再一则,讲到受持《法华经》。...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夫满教难思,窥一尘而顿现;圆宗叵测,覩纤毫以齐彰。...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

【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阴魔章

楞严经五十阴魔章...

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弘传序(唐终南山释道宣述) 妙法莲华经者...

把握当下,做时光的主人

我们的人生总是向往着更高、更新的境界,所以,新年意...

如来有无量三昧,可这与我们何干

阿难被摩登伽女弄住了,后来佛问阿难:当初你为何出家...

孝顺父母要及时

佛说:孝顺父母,世间第一福田。若能孝顺父母,则可得...

律航法师《持名念佛要义十则》

一、念佛须明真理 生死何来?因有妄念;欲了生死,须断...

【佛教词典】六根清净

又作六根净。即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清净无杂...

【佛教词典】一业所感

又名共业共果,即众生如果造作了同一种的业因,就会召...

在生命相续中,阿赖耶识是非常重要的

又将没时,造善造恶,或下或上,所依渐冷。若不信有阿...

修行者为什么必须节制淫欲

从此大文第二,便显余义。一、明六天行淫,二、明诸天...

【推荐】愿生极乐的人,不会在乎娑婆的名利

有一天有一位婆婆很生气地去向老和尚告状,说自己的媳...

善良的表达

每次回老家,母亲一定要摘下耳环,穿上洗得发白的休闲...

九心住(欲界定)

我们先说明九心住,这个九心住又有一个名称叫欲界定。...

为法忘躯的玄奘大师

在中国佛教史上,有四位著名的佛经翻译家。西行求法的...

助子出家,母得授记

释迦牟尼佛告诸弟子:过去久远世时,有佛入城乞食,随...

诵经是不是一定要明白它的意思

问: 师父啊!我们每天都要诵经,比如每天在诵《心经》...

跳出轮回的苦

在这个三界轮回,最好的是天,再么人,再么阿修罗,阿...

珍惜把握当下所拥有的一切

在《百喻经》中,有一篇《猕猴把豆》的譬喻故事。说的...

南亭和尚《地藏菩萨本迹因缘》

各位听众!农历的七月,月大三十,月小二十九。这七月...

刚开始念佛,一定要把心寂静下来

我们佛七的前面三天,所强调的是禅定心;刚开始念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