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把苦逆作为往生净土的垫脚石

2014/02/1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把苦逆作为往生净土的垫脚石

命运多舛的念佛人,更要在念佛上多下些功夫。我们的拂逆比起其他人可能会多一些,但是要相信这些拂逆,既能成为我们前进路上的绊脚石,也会成为往生净土的垫脚石。

首先面对这些拂逆要做还债想,往昔我们欠下众生的宿债,今生要认账,积极认账,念佛还账,宿债就还得快,怨天尤人,于事无补。

其次要把人生的拂逆,看做是阿弥陀佛的加持。王公贵族,往生净土有之,但是这是在古时,今人烦恼炽盛,但有荣华富贵,修道不易。往往是贪恋享乐,忽略了了生死的大事,尽其一生,还要堕入苦海轮回。今者,我身患苦逆,是阿弥陀佛用种种苦加持与我,是逆加持,是激发我的厌离心,我在人生路上,遭遇种种的苦,苦海的苦和净土的乐作为对比,更让我倍加用功,一心求生净土。这样,人生的苦,反倒成就了我的解脱,要做如是想。

尽赞梅花扑鼻香,怎知梅花苦寒来。在世间成就一个事业,尚且要经历千锤百炼,何况是往生净土、尽其一生成佛的大事,念佛虽是易行道,但是我们真正的净土行人也需要通过一系列的磨砺,作为自己净土心志的考验。想那往昔,虚云老和尚是何等的根性,尚且要经历常人难以忍受的磨练;世尊因地做忍辱仙人,被歌利王节节肢解,都是我们所不能承受的苦难。大德们为我们做出了示现,修行,需要在苦难中前行,每一次心潮起伏,都是一张考卷,看我们能不能放得下、过得去。

要把苦逆,作为往生净土的垫脚石,逾是苦,逾要勤倍念佛,通过这些人生的苦难,认识到世上有这么些苦,有这么些承受苦难的众生还没有得到解脱。他们暂时无法与净土结缘,烦恼折磨着他们,这些苦众生都是自己的宿世父母。我们要努力念佛,通过净土的留学,回来度脱他们。人生的种种苦难,对我们来说应当是一种激励,一种动力,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禅与净土殊途同归

疏文:自性弥陀,唯心净土,意盖如是。是则禅宗、净土...

人生的四法则

不知你看过以下经典名言否?如果不喜欢,那就去改变,...

此乃往生之要关,诚念佛之妙诀

阿弥陀佛,谁不能念?而偏不易念。 西方极乐,谁不愿生...

佛为什么要说《阿弥陀经》

佛当时为什么要说《佛说阿弥陀经》?我们从八个意义上...

如何避免年纪大或病痛时,颠倒不念佛

问: 请益法师,很多人平时很用功念佛,但年纪大或者病...

「永保初心」的意义

问: 在听您开示的时候有句话叫做永保初心,很受感动...

净土法门具体怎么修法

净土本可无修,修是因为众生迷失真心才不得不有种种法...

五逆罪人能不能往生呢

有人又提了一个问题,《佛说观无量寿经》里面说,五逆...

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

【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弘化社32分本)...

思惟略要法

形疾有三:风、寒、热病,为患轻微。心有三病,患祸深...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

往生的重点——法华与净土的修学

(1)往生关键 皈依佛陀 自他不二,真实信心。 厌离娑...

福德要在大众中修

修行要在俗世中修,福德要在大众中修,在大众中求。 俗...

真正的高手是躲在墙角的,因为正好修行

佛陀在楞严经中跟末法众生说:假设修行人不断大妄语,...

女众夏天到寺院不能不知道的事

宁搅千江水,不动道人心;夏天到了请收起您的性感。 进...

【佛教词典】渴伽

(动物)Kha?ga,又作朅伽,佉伽。译曰犀牛。玄应音义...

【佛教词典】摄取

梵语 parigraha。(一)又作摄取不舍。谓阿弥陀佛摄受护...

【推荐】一句佛号能解怨,凶煞之地化清凉

自古以来佛家有一句成语说:一子持斋千佛喜,九玄七祖...

达摩大师:略辨大乘入道四行观

法师者,西域南天竺国人,是婆罗门国王第三之子也。神...

转五浊为五清

蕅益大师曾经有个感慨,就是这五浊正好要把它转换成五...

【推荐】慧律法师《死亡的艺术》

前言 好生恶死乃人之常情。多数的人忌讳谈死,殊不知...

一天从早到晚,你都起了些什么念头

现在你所能做的,就是要能跟三宝结合起来。还有,大家...

为何汉传佛教对观世音的崇拜远胜于大势至菩萨

问: 大势至与观世音同为阿弥陀佛的左右协侍,共称西方...

苦不在外境,而在心有烦恼

修行本来就要有随遇而安的功力,在燠热酷暑的环境,要...

佛教徒找工作应该注意什么

一次,文殊菩萨化现人身路过一个屠夫家门,看见有几个...

一个人的相貌,随着他心里的状态而变

妙色呢,佛所示现的妙色身。为什么加个妙?这是化的,...

大象的故事

古时印度,有一只大象,年轻时非常强壮,打起仗来,神...

【推荐】【漫画】恶不能障,弥陀救度

四川省梓潼县农村有一对夫妇,年纪四十岁左右,一直以...

把握当下,做就对了

在一个大丛林中,有位七十几岁的老和尚。他从十几岁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