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寺院与钱财

2014/03/0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寺院与钱财

钱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尤其是对于出家人和寺院来说。因为出家人和寺院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种信仰符号;如果硬要在这个符号的边上,嵌上一个“$”,就会让人对这个信仰符号的真实性和神圣性产生怀疑。

寺院是一个修道和弘道的场所。它没有自己的经济来源,它的日常运转完全是靠十方信众的供养。在商业化高度发展的今天,寺院和出家人面临着不得不跟钱打交道的客观现实。

钱本身是中性的。怎么进和怎么出,这一进一出之间,显示了不同的人生境界:义与利、善与恶、是与非、神圣与庸俗、崇高与卑下,等等。

寺院生活的日常运转离不开钱,但要知道怎么进和怎么出,需要处理好“进”与“出”的关系。出家人如果离开了修道和弘道的本分,像俗人一样以做生意赚钱为目标,或者走上旁门左道,妄言吉凶,劝人烧高香,或者干脆赤裸裸地向人索要,如斯之类,有违信众对寺院和出家人的信仰期许,对寺院和出家人的形象,是一种践踏,对信众的信心也是一种践踏。

另一方面,寺院得到了钱之后,怎么花也是一个问题。如果只进不出,就是说不知道反馈社会,就会给人一种“悭贪”的印象。不仅如此,还会招致内外之“鬼”来缠扰。玩《易》的人都知道,“财多生鬼”。财多了,不仅会招致外鬼的觊觎和暗算,同时也会在内部滋生腐败等“阴鬼”来。一些寺院因积聚钱财的数目过于庞大,银行账号被查封的现象时有所闻。对于寺院和出家人来说,怎么花钱,同样不能离开修道和弘道的本分。

时下,一些寺院和出家众,给信众的印象不太神圣,尤其是一些旅游区里的寺院和出家人。其主要原因恐怕就出在这个“钱”字上:不知道怎么进,取之非道或无道;不知道怎么出,悭贪无度,腐化堕落。对于佛教来说,这一进一出,实在是事关重大。中国历史上几次著名的“法难”,大都与这个问题有关。

我曾经跟朋友聊天,评价我的先师净慧老和尚是一位“赚钱的高手”和“花钱的高手”。世间人都想赚钱,但十有过半都被钱所赚(惑骗):健康、精力、时间、家庭、友情,乃至人格尊严、道德良知,统统都赔光了,最后只剩下疾病、孤独和死不瞑目。先师赚钱却非常潇洒,给人的感觉:不是他低三下四地去找钱,而是钱恭恭敬敬地来找他。

刚到柏林禅寺的时候,禅寺除了几株古柏、几间破旧教室和萧然一塔之外,什么也没有。经过先师十多年的努力,终于平地涌楼台,面貌焕然一新,现已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禅窟之一。白手起家,哪儿来的钱呢?

先师曾经讲过,出家人应以修行为本分,弘法为家务,不应舍本逐末;修复祖庭当然需要钱,但只要我们寺院的道风树立起来了,僧团整肃,出家人一个个像出家人的样子,做本分事,因缘到了,自然会有钱,不必为了钱而去做那些于出家人身份不相符的掉架子事情。正是在这种信念的支持下,先师从一开始进住柏林禅寺起,就秉持“觉悟人生,奉献人生”以及“大众认同,大众参与,大众成就,大众分享”的理念,坚持每年举办禅七、佛七,组织五一、十一共修,周末在石家庄讲经说法,举办一年一度的生活禅夏令营,倡印和流通佛教经书,创办《禅》刊。二十多年来,这些活动一直都在有序地进行着,几乎没有间断过,并且还率先在柏林禅寺取消了门票。老和尚的努力和付出,感动了成千上万的信众和社会上的有识之士。他们纷纷解囊相助,终于成就了兴复赵州祖庭这一千秋伟业。

修复赵州祖庭耗资巨大,对于许多不了解内情的人来说,似乎老和尚的钱来得非常容易。实际上,一切都是因果。你的僧团越清净,道风越纯正,为三宝和大众付出的越多,承当的越多,认同和参与你事业的人也就越多,得到的支持也越大。这就是先师赚钱的“秘诀”。

面对信众的供养,先师的态度非常明确,就是善用信众的每一分钱,把它用到弘法利生的事业当中,而不是用于个人享受。先师对常住僧众的日常生活要求非常严格,他提倡,出家人要过简单、自然、朴素、雅洁的生活,清苦、清淡、清贫的生活,反对讲排场、摆阔气,出家人的生活要“平民化”,不能搞特殊化。相比之下,在弘法事业上,先师却舍得花大钱,有时表现得非常“大方”。比如,他曾经筹集了数百万元的资金,率先在中国大陆印制《大正藏》、《卍续藏经》、《龙藏》、《净土藏》,达数千套,分赠给各大寺院、各高校图书馆、各研究单位,以及部分专家学者。另外,先师还在河北和湖北两地,联合海内外学界,连续举办了数届大型高品位的禅文化高峰论坛,催生了一大批佛教学术研究成果,并及时地将它们结集出版。

先师的这些“大手笔”,可能会让普通人觉得难以理解。先师曾经半开玩笑地说,有钱要赶快花,不要存在银行里,存在银行里会贬值,要通过不断地印经、不断地讲法、不断地组织大众共修、不断地为大众服务的方式,把钱存在每一位信众那里,存在社会大众当中,这样最安全,小偷偷不走,黑客黑不走,而且它创造的效益要远远高出银行利息百千万亿倍。先师的宏论真是入木三分,醒人迷梦!说实话,中国佛教的振兴,现在最缺少的不是钱,也不是政治气候,而是僧团的普遍觉醒,最缺少的是一种为佛教整体发展的忧患意识,一种自觉荷担如来家业的承担精神,一种高瞻远瞩的智慧,一种将个人名闻利养弃在脑后的无我奉献,一种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精神。先师在这些方面都做得非常出色,值得我们后人永远怀念。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享福未必真的有福

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就是因果的观念。事实上,种瓜...

学佛人的一天--从供养开始

供养是佛弟子一天当中出现频率极高的行止,举凡早课前...

三种布施为修道积攒福德资粮

为什么要以财物济施贫穷呢?就是说,人在修行中必须得...

圣严法师:布施的人有福

为了保障未来的安全幸福,我们不能没有储蓄的习惯。凡...

福、惜福、如何惜福

什么叫做福,福是祸的相反。什么叫做祸呢?祸是灾殃、...

福报与相貌都很差,如何克服卑怯的烦恼

问: 弟子觉得自己福报与相貌都很差,与人交往时常感...

港版「林平之」撇百亿家财过清苦佛门生活

何宝生 还记得在港版《笑傲江湖》里饰林平之的何宝生...

富在福慧之中

在佛经中,有这么一则故事──有一位土财主,虽然非常...

【注音版】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印光大师校印本)...

普贤行愿品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注音版】佛说弥勒下生经

佛说弥勒下生经...

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

蠢动含灵,皆具佛性

人生在世,为贪恋财色名食,汲汲营营。时刻不断,争名...

念佛切勿起疑念

念佛全凭信心,若起疑念,则念佛就念不成功了。我们是...

修行一定要明佛理

有些人学佛是很盲目的,太重视外在的形式了,不知佛法...

给祖先和亲人烧纸钱,能利益到他们吗

问: 给祖先和过世的亲人烧纸钱,能利益到他吗? 智慧...

【佛教词典】六道集经

(经名)八卷,吴康僧会译。如来往昔行菩萨道时之六波...

【佛教词典】等流无记

【等流无记】 p1119 集论二卷十一页云:何等等流无记?...

随喜是增长自己功德最便宜的事

随喜功德,随喜一切众生、随喜一切诸佛菩萨,愿一切众...

你真的信佛吗

现在,信佛的人越来越多了起来,在中国这个有着古老传...

贪念恶念感召生死轮回苦

佛住在波罗奈国鹿野苑时,一日早晨到城里托钵,看见一...

佛教经典不能随便增减

佛经所诠释的真理是放之法界而皆准的,不会随时代的变...

善于发现每个人的优点

一位有德之士一直为住在城市的东区而苦恼。他举止文雅...

嫉妒造业,随喜有功德

恶念,就是从贪、瞋、痴所生出的。我们带着贪、瞋、痴...

对娑婆的爱取调伏到最低

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世界跟娑婆世界都有一种招感,就是...

诽谤圣者,忏悔得解脱

过去,佛陀在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之时,有一天舍利弗尊者...

中阴身

中阴身就是神识,并不是神识变化成中阴身,也就是世俗...

九色鹿

从前,有一只珍奇罕见的九色鹿,常在恒河边饮水吃草。...

人性本善良

儒家说:人之初,性本善。佛陀证悟的原理之一便是:人...

圣严法师:忏悔的方法

打坐时,方法用不上,心头妄想多,身体情况多,这些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