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感受是跟你的业力有关系

净界法师  2014/04/0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感受是跟你的业力有关系

诸位要知道一个事情,当你看到某一个人,你起快乐的感受,你跟他之间有善业的因缘,一定是善业的因缘。跟他没有关系,跟你自己有关系。

佛教的根本思想都是莫向外求。其实,你今生遇到什么人、碰到什么事,你今生会有多大的快乐、你有多大的痛苦,跟别人完全没有关系,完全没有关系,别人只是一个助缘,他顶多是刺激你的业力显现出来,他只是助缘。

你看到某一个人你感到痛苦,跟他也没有关系,那是你过去生有某一方面的罪业。这叫循业发现。

在家居士可能感觉不出来,因为你们各有各的生活,你看我们出了家、到僧团,我们佛学院二十几个学生,我们在读佛学院的时候,二十几年前,感受良深,真的感受良深。

在一个僧团里面,大家吃同样的饭菜,穿同样的衣服,一个房间小小的、住六个人,住同样的地方,熬了三年。我们受用同样的环境,但是有些人三年活得快快乐乐,有些人三年活得苦苦恼恼。为什么?

同样的环境,穿同样的衣服,上同样的课,你说外境可以决定我们的快乐,为什么同样的环境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各人的福报不同。

所以我们遇到事情你感到很痛苦,你不是去责怪别人。你责怪别人,你是业上加业,那糟糕了,恶性循环。你要去忏悔。跟他没有关系,你要相信这个真理,你痛苦的时候跟别人是完全没有关系。

如果你要心外求法,你的人生就没完没了。你过去的错误产生痛苦,又带动你现在的错误,那你就堕入这种轮回的恶性循环,你什么时候跳出来呢?所以,你遇到痛苦的时候,你要想这个是我个人的循业发现,这个时候你的业才从此中断了,才能够真实地随缘消旧业、更莫造新殃,业到这个时候STOP(中断),结束了,不要相续下去,不要恶性循环。

所以感受是跟你的业力有关系。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快乐或不快乐,这都是不确定的

无论出现何种心境快乐或不快乐,都别在意,我们应经常...

一切的权势、财富、享乐都是无常

佛要教化的众生是什么呢?是刚强众生。我们这些众生都...

小小的起心动念,就有大的果报

有一次,释迦牟尼佛对着所有弟子在讲经说法,忽然他叫...

身体不能自主的时候要靠谁

我们学佛需要明白,做任何事情,必须心口如一。比如我...

「离苦得乐」的新发型

在当医生的时候,有一天我下班以后就去美容院剪头发,...

征服自己的悲观情绪

一位著名的政治家曾经说过:要想征服世界,首先要征服...

「快乐」其实无处不在的

最近在佑顺寺举行「八关斋戒共修法会」期间,进行了三...

苦不在外境,而在心有烦恼

修行本来就要有随遇而安的功力,在燠热酷暑的环境,要...

【注音版】净土十疑论

净土十疑论...

佛说月光菩萨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竹林精舍,与大苾刍众,而...

佛说法灭尽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拘夷那竭国如来三月当般涅槃与诸比丘...

佛说盂兰盆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大目乾连始得六...

【推荐】虚云老和尚《云居山方便开示》

乙未闰三月十一日开示 释迦如来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

为何临终见到的佛一定是真佛

问: 为何临命终的时候所见到的佛一定是真佛,不可能是...

佛教四威仪与身体健康

现代职业人士及年青人常见的身体疾病有颈椎病、腰椎病...

佛门里面也有出神吗

【原文】 或问:仙出神,禅者能之乎?曰:能之而不为也...

【佛教词典】启霜台

指设置戒坛。霜台,原为执掌法律之处,即为御史台之异...

【佛教词典】法颖

(416~482)南齐僧。敦煌人,俗姓索。十三岁出家,住...

学佛后有病还要不要看

一些学佛的人听到别人有病就会劝人专心念佛,不要在意...

【推荐】疾病与念佛

病乃人生八苦之一,人人必然遭遇之事。既属人之所遭,...

念佛是消业障的最好办法

有的众生,杀父杀母,出佛身血,五逆十恶,做尽坏事,...

为什么有时会突然闪现非常恶的念头

问: 有时非常恶的念头会突然闪现,这是为什么? 大安...

四十八大愿——(第28愿)菩萨道树普见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乃至少功德者,不能知见其道场树...

贤书法师出家前写给儿子的信

刘二子: 你好! 你妈妈带来你的消息,说你读书读的很...

【推荐】我们之所以造业,就是认为身体是真实的

法藏比丘他知道他方世界的这样一个造恶业的原因,是由...

有信仰真不容易,没人赞叹反被嘲笑

问: 我是三十三岁的念佛行人。请问,出离心是不是会显...

【推荐】无情物也有佛性吗

有情众生有佛性,但草木石头等属无情,是否具有佛性,...

检视自我,清楚专注地活在当下

午后的阳光穿透深色窗帘,投射在云来寺的会客桌上,照...

佛驮跋陀罗尊者画传

一、初露神异 觉贤,梵语佛驮跋陀罗,古印度迦维罗卫国...

这两个念头,让你最快速增长福慧

佛法有两个目的,第一是修福,第二是修慧,即福慧双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