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正确的面对业力

净界法师  2014/07/0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正确的面对业力

我们学了唯识学以后,我们看到我们无穷无尽的过去,我们发觉我们过去的生命虽然消失了,但是我们过去所造的所有的业力都保存下来。那么佛陀的意思,就是你没办法急着去把所有的罪业消掉,你不可能马上把所有的善业都生起来,不可能!我们不可能马上去改变我们的业力,当然你也不可能跟业力做一个切割,所以我们一定要正确的面对业力,这是一个现实。我们必须要去承当我们过去所留下的业力,但现在关键在怎么样?关键是怎么引导它的问题。

我们过去是一种错误的引导,不是业力有问题,是引导的错误。我们过去用自我意识来引导,自我意识它的特点就是攀缘、有所得,所以我们以前对人生的解读,从一种受用的角度来看人生。当然当这个自我意识,跟善业结合的时候,它创造快乐的果报,这是我们所期待的;当自我意识跟罪业结合的时候,出现一个痛苦的三恶道果报,这是我们所厌恶的。但是关键在什么呢?关键在我们以自我意识引导的生命,我们不得自在,就好像你不知道你来生要漂到哪里去,你不知道。

所以以自我意识主导的人生,它有什么问题呢?它最严重的问题就创造了生死轮回,而且这个是一个无止境的生死轮回。它永远没有停止的,如果你不改变它,它会一直的下去。你就是像生死大海,你站在大海的中间,你看你的过去无量无边,对不起,你看你的未来也是无量无边。也就是说你以自我意识来修善业,虽然这个善业会让你得到暂时的快乐,但这个快乐当中有三种过失:

第一个以有烦恼故。你一定会产生贪瞋的烦恼,因为你去受用它嘛!

第二个以有业障故。凡夫的快乐都带业,让你忙碌,不得自在。

第三个有老病死故。

你为了这个快乐,你每一次都要付出老病死的折磨。所以这种快乐是不值得追求的,因为你付出太多快乐太少,是得不偿失的快乐。所以佛陀出世以后告诉我们说,我们应该要重新的引导我们的业力。业力对我们影响不大,错不在业力,错在我们错误的引导业力。首先我们必须把自我意识给破坏掉,所以佛陀开出了这种空性的智慧,用无分别智把这个自我意识给消灭了。不能再以这种攀缘心、有所得的心,来面对人生了。

所以空性的智慧就是告诉你无所得,我们每一次的生命,都是空空的来,空空的走,人生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果,人生只有过程,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就是缘生缘灭的假相,所以人生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果。所以你知道这个道理以后,你自我意识慢慢放,你不要去主宰它,把它放弃。所以空性的智慧先把自我意识破坏,破坏以后那怎么办呢?我的生命,我那么多阿赖耶识的善恶业,怎么办呢?无住而生心!重新的引导它,用愿力来引导,菩萨在佛前重新的发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他重新发起了四宏誓愿。

以这个四大愿望为他人生的主要的目标,开始修六度法门。所以他透过这种愿力的引导,开始透过自受用的菩提心、他受用的菩提心,那么当然他的生命也就变化,从一种清净的无漏的空性的智慧,在六度的修行当中,他又增长了福德力、慈悲力跟方便力。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经常这样修行,就能解脱生死业力

我们应该知道,这一切的境界是我自己的妄想捏造出来的...

如何转业力?如何忏悔消业

识得业力,不随业转 (因某寺院失火之因由,师父和大家...

阎王也喜欢别人拍马屁

有时候我在想如果我们是今生才有生命,那就简单多了,...

到业力现前时候,确实是大麻烦事

我有这个感觉,恐怕在座的你们也有这感觉,你自己如果...

修行的第一件事就是改造我们的业力

在祖师大德的判教当中,把我们整个大乘的成佛之道分成...

人生是果报跟造业交互的作用

唯识学解读人生,把人生分成两块:一个是果报的受用,...

神经系统是受心理的影响

思量能变就是第七意识,老是以第八意识的见分为自我,...

业能缚住心,心也能转变业

心能造业,心也能转变业;业是由心造的,业也能随心转...

唯识二十论

唯识二十论一卷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占察善恶业报经

占察善恶业报经卷上(出六根聚经中) 天竺三藏菩提灯译...

佛说阿弥陀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q)树给(jǐ)孤独园。与...

佛说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城逝多林给孤独园。与...

本焕长老行愿无尽

临近清明时节,本焕长老静静地走了。 坊间传说,本老...

六件损财消福的事

求财之人,有六种事不当做:一是种种戏,就是赌博;二...

念了一辈子的佛,现在不念了

我这次到太原,见到一些六七十岁的老人家,念了一辈子...

往生到极乐世界为何就能得不退

为什么往生到极乐世界马上就得不退?这个不退的点在哪...

【佛教词典】俱分解脱补特伽罗

俱分解脱补特伽罗者,谓已断诸漏及具证八解脱定,由烦...

【佛教词典】三三摩地

(术语)观察所对之境之粗想,谓为寻,旧谓之觉。其细...

怎样拥有一个「无」的生活呢

世间上的人总是在有上求,有车、有子、有钱、有名等,...

如何解决烦恼呢

问: 烦恼如何解决? 衍慈法师答: 烦恼的根本是无明...

受天人供养第一的牛嘶尊者

在这里举一个例子,讲阿罗汉能受天人供养。释迦牟尼佛...

菩萨布施,等念怨亲

菩萨知道贫穷之人就心怀多怨,所以首先要行财布施,把...

学佛不要落在感应玄妙上

经常有人问一学佛如何如何,是什么原因?最多的算是一...

星云大师:三毒五盖的对治方法

《中阿含经》卷十〈食经〉中,佛陀曾说:众生以爱为食...

而今念佛,念念要断这爱根

而今念佛,念念要断这爱根! 这个就很重要了!我们想要...

学佛人不必不食油盐

不必不食油盐 不食油盐,固不必也。佛制无此一说,外道...

江西东林寺48米高阿弥陀佛像完成安装

2011年11月3日,江西九江,星子县在建的世界最高阿弥...

穷子喻

过去,有一位非常富有的长者,家中仓库盈满金银、琉璃...

国王慈心斲钉求法

释迦牟尼佛过去生中,曾于娑婆世界作大国王,名为毗楞...

把执着的爱净化就是慈悲

我们的生命从哪里来?简单地说,是从爱而来的。爱是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