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持戒就是每天在改运

2014/07/1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持戒就是每天在改运

佛教持戒的目标,并不是求死后升天,或是求来世的享受,佛教持戒建立在安定身心,精神集中,当你精神集中就观察思惟,观照思惟身心的变化,来悟证缘起甚深法,来消除你的贪、嗔、痴,止息一切生死烦恼的大苦集,重点在这里。从佛教的观点来看,升天虽然是好,但是升天不如人间,怎么说升天不如人间?因为天上也有它的寿命,福报享尽之后,他又必须堕入三途苦,怎么说?我讲一个故事,把它当作故事,有时不讲一些故事,大家会感到很无聊,反正在因地当中,必须要说一些来做参考,印顺导师说一句“正直舍方便”,只要方便不引导别人走不好的,所以我勉强说一些故事:

这个在律中有记载,目犍连尊者,他有一个在家的弟子,这位在家弟子叫耆婆,是印度当时最有名的医生,很能干,但是他皈依佛陀的弟子目犍连尊者,这个耆婆自从皈依三宝后,免费为僧伽看病,治病不用钱,他这种发心的功德,慢慢的累积,累积到有一天,耆婆死去了,肉体已经坏去,并不是他做医生就不会病死,他也是会死的,这因缘和合的东西会生、老、病、死,佛陀也是会,有的人会说呀!出家人不会生病,开悟的人不会生病。佛陀也会生病,佛陀也有病呀!大家也有病呀!因缘和合的肉体,谁说没有生病,有很多人说:“开悟的人就不会生病呀!”谁说不会生病哦!会死去呀!

所以生、老、病、死是自然的事,任何人都不能左右的,只是你心里生老病死的痛苦会解除而已,这肉体的生老病死大家都会经过,生老病死有二项,一项就是身体的生老病死,一项是你心里的生老病死,而你心里的生老病死能用佛法来消除,但肉体的生老病死是没有办法用佛法来消除的,所以耆婆死后听说感召去天上三十三天。

有一天目犍连他也有一个弟子,怎样呢?生了一种怪病,医不好。那么目犍连那时想生病既然医不好,当时医术很好的耆婆已经不在了,是不是来找耆婆问看看这种到底是什么病呢?听说他用他的神通去三十三天找耆婆,那时刚好看到三十三天里面的天人,每天自由的享受,开着他们天上的工具,都要去乐园玩,看到目犍连都不理,也没有半个人理他,由此体会天人的福报是不错的,后来耆婆看到目犍连,也没有停下来,只用手比一下而已,又享受去了,看到这里以后,目犍连就去追他,就问耆婆说:“奇怪哦!你见到我为何没有停车呢?也没有停下跟我打个招呼呢?”耆婆回答说:“哎呀!我们来天上生活享受最要紧啦!因为生活太好了,身不由己,不能自主呀!”并且说:“我已经算是最好的了,我还举个手跟你打个招呼,你看其他人看到你,连理你也没有。”

哇!事情大了,这个故事是一种启示,也就是说生在天上的人,他沉迷在欲乐的享受中,那么就会忘记了苦,不知道苦,所以说,天人享乐不知苦,难学佛,地狱极苦难悟道,难悟出佛道,所以从耆婆的故事里就可以了解去天上到底要如何修行呢?何况天人有他的福报,去到那地方没多久,已经忘记三宝了,他忘记苦也忘记三宝了,这个故事,说明天人享受而忘记了修行,那么等到天上的福报享尽后,像存在银行的钱你拼命把它花完了,再要去银行领钱不可能给你,借钱还要担保且生利息,不可能你银行的钱领完了,银行还让你领,也就是说你在天上的寿命终了还是要堕落下来。

所以五戒的功德可依各人的志愿,但是佛教对持五戒的功德,只是增长我们悟道的资粮而已,千万不要误解我修持五戒有功德,就是能解脱的,并不是这样,持五戒的功德是增长你悟道的资粮,这句千万要记清楚,也千万不要来修行后想要去什么地方享受,人间最好修行,人间有苦,你才了解要出离苦,所以佛陀说苦集灭道,你没有苦,怎么去悟道,怎样想去离苦呢?学佛就是要离苦,没有其他所求,离一切苦,一切苦全部离开,你就涅槃了,学佛是涅槃最高,涅槃以后没有,涅槃以后还有东西那就不是涅槃了,在回归自然里有说很多。

虽然持戒是依各人志愿,不能勉强你去持戒,像社会的法律,法律叫你不要去做的事情,你犯了法律后将你捉去关,然而佛教却不是,它是自由的,你持不持是你的事,不持是你自己去受苦呀!你要持就不会受苦了,你就自由了,所以持戒本身就是自由,没有持戒就没有自由,而且佛教持戒最大自标,是在增长悟道的资源,也跟其他的宗教完全不一样,其他的宗教都想要求天,求去天上,求去另外一个地方,何况现在持五戒的人,他当下得到家中的和乐,得人缘,子女孝顺,因为上正下就正,上歪下就歪,以身做则,这种家庭让人看起来整个气氛就不同,包括可得到众人的因缘,走到哪里,就让人赞叹敬爱,你说的话让人喜欢听。

那么你说话不符合道理,嘴里说没有这样做,或许别人比较不会听,但也可以减少很多没有必要的麻烦、是非等等,内心不管什么时候都可以得到安静,所以持守五戒的好处很大,从我们持守五戒的功德力,可以来亲近善知识,就是说你来持守五戒,慢慢福德善根因缘增长,你就会亲近到正见的善知识,正信的善知识,然后你可以闻到他所说的正法,然后思惟、修行、悟道,这必须有个次第,悟道后,按照悟道的过程来修道实证,走入涅槃,断灭一切忧悲苦恼,免受长期生死轮回痛苦的压迫,止息了生死轮回 。

所以这有个次第,希望各位一定要知道,持戒就是增长我们悟道的资粮,很多人说持戒会解脱,我敢说只有持戒没有运用智慧思惟教义是不会解脱的。依据经典所说:每持一条清净戒,就有二十五位善神随身保护,也就是说你有持一条戒,那么就有戒神跟着保护你,当然,这样说对很多初入门的人,比较会用功修行,所以可以运用很多方便法引导,但是不要太离谱了。若是持五戒清净者,就怎样呢?每一条戒听说有五位善神随身跟着保护你,你若能持五戒,五五就二十五了,有二十五位善神保护着你,当你出门一些善神把你保护着,其实要保护是要靠你自己时时刻刻生活谨慎,做事谨慎,要不然的话有这么多神在保护,开车时眼睛闭起来,要保护到哪里去呢?

若我都不用去赚钱,只坐在那里等神的保护,肚子就饿死了,经营事业神在保护我啦!那么你的事业就倒下去了,所以真正要靠自己,以自己本身的正见确实认清当下,认真经营事业,这样才是真正的大保护,会这样说的原因是为引导一些初学者,引导一些求功德及平常信外道、神界的人,慢慢引导他们走进佛教的方便法,所以听说这二十五善神都会跟随你的出入,照顾你的起居生活,让你逢凶化吉,现在社会很多人要改运,那么要改运时你就不用改了嘛!时常要去改运是浪费钱的,你本身来持戒就是每天在改运了,这么好,那我要来持戒,持戒有那么多神保护我呀!就是在改运了,来庇佑我们逢凶化吉。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念地藏菩萨圣号,为何能让病好

【随住如是诸佛国土。若入无忧神通明定。由此定力。令...

止恶才能至善,自律方可自由

如果你问一些人:你信佛吗?他们会脱口而出:信佛! 如...

名号就是无尽藏,要如何去开采呢

阿弥陀佛名号在前面这个依正二报里面,谈正报就介绍阿...

黄豆的十种保健功效

黄豆享有豆中之王的美称,每天吃点黄豆、豆制品或喝杯...

尊师重道方能获法益

真信佛法之人,见一切僧,尚行礼敬,况于最初对所皈依...

执持禁戒,尘业不侵

执持净戒 执持净戒就是能够完好无缺地守持戒律,按照戒...

念经虽不能了其义,但也能得无量的福报

诸佛示现在人间八相成道,都要讲经说法,留下诸多的经...

「把全体果觉授与薄地凡夫」是什么含义

问: 法师,阿弥陀佛把全体的果觉授与薄地凡夫,这句话...

【注音版】佛说疗痔病经

佛说疗痔病经...

佛说十善业道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

佛说当来变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俱...

【注音版】暮时课诵--单日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耀一法师的出家因缘

在没有出家之前,我是从事戏曲艺术工作的。一个偶然的...

修行要去掉这二十种错误观念

一、求佛而不修佛 佛法是修行法门,是从内心去参悟自...

如何诵《地藏经》

诵经他有一个规矩的,按照这个诵经的规定呢,上来一般...

不发急三字,能办成佛之大事

参禅人,学成佛之大法,必立高上志,发宽大愿。幸我今...

【佛教词典】得道梯橙锡杖经

全一卷。又作锡杖经、得道梯橙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七册...

【佛教词典】大觉地

【大觉地】 p0240 佛地经论三卷二页云:二由摄者:谓摄...

念佛见到阿弥陀佛要走吗

问: 如果念佛念到见佛,是不是就马上跟阿弥陀佛去极...

心怎么会有「三十二相八十随行好」呢

问: 观经说: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

圣严法师《增上缘》

增上缘,增上的意思是帮忙。他已经在做一件事,且做得...

贪嗔痴哪一个最重

问: 贪嗔痴哪一个最重? 净界法师答: 杀盗淫妄每一...

为了这一大事因缘——往生西方

今天我们《莫到老来方修道》,要讲到关于第二个大的部...

禅不是自了汉

有道禅师的禅堂里,除了出家众的禅者以外,也接受在家...

【推荐】每天投五毛钱作救人基金

四十多年前,我出家时就一直在想,佛陀出生在人间是为...

为什么不把贫穷卖掉

布施好品德,帮助众亲眷,行为无瑕疵,是为最吉祥。 我...

【推荐】送别公公——我所亲见的死亡过程及思考

今年二月二十六日,久病于榻的公公病逝于长沙。最后的...

道秀法师嗔心堕为蟒蛇

在《高僧传》上说:南北朝有一个道秀法师。这个道秀法...

当鸣不鸣

心里有鬼的人,不论讲话做事,都恐惶而不能自在,不能...

净土文化对建设「幸福感」有什么积极作用

2014年3月18日,《禅文化》采编一行参访了净土祖庭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