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做慈善并非是佛教的正务

了幻法师  2014/09/1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做慈善并非是佛教的正务

当代有一种观点,认为佛教要主张做慈善,还说做慈善事业是佛教的正务。这种似是而非的观点很容易引起社会人士的共鸣,混淆了佛教的本来面目。佛教最注重的是了生死、出三界,最终成就佛道,而并非只以做慈善为正务。如果佛教只以做慈善为正务,而不注重解脱生死,成就佛道,则佛教与其他宗教有何不同?

当知,佛出世之本,诚如《法华经》所言,是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也。而并非只以做善事为本务!倘以做善事为本,而以断烦恼、了生死为末,实是本末倒置,是非颠倒!此等浅近之理,何须多辩,凡略看佛言祖语者,自当知之。然今之末法,邪人横行,魔说纵飞,学佛者多如盲人,只知盲从近代某某名法师、名居士,而决不看历代祖师之言。

持这一类观点的人现在还不少,他们主张做慈善事业为佛教之要务,极力劝人要生生世世留于此娑婆世界,生生在此行善,而不劝人求生净土,了生脱死。此等魔说,实是自误误人,此等人死后,当要下无间地狱。以其坏乱佛法,贻误众生。慈善事业,固然是好,然佛教非以行善为要,而是以了生死、成佛道为要。不以了生死为要,而一味只劝人行善事,此等之说,好是固好,然非佛教之正说!当知,如果佛教只以行善事为是,而不注重解脱,则与外道无异,此等魔说害人不少!

佛教是出世间之教,非只人间行善之佛教,人间佛教只可为最初之设,而非究竟也。又大乘佛教以实相为印,小乘佛教以三法印为印,而非以行慈善事业为印也。近见一些无知居士,一味主张佛教就是行善,而舍断烦恼、了生死之大利益,此是丧心病狂之邪说!

当知,净土宗第十一祖省庵大师在《与茅静远居士书》中谈到:“居士造桥事毕,可谓莫大之功。然居士之心,好善无倦,一善甫完,复作一善。美则美矣,其如生死大事何?苟不以生死大事为急,而孜孜为善,所作善事如须弥山,皆生死业缘,有何了日?善事弥多,生死弥广,一念爱心,万劫缠缚,可不惧耶!居士世间公案,久已参透,西方净业,久已修习。然而生死心不切,家缘撇不下,人情谢不去,念佛心不专,何也?将名根不断耶?抑爱念牵缠耶?于此二者,宜加审察。苟不把家缘世事一刀斩断,六字洪名尽力提起,欲望娑婆之脱,安养之生,难矣。不生安养而欲脱生死,不脱生死而欲免堕落,抑又难矣。

纵一生两生不失人身,济得甚么事?嗟乎!居士慧心如此明利,家缘如此丰足,继嗣如此贤能,事事适意,尚不能放下万缘,一心念佛,为天负人耶?为人负天耶?不以念佛为急,而以世间小善为急,不以生死大事为先,而以人天福报为先,是不知先后也。居士虽不求福,而常作福,虽欲出生死,而反入生死,皆由不知所缓在彼,所急在此,致使北辕适越,却步求前也。居士今日要务,唯当谢绝人事,一心念佛。加以‘斋戒’二字,尤为尽美。大抵西方佛国,非悠悠散善所能致,万劫生死,非因循怠惰所能脱。无常迅速,旦暮即至,安得不为之早办耶!”显然,省庵大师认为修善虽是好事,但要以往生净土了生死为大事,倘不注重往生,而一味只知道行善,则善事越多,生死越广。所以大师在文中,劝茅静远居士当要谢绝人事,一心念佛,再加斋戒。

又天如大师于《净土或问》中言:“何况你更道且做世间事业,你真痴人,说此痴话。敢保你错用身心了也。且世间事业,如梦如幻,如影如响,那一件有实效。那一件替得生死。纵饶广造伽蓝,多增常住,攀求名位,交结官豪,你将谓多做好事,殊不知犯了如来不体道本、广造伽蓝等戒。岂不见道,有为之功,多诸过咎,天堂未就,地狱先成。生死未明,皆成苦本。眼光落地,受苦之时,方知平生所作,尽是枷上添枷,锁上添锁,镬汤下增柴炭。剑树上助刀枪。袈裟下失却人身,万劫难复。铁汉闻之,也须泪落。”

近代印光大师也同样认为,修净土法门的人,如果不以往生净土为正行,而一味行善,则容易被善行所转,而导致难以往生净土。正如《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复方圣照居士书五》所示:“修行人外功内功皆当修。汝一向多方帮助各善举,乃外功。一心念佛,乃内功。外功为助行,内功为正行。正助合行,利益甚大。然人至半百,来日无多,固宜偏重内功,少作外功。庶不至被善举所转,终至仍在娑婆也。”

是故,佛教正助二行,不可颠倒。近见无知痴人,以末为本,以次为主。恰似无知小儿,以无价宝珠,向卖糖人换取一颗糖吃,因无知故,拿得此糖,狂喜不已。而明眼人见之,心生怜悯,善言劝之,无知小儿不以为然,反以明眼人为不懂。诚然可笑!可悲!

此等人,如来说为可怜悯者!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了幻法师文章列表

把厌离心彻底地提出来

原来我在佛学院讲净土课的时候,比较年轻的学生说,哎...

横截诸恶趣

带业往生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就横截诸恶趣。这个横,注...

吾人之身体,不但今生关系密切,还会影响来世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佛法说:得人身如爪上泥,失人身...

鉴空和尚顿悟前身的故事

释鉴空,俗姓齐,俗名君房,吴郡人。少年时,家庭贫穷...

净业行人要有觉知,要在今世了脱

问: 密宗与净土都是从净门入,二者之间有何区别?是不...

仙趣之因与果报

天、仙、神、鬼不一样。什么是天?天就是光明义:天是...

跳脱爱欲轮回苦

佛陀在罗阅祇耆阇崛山弘化之时,国内有一位名尸利踬的...

生死的大事

【然平日则区区趋名竞利,虽百钱之物,亦不肯弃舍,而...

禅秘要法经

禅秘要法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注音版】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肇论

肇论序 小招提寺沙门 慧达 作 慧达率愚,通序长安释...

撰集百缘经

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一)满贤婆罗门遥...

身口意的十种缺陷

人的身有杀生、偷盗、邪淫三种;口有妄语、恶口、离间...

观世音菩萨的形象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翻译于东晋,公元四世纪初,是鸠...

随业往生与随念往生

从今生的角度来看,我们今生造了很多的业,到底什么业...

准提法门的修持法

修持准提法门,可以使我们常遇诸佛菩萨、丰饶财宝,不...

【佛教词典】鹫岩

(杂名)灵鹫山也。华严玄谈一曰:鹫岩西峙,象驾东驰...

【佛教词典】遗形

指佛入灭后之遗骨。即佛舍利。长阿含卷四游行经(大一...

佛学常见辞汇(十二画)

【惠能】 人名,为禅宗第六祖。六祖降生时,有异僧到...

吃素的30个理由

1.不杀生是培养慈悲心的第一步。 2.人皆贪生怕死,将...

做个常不轻菩萨

佛经中一位常不轻菩萨,是我们生活中,学习的榜样!我...

邪淫把我们逼向堕落与灭亡之路

邪淫害人不浅,古人曾说过万恶淫为首,这个恶不仅仅是...

大安法师:往生唯靠弥陀,而密宗要视师如佛,如何看待

问: 昨天聆听你的开示,颇感受益匪浅,感恩法师。可...

圣严法师《自找苦吃的人生》

没有一个人喜欢受苦,总是希望快乐,所以会趋吉避凶、...

一心要念佛,一心又急着要一心不乱

一位童子说:『关于刚才的问题,我就想到师父跟我们讲...

如何契入佛经和祖师的著作

问: 由于弟子根机陋劣,且语文程度也不好,对于义理深...

是枯的好,还是荣的好

药山禅师在庭院中打坐,身边有云岩和道吾两名弟子相伴...

印光大师开示害虫是非该杀

有位居士写信给印光大师,他提出猛兽、毒蛇、蝗虫之类...

天竺高僧天亲菩萨

佛陀灭度九百年以后,在西元五世纪的时候,北印度有一...

「嗔打报仇戒」与「不化众生戒」

若佛子,不得以嗔报嗔,以打报打。若杀父母兄弟六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