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在繁忙中就实现最大的自在

明海法师  2014/12/1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在繁忙中就实现最大的自在

我们一来到这个世界上,就在一种强大力量的推动下,在生活的轨道里转开了:上学、考试、升学、就业、婚配、生儿育女,一环接一环,没有喘息的机会,总是要你往前走,总是要选择,或者这样,或者那样。选择后有一系列的后果要承担,比如职业,选择了教师,那就要备课、吃粉笔灰,跟着找对象,自我介绍第一句就是“我是教师”,由此你的婚姻就一定会按一种路线发展。这就是人生,就是生活,有人形容像是背着石头唱戏,很累很累。法国存在主义作家萨特用“虚无”描述人的存在,这种虚无是巨大的重量,沉甸甸地压在人身上,无法逃避,因为你总要选择,总要往前走,想开小差是不可能的。你能什么事都不做,但不能什么都不想。

面对这样的人生,很多人都想:能抽身到另一个星球上歇几天假就好了。这就是超越的问题,解脱的问题。人们生活的问题无非是要解决吃、穿、住、行以及家族、种族的繁衍,而解脱和超越则是人的终极关怀。生从何来,死往何去?我是谁?如何获得自由?这些都是宗教所要解决的。

几乎每一个民族、每一种文化都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或者是巫术,或者是发育完备的宗教。基督教许诺幸福圆满的千年王国,伊斯兰教提供真主安拉的庇荫,而佛教说:“人生是苦的(空虚),充满烦恼,但如果放下执着,苦当下就是空,烦恼就是菩提,人生就是解脱,是谓现证涅槃。”禅宗最充分地发扬了佛教的解脱说,它要我们当下放下、无分别,凡夫就是佛,娑婆世界就是净土,在繁忙的人生中就能实现最大的自在。

“生活禅”高扬禅宗现证涅槃、见性成佛的主题,提倡在生活中观自在,在繁忙中证解脱,在纷纭尘世中实证自在无碍、空灵澄澈的禅境,认识自己的本来面目。

《心经》从理论上深刻阐述了这一点,《心经》开头一句:“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这一句是《心经》的总纲,后面从不同角度反复解释什么是“五蕴皆空”。这句里“照”字译得十分传神。什么是“照”呢?本来存在的事实,因为没有光明就乱分别、瞎摸索,开关打开,光明显现,露出庐山真面目:“哦,原来是这样,是五蕴皆空。”

可见“五蕴皆空”是一贯的,不是观自在菩萨的创造发明。“五蕴”与“空”本来就是不二的,它们不是两样东西。前面讲过,因为执著和分别,凡夫的世界处处是矛盾,而《心经》劈头一句就把一个最大的矛盾弥合了:五蕴皆空。五蕴即空,空即五蕴;五蕴不异空,空不异五蕴。五蕴是色、受、想、行、识,概括了人的感官、知觉、思维、情感、意志,这就是人的生存的全部内涵。空是超越,是解脱,是觉悟,是自在无碍。五蕴皆空,就是:存在与超越不二,生活与解脱不二,入世与出世不二。

《心经》把许多宗教家头痛的问题化解无遗,它劝导人们趋向当下最真实的解脱。空就是我们生活的全部,只要不分别不执著,则当下还家,净土就在目前。所以观自在菩萨照见了五蕴皆空,就度过一切苦厄。其实这时是“本来无一物”(“无天明亦无无明尽无苦集灭道”),无所谓苦不苦,无所谓自在不自在,因为心无挂碍,也就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了。

《心经》将“生活禅”的旨意揭示无遗:禅本来就是生活的,它要我们在行住坐卧、搬柴运水中证解脱得自在。只要我们勇于认取承担本有的佛性,那么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是禅、时时是禅。生活在现代物质文明中的现代人,五蕴不空(执著),心有挂碍,在狭窄的盒子楼中,在污浊的工业废气中,在各种人际关系的紧张中,累得喘不过气来,毫无自在可言。“生活禅”告诫人们,不离生活观自在,以清凉的心态建设真善美的人生。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明海法师文章列表

任是美满一生,莫如淡薄一世

参禅人,身心万不可浮华,不可骄泰,不可我慢。类如食...

世间有五种不易

黄龙慧南禅师说世间有五种不易。一化者不易。二施者不...

星云大师《禅者云游与参访》

各位贵宾,各位护法信徒: 我前天和昨天都在这里讲禅...

慧律法师《禅》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三称) 诸位法师、诸位在家菩萨,...

临终时心里除佛号外,不使有别的念头

所有存款,为防养老者,亦须交与孙子。即田地契志等,...

与其怨天尤人,不如点燃心灵之灯

一位出身贫寒的农家小姑娘,常常暗自羡慕那些生活富裕...

不废世间法而成就佛法

问: 师父好,我的困惑是,都说只要一心不乱专念阿弥陀...

最珍贵最稀有的微笑

我在行医的路上,曾经遇到一位患者菩萨,他虽然是一位...

【注音版】准提咒持诵仪轨

准提咒持诵仪轨...

【注音版】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嘉兴藏流通本)...

佛说玉耶女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长者给...

优婆塞戒经

优婆塞戒经卷第一 集会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

犯杀戒的过失

犯杀戒的过失,在大乘菩萨藏中,最大的罪过!绝菩提根...

念佛求往生如何发菩提心

问: 顶礼法师,净土法门是大乘佛法,印祖在开示中反复...

【推荐】大悲咒和千手千眼的由来与功德利益

大悲咒的影响:汉传佛教中,有一个知名度和普及率最高...

曾国藩的教子之道

曾国藩(1811-1872)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

【佛教词典】化现

(术语)谓佛菩萨为济度众生变作示现种种之形也。无量...

【佛教词典】十行仙

十种仙人。又作十行仙、十种仙。彼等皆于人中炼心,不...

是什么因缘触动了十法界的门

我们时刻的检查自己的内心的相貌,从而反省自己的心态...

用感恩的心来修行,智慧就会一直出来

今天我们修行要记住,要感念一切境界,用感恩的心来修...

禅门的修道,并没有特别奇特之处

无门慧开禅师(11831260)是宋代着名高僧,字无门,杭...

不要为了小事而破坏虔诚的心境

天刚破晓,朱友峰居士兴冲冲的抱着一束鲜花及供果,赶...

具此功德,一日乃至七日,即得往生

经文:复有三种众生,当得往生。何等为三。一者慈心不...

这个手在生死深渊里面垂了十劫

古人画《接引图》,我们注意到,特别是唐代和宋代一些...

把骄慢转成谦恭卑下

有些人当他得势或是升官、发财的时候,他六亲不认了,...

如何判断发心的正与邪

【世有行人,一向修行,不究自心,但知外务,或求利养...

证严法师《四种贫富人生》

富中之富、富中之贫、贫中之富、贫中之贫 是法师经常...

剃度出家是世上最高贵、最难得的选择

普天之下的丛林寺院,拥有着堆积如山的饮食,只要手托...

乃至十念,也包含平时的信愿称名

乃至十念,一定要谈这种深信切愿的人,一定是念很多佛...

不要期待别人让你满意

这个对外的弘化,我觉得有两个重点。这个忍辱是有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