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信仰不是寻找奇迹 不要过分感性狂热

明贤法师  2015/01/0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信仰不是寻找奇迹 不要过分感性狂热

玉琳国师曾经有过这么一段话:作为大德善知识,为众生所开显的修行之道,它一定是光明和坦途的,一定是大众可行,并不是说只有一个两个人可以接受,一定是大众都可以接受,它一定是宽坦可行,而绝不是特别陡峭、特别严峻而让大家觉得没有接受余地。

第一种正见:皈依是目的而不是起点

我们要把皈依佛教当成一个结果,而不要把皈依当成一个信仰的起点,不要设定这么高的一个门槛,让别人有一些选择的余地。

第二种正见:佛教信仰是具备理性的实践

我们不太过分地强调感性的东西,有感应也好,没有感应也好,奇迹的东西我们不追求。奇迹可以鼓励我们的发心,可是我们的奇迹是在实际修行当中来寻找,在我们生命本身来寻找。我们能活着,这就是奇迹,我们生命本身就是奇迹,我们不到心的外面去寻找奇迹。所以具备理性的实践,是我们要强调的第二个正见。

第三种正见:信仰不是心灵寄托

要知道,心灵空虚才寻找心灵寄托。如果有人说:“你们信佛的人,就是得到心灵寄托。”我们要反对这个观点,我们信仰佛教不是在寻找心灵寄托。

第四种正见:信仰不局限于祈福免祸

祈福免祸,正因为它有逃避现实和贪图侥幸这么一些嫌疑,所以我们不会把祈福免祸当成我们信佛的一个主题来看。我们信仰佛教的主题绝不仅仅只是祈福免祸,不要拿祈福免祸这个词对佛教来定性,这是第四个正见。

第五种正见:佛教的核心不是“教人为善”

“佛教就是教人为善”,我们也要反对这样一个观点。这个反对是因为有些原则性的问题,并不是说它在一些细节方面没有正确的地方。因为做善人不一定要信仰佛教,所以善报也不是信佛的首要目标,善报是信仰佛教的一个必然结果。一个孝顺的子女,不会为了遗产来敬重父母亲。为了觉醒生命的尊严,善行是一种无造作的、自然必要的行动,所以“自净其意”、“关注当下”,然后我们内心里面有一种“发诸内而形诸外”的责任感,这是做善行的推动力量,它并不是一个行为标准的需要,它是心灵尊严的一个自然要求。

所以这个“教人为善”,它不是佛教定性的词汇。做善人不一定要信佛,可是信佛的教人为善,它绝不是一个首要的东西。所以第五个部分:教人为善不能作为佛教信仰的正见,不能作为它中心的核心正见。教人为善,不是外在行为标准的需要,是心灵觉醒的要求,是发诸内而形诸外的、带着责任感的一种推动力。它不是装出来的,也不是你要求出来的,它是内心里面的自然要求。

第六种正见:信仰不是寻找奇迹

寻找奇迹就是说得到一个感应,见光、见花、看到佛菩萨。我们生命当中,我们有身心、有血肉,能够享受阳光、空气和水分,这都是奇迹。信佛的人是从内心求道,在道上来寻找奇迹,道是我们要求的奇迹。在心灵之外,没有奇迹可言。佛菩萨给你现身,如果你没有证悟空性,你不懂得无常,这也不是奇迹。所以,信仰不能够只是追求世间奇迹,追求世间奇迹也不是我们信佛的正见。

第七种正见:不要过分感性乃至狂热

我们不要过分去强调感性层面的东西,过分强调感性层面的东西,我们会逐渐变得非理性和反理性,乃至让自己和他人走向狂热之途。我们信佛,我们的信仰远远要比一时的感动流泪深刻。深刻的宗教体验会让人感动,但这是健康的、不是偏激的谋求。有时候会热情感动,有时候是冷然面对。有时候是有佛菩萨的感应,有时候也是长夜守候,没有任何感觉,也没有任何进步。

有时候是非常苦苦的一个人在那里摸索和探求,这些你都得接受,这都是你的信仰。所以并不是你在觉得有所感受的时候才是信仰,信仰要避免陷于狂热,不要过分强调感性层面——这是第七点正见。

第八种正见:信仰不单是追求理想更能改变现实

所以说佛教的信仰不是一种说教,不仅仅只是一个精神胜利法,它更是一种实践。

第九种正见:求得平衡不如自净其意、培养观察力

我们求得世间和出世间的平衡,求得自利和利他的平衡,求得世俗真理和胜义真理的平衡,求得世俗谛和胜义谛的平衡……我们有很多的平衡想去找到,但要知道这个平衡并不是最重要的东西,不要把它作为我们首要解决的问题。首要解决的问题是支点的问题。这个支点是什么呢?是指观察能力。观察能力取决于你内心的清净,内心的清净要拿修行来换得。我们一点修行都没有,一次修行都不去实践,那我们内心的烦恼减不掉,内心的平静找不到,这种观察能力就找不到。

所以我认为,与其到水里按葫芦,以那种方式去求得平衡,——自利利他的平衡、世出世间的平衡……这个都是很难的事情——与其这么难地去寻找平衡,不如给自己一次修行的机会,让自己的心得到一次清净。当心一清净了,就自然有一种观察能力产生。观察能力产生了,平衡的问题自然就解决了。所以,修行和心的清净比平衡更重要。

第十种正见:信仰一定要强调家族性的推广推进

我们不要去追求那种背离家庭的、单个式的信仰,我们自己信佛,开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家庭开始来接受自己和佛教的影响,一个家庭来感染更多的家庭,像这样推广开来,世代相传,上辈影响下辈,这样才真正地进入家族。从中国社会的发展来看,没有进入家族的宗教都变成边缘群体,凡是进入家族化的信仰都变成社会的主流。比如说中国的儒家文化,它正是因为进入了家族,所以它变成了主流。如果佛教一直都做那种边缘群体,那很难引导这个社会的正常发展。

所以,我们信佛,一个标志:我开始影响自己很好的朋友,影响自己的家人开始信仰。如果总有那么一层隔碍,我在这里信佛,我一定不让我的先生信佛;我信佛可以,我一定要藏着不让我的夫人信佛;我信佛可以,我一定要让我的小孩多吃点肉;我信佛可以,我一定要让我的老公多喝点酒,这样他的交际圈才能够耍得开……你如果被陷在这样一个观念圈子里面,佛教在你的家庭里面就一点力量都没有。

我们更希望、更想推动的是一种家族式的信仰,就像藏传佛教那些家庭一样,父亲那辈信佛,他会教下面的子女,让他们先信佛再学文化,先从信仰开始接受,再来接受其他。

我很希望大家遵循以上十种正见,希望大家对这些感兴趣。我敢肯定,对这些感兴趣,你们可以受用一生。如果是对以上所谈的相反观点感兴趣,我相信以后我们的信仰中会有层出不穷的问题。所以作为佛教徒,我提出以上对于佛教信仰状态的考虑,这是一种忧思。凡是对中国佛教发展有一点悲心的人,刚才我谈到的这些,多少会有一些认同。

这里所谈的情况可能会有一点过激的言辞,会冲击一点敏锐的触角,但是我也没有删掉,我这里还是讲出来,是因为我希望大家能够把它作为一个问题,进行一点思考。而且这个话题,我们以后还将继续讨论下去,希望将来信仰这条道路走得越来越宽广、越来越光明!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戒律是我们生命自由的指南针

关于戒,我们通常会有很多误解。有一种误解觉得戒律限...

常用佛语的背后义理

你的业障重啊! 常听佛教徒讲业障,听久了实在让人害怕...

为何把佛、法、僧称为宝

佛宝、法宝、僧宝称之为宝,略有六义:一希有义,二离...

是不是有些时间段不可以点香呢

问: 原早晚课已定好,但特殊情况过了时间,晚上几点...

印光大师:深信净土后,方可学余宗

末世众生,欲了生死,非仗佛力,决难如愿。至于各宗法...

腊八节

2012年一月一日,元旦,又是传统的腊八节,佛家的佛成...

圣严法师《话头是什么?》

话头禅的修行,是以一句话头来达成下列目的:第一、话...

只要有清净心,念诵外道经典也能往生吗

问: 我们听说往生的关键是清净心,只要心清净,哪怕是...

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

【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弘化社32分本)...

【注音版】佛说盂兰盆经

佛说盂兰盆经...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楞严经共10卷)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

要从当下的一念去把握

佛法真正学好了,就能够用智慧观照自己的身心状态,时...

【推荐】往生论(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

(婆薮槃头菩萨 造 元魏菩提流支 译) 世尊我一心,归命...

念这个咒可以给菜地除虫

今时有一些人,夏夜多蚊,便打DDT。种菜、种花生了虫,...

不要透支明天的烦恼

现在很多年轻人沉迷于网络游戏,有一个原因,就是他们...

【佛教词典】华盖庵

位于广西桂林西一公里处之隐山。始建年代不详。内藏有...

【佛教词典】利益安乐增上意乐句有十六业差别

【利益安乐增上意乐句有十六业差别】 p0704   摄论二...

为何要在是非烦恼面前去争辩

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些是非麻烦,在处理这些事情时,我们...

修行必须要清净你的心

你在日常生活当中,没有苦难吗?没有不高兴的事吗?你...

放焰口的由来

放焰口是佛教寺庙中经常举行的佛事活动,全称是瑜伽焰...

星云大师《晨起祈愿文》

慈悲伟大的佛陀! 今天又是一个新的开始了! 所谓「一...

让心灵创造幸福

第一,知道如何面对逆境。 逆境带来的痛苦包括两方面,...

佛弟子应如何看待儒道的思想

问: 弟子熏习道德教育多年,今方闻正宗佛教一年,倍...

你有这么一念心,就能使你度过一切苦难

有一个道友问我,说我曾经讲过假使热铁轮,于汝顶上旋...

讲大妄语的过失与后果

大妄语戒就是膨胀自我,一个菩萨不断的膨胀自我意识,...

木鱼有什么含义呢

在佛教寺院的佛事活动中,木鱼是最常用,也是最主要的...

禅不在文字上

黄檗希运禅师有一个学生,这个人就是在唐宣宗时做过宰...

修净土法门勿废金刚经

勿废金刚经。 就是《金刚经》的诵持不可废止,意思是,...

证严法师:做大地的园丁,环保地球

1、心理环保 刚才手语队表演一个呼吸的地球和大地的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