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修行人要修六波罗密

2015/02/2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修行人要修六波罗密

修行人要修六波罗密。(六波罗密,即是六度。一、布施度。二、持戒度。三、忍辱度。四、精进度。五、禅定度。六、智慧度,度出生死海,到彼岸也。)那第四个波罗密,就是精进波罗密,可见修行的人,必须精进,万不可懈怠。

精进就是入道的门,懈怠就是退转的路。发心要切,一发便修,容不得一点迟回;修行要勤,一修到底,著不得一些间断。不可怕苦,不可怕难,无日无夜,无忙无闲,行住坐卧,总在自修,方是修行模样,方是成佛根基。倘若心虽发而不切,行虽修而不勤,也念念佛,也看看经,也吃吃斋,也行行善。但是经本虽开,仍是心猿乱动;念珠才放,便觉意马奔驰;贪、嗔、痴,字字都全,世缘不能放下;戒、定、慧,般般会说,禅机却是口头。照这样悠悠忽忽,慢慢腾腾,图著虚名,骗著自己,怎能出生死巨浪?怎能入毗卢性海?(毗卢,略称。具云毗卢遮那,法身佛也。此土译为光明遍照。)

不过种些来世人天小果。若要现在证道,超出轮回,不肯精进办道的人,恐怕是没有希望的。况且无常迅速,时不待人,要修就修,耍行就行;如若因循复因循,迁延复迁延,青春易过,白发催人,未见弥陀,先逢阎老,那时欲修不得,后悔嫌迟。世人往往说道,修行念佛是老年人的事,真是一句误人不浅的说话。要知:想修行的人,说等我世缘渐了一定修行,那就没有修行的那一天。譬如想行善的人,说等我发了财,再去行善,那就没有行善的那一天,正是一样。普贤菩萨,有一个警众偈说道:

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

当勤精进,如救头燃;但念无常,慎勿放逸!

这真是大菩萨救度世人的药石良言,普愿大众信受奉行。

《学佛浅说》王博谦居士辑述 印光大师鉴订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修苦行是从苦中越修越不觉得苦

我们要在一切的烦恼中好好调理自己,这是别人无法代替...

如何断食

断食,就是我们平常一天吃两餐或三餐,你身体经常为了...

面对衰老的来临,修行人与世间人有天壤之别

人的一生,包括少年、中年、老年乃至死亡,其实是很好...

若遇非理扰乱,应起两种观照

针对业力的断恶修善,如果出现安乐的果报,我们应该少...

修行很简单,大道至简

人修道,坏在一个要自己好上。什么都想要最好。比如问...

印光大师开示

无论在家出家,必须上敬下和。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

修行人的心一定要直

修行人的相有多种。现在讲一个出家人,叫做持律,是民...

星云大师《人间佛教的建立》

第一篇 从人道到佛道 壹前言 佛教是以人为本的宗教,...

撰集百缘经

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一)满贤婆罗门遥...

唯识二十论

唯识二十论一卷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占察善恶业报经

占察善恶业报经卷上(出六根聚经中) 天竺三藏菩提灯译...

佛说阿弥陀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q)树给(jǐ)孤独园。与...

虚空藏菩萨名号的利益

第一:可以往生净土 第二:可以消灾避难 第三:现获大...

南怀瑾老师:学佛后对鬼神也应该和善恭敬

我们年轻时学佛也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下品下生

【经文】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下品下生者,或有众生,作...

佛珠断了是凶兆吗

如果在日常生活中,佛珠突然断了,你大可不必如此惊慌...

【佛教词典】六种遍智

【六种遍智】 p0300 瑜伽一百卷二十二页云:复有六种遍...

【佛教词典】器世间量

【器世间量】 p1384 俱舍论十一卷一页云:如是已说有情...

亡德而富贵,谓之不幸

人们常说,早年丧父,中年丧妻,晚年丧子是人生三大不...

本焕老和尚简介

本焕禅师生平 本焕禅师(公元一九零七年 ),俗姓张,...

经常做很多梦,如何念佛才能安眠

问: 法师,经常做很多梦,是不是因为日常生活中妄念太...

蕅益大师警训略录

流俗知见,不可入道。我慢习气,不可求道。未会先会,...

低调才能长远

低调,是一种品格、一种智慧,更是一种谋略。职场中低...

【推荐】这样的考验荒诞且不道德

丹麦著名医学家、诺贝尔得主芬森晚年想培养一个接班人...

不要忽略名号的无量光、无量寿

我讲一个念佛的公案给大家参考,这个公案出自《念佛法...

惠能没伎俩,不断百思想

【原文】 有诵六祖偈云:惠能没伎俩,不断百思想,对境...

忍还不够,要吞下去消化掉

修行,不离一个「忍」字;待人处事如果忍不下一口气,...

少年东来忍辱得福

东来老家的邻居成哥,是他五服(谓高祖父、曾祖父、祖...

为亡者做功德,比烧纸钱更有用

【其后家内婢生一子,未满三日而乃言说。稽首悲泣,告...

生为一个人,先求认命再求开创

佛法对生命的观察,是一种无量生命的观念。我们在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