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若遇非理扰乱,应起两种观照

净界法师  2014/05/1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若遇非理扰乱,应起两种观照

针对业力的断恶修善,如果出现安乐的果报,我们应该少欲知足;这里的经文是讲痛苦的果报,如果有恶因缘的果报出现,佛陀告诉我们要安忍不动。

佛言:「恶人闻善,故来扰乱者,汝自禁息,当无瞋责,彼来恶者而自恶之。」

大智慧的佛陀开示说,世间上有很多邪见的众生,他们对生命没有正确的观察,只随顺情绪做事,这些邪见的恶人见佛弟子修学善法,不断的改过修善,自我调伏,他内心产生嫉妒,「故来挠乱」,他以身业粗暴的行动,或以口业的讽刺,破坏修行人的内在善心。这恶因缘的出现,佛弟子本身并没有过失,自己不断的拜佛、诵经、持戒,这都是善法,本应值得赞叹,但遇到了颠倒的众生,却来破坏这善行。身为没有过失的修行者,遇到这种非理的破坏,「汝自禁息,当无瞋责。」应该善自调伏自己的虚妄分别心,消灭内在的瞋心及口业的责骂,也就是说,不必与他争辩讲道理,保持默然。如此对方所加诸的恶行,就不会对自己产生伤害,反而是反弹到对方身上。

劝勉我们面对邪恶果报时要安忍不动,安忍即是忍辱波罗蜜。诸位若读菩萨戒,会发觉佛陀对菩萨修安忍是特别强调,佛陀在菩萨戒开示说,莫说平常对人事因缘的伤害,自己不能起瞋心,即使有些颠倒众生杀害我们的父母及国族的人,我们都不能加暴报复,而要安忍不动。虽然受恶因缘刺激时,内心会有烦恼情绪,但修安忍不是强制压抑,强制的压抑不能持久,而且有害身体。佛法的安忍是有真理的疏导,内心有法宝来作观想对治,以疏导内心不平衡的情绪。蕅益大师在《灵峯宗论》开示说,若遇非理的扰乱,内心应起两种观照:

(一)随缘消旧业想:

我们一定要深信,善业召感安乐果报,罪业召感痛苦果报,所以若有痛苦果报在自己生命中出现,这表示自己在过去生中,一定有这种罪业存在,自己对这真理应深信不疑。所以现在遇到恶逆因缘,是自作自受,面对这果报,我们应该当作随缘消旧业,消掉这罪业就好,不要再创造新的罪业,所谓「随缘消旧业,更莫造新秧。」所以当我们遇到非理的果报,有二种选择:一是让事情变得更好,一是让事情变得更糟糕。若能以因果的道理来调伏心中不平的情绪,则在伤害最小的情况之下,暴风雨很快就会过去了。若放纵情绪,则只是让事情的伤害变得更加严重。如这罪业所得到的果报只是某一部分的力量,现在起烦恼,又加诸另一罪业,火上加油,这个果报就会增长广大,于事无补。所以我们面对恶逆因缘,一定要保持正念,观察真理。

(二)作善知识想:

前面方法是消极性的,这里的方法是有积极的一面,就是把恶因缘当做修道的善知识。我们在修道的过程中,不是只成就一、两个功德,而是要成就众多的功德,成就万德庄严,如此果报才殊胜圆满。而功德的栽培与环境有关,有些功德是在顺适的环境成就,譬如刚开始栽培禅定与智慧,这要在寂静的环境,没有任何干扰之下修习。

《小止观》说,刚开始修习止观要与同眷同行共修,不能与放逸众生住在一起,因为他会干扰你的修行。所以有的功德要在顺适环境中栽培成就,而有的功德必须在恶劣环境中才能栽培,尤其是对众生的宽恕与包容,所以我们一定要把冤家当作善知识想,因为他们可以帮助我们栽培宽恕与包容,这在菩萨道上是特别重要的功德。若对众生没有宽恕与包容,不可能成就大悲心,因为众生是有过失的,若要关怀他,你先要宽恕包容他,吸收他的负面力量,才能帮助他,所以我们不但要消极的调伏自己,也要学习把恶因缘转化成自己成长的机会,转逆缘的势力,变成菩提道的力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如何将中道之理运用于实际修行中

十番显见的道理,就是在说明我们一个菩萨在行菩萨道的...

口诵而不解其义

从前有一个大富翁的儿子, 与一些商人一起到大海中采...

把注意力放在正在做的事情上面

大家出入佛门,要懂得什么叫修行。修行,就是要清净收...

圣严法师《海绵精神》

我们学佛修行的人,应该具备两种态度内方、外圆。 内...

圣严法师《最好修学哪一宗?》

在前面已经说过,佛教的各宗各派,都是由于学佛者的根...

微笑会给你带来好运

一天,布恩去拜访一位客户,但是很可惜,他们没有达成...

成佛之前

一日,阿难尊者对佛陀说:世尊,您出生于帝王之家,拥...

初学净土法门从哪儿入手

问: 法师,对于初学者,尤其是想修净土的人请您给一...

无量义经

无量义经序 萧齐荆州隐士刘虬作 无量义经者,取其无相...

【注音版】金光明最胜王经

金光明最胜王经...

【注音版】大悲咒修持仪轨

大悲咒修持仪轨...

大方广佛华严经(80卷)

大周新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序 天册金轮圣神皇帝製 盖闻:...

首愚法师关于修行的开示

一、持咒 修行路上要找到跟自己相应的法门很不容易,...

在临终之前如何让罪业沉淀下来

假设我们不幸,我们今生已经把某一种罪业,不管是杀生...

普劝为人必修净土

天如《净土或问》云:今禅者见修净土,鄙之为愚夫愚妇...

陪病人念佛的经验

以前我在医院当医生,发现很多的患者,不能够接受传统...

【佛教词典】六识三缘生

【六识三缘生】 p0306 无性释二卷二十页云:如是六识三...

【佛教词典】唯识无境界论

(书名)般若流支译,楞伽经唯识论之异名。...

人好,世界就好

管好自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人们都能做到这点...

富贵人生的八个特征

人人皆求富贵,什么才是真正的富贵?网络上有句流传甚...

心的比喻

现在科技文明发达,电脑普遍运用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电...

法性本来空寂,是谁造业?谁来受果报呢

『由此故知,定无实我,但有诸识,无始时来,前灭后生...

业障发现的公案

我们每个人,思想随时变化的,当你打完佛七,得到佛菩...

珍珠母贝的无言血泪

编者按:晶莹溢彩的珍珠得到爱美人士的追逐,可是,人...

【推荐】以佛号来压制妄想,那效果一定很差

我们这次的课程有三个忆念: 忆念真如、忆念阿弥陀佛名...

素食使死亡率下降

编者按: 两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史上规模最大,参战国...

阿弥陀佛不只是管往生

虽然阿弥陀佛是管大家生命结束时的往生,而药师佛是管...

我们没办法改变外在的共相,只能改变自己的不共相

阿赖耶识的相貌差别,是就着阿赖耶识,因为不同的我见...

八位祖师以出家身孝养父母的故事

世人多有一种误解,认为出家人剃发染衣、辞亲割爱,必...

大安法师:家人反对学佛怎么办

问: 家里人反对我学佛、拜佛、诵经,怎么办? 大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