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内心创造了外境,外境又牵动我们的内心

净界法师  2015/03/0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内心创造了外境,外境又牵动我们的内心

整个修学佛法的目标,就是把我们的生命提升,从杂染的六凡法界,提升到清净的四圣法界。方法就很重要,佛教解释杂染因缘的时候,也把它切成两块,内因缘跟外因缘。外因缘是我们接触的所有外境,内因缘就是我们内心的思想。

《楞严经》说到我们无量劫的生命,每一个人都是内忧外患,内有颠倒妄想,外有生死业力,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现在还在轮回,因为内外夹攻的力量太大了,不是单一的力量,是双向的力量来夹击我们。外在的因缘,是过去的业力所变现出来,内心的因缘是我们无量劫来,一种错误的思考模式,产生攀缘的颠倒妄想;两个因缘相互作用,我们内心创造了外境,但是外境又牵动我们的内心,心变现外境,外境又牵动我们内心。产生一种恶性循环,心跟境已经纠结在一起。凡夫也想解决生命当中的很多问题,但没有经过佛法训练的人从外境解决,我们把生命用来经营外境,从小很努力读书,为了追求好工作,长大以后我们努力工作,追求今生的快乐。

但是人生到了五十岁再回首,会发觉伤痕累累,不堪回首。上了年纪的人会发觉人生充满了无奈,生命状态由你小时候规划的,很少很少,人生有太多突发状况。因为外境本来就是:万般皆是业,半点不由人。今生是过去生成熟的业果,经过长时间的酝酿,辗转增盛,已经从种子位变成现行位,你怎么改变它呢?我们对外境强作主宰,弄到自己心有千千结,不能认命。人生最大的悲哀是,我们在解决问题时搞错方向,不应该解决我们的外境,它不是问题的根源,而是枝末,是前生残余的业力变现出来的。

我们看看经典,释迦牟尼佛面对自己的业力,也是无可奈何,释迦族被灭的时候,他曾经试图阻挡了三次,琉璃王照样把它灭掉,因为万般皆是业,半点不由人。业力不是佛陀创造出来的,是佛陀发现的,是人生本来就有的轨则。我们今生最大的痛苦,就是我们把生命投注在一个没办法改变的地方。等到你发现的时候,年纪已经过一大半了,不能去改变外境,外境只能够认命。佛法先知命认命,然后再去改造未来,我们佛教是改造未来,创造来生。正确的方法是改造我们的内心,虽然心跟境是互动,但是关键是心。佛弟子占到很大便宜,能够很快找到问题的根源,然后再依止佛陀的解决之道。

外境根本改变不了,整个佛教的修学,都是心地法门,改变内心要两个重点,一个是道的修学,一个是法的修学,道的修学一般叫做理观,是静态的修学,听法师的开示叫做闻慧;你回去以后慢慢思惟消化,转成心中的智慧观照叫思慧。

刚开始修学必须做佛法教理闻思工作,在心中产生道的安住,我们修行人第一件事情把心安住。一般人的心是不安住的,被外境一刺激就产生感受,又会带动妄想,妄想活动久了变成执着,所以我们的心经不起刺激。佛陀告诉我们,不要跟着感觉走,先安住在佛法的道理。人天乘是善恶业果的道理,先相信生命是有轨则的,善业招感安乐的果报,罪业招感痛苦的果报,你要把这个道理,经常放在心中安住,审量,观察自己的身口意是不是合乎道理。安住以后,还有一个目标引导,我们来生要往哪里而去,今生已经是一个既成的事实了,如果你够聪明,不要浪费时间改造今生,认命才可以放弃外境,好好耕耘内心这片广大的田地。至少你方向正确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恳切至诚念佛诵经,决定可以消除宿业病苦

世人病苦,多属宿世杀业所感。无论何病,若能恳切至诚...

【推荐】站在本来没有业障的角度来忏悔

问: 在忏悔时,我们对罪业是诃责的,但是要同时观察罪...

末法众生的障深慧浅

障就是障碍我们修行的东西。这个障有外面的障碍,有里...

修行不在于找「境界」

修行学佛,重要的不在于找「境界」,最主要的应是「自...

五台山每天都有一万菩萨在说法

释迦牟尼佛在印度说:东方有国,名曰震旦,其土有山,...

消业障最快最好的方法

首先无论是初学者还是久学者,我们都是业障深重的。业...

忏悔的心力要强过你造业的势力

忏悔是什么意思,就是这个业已经造下去了,但是还没得...

人生没有一个真实的外境可得

唯识学的建立,它告诉我们:其实整个人生的过程,没有...

小品般若波罗蜜经

小品经序 释僧睿 般若波罗蜜经者,穷理尽性之格言,菩...

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世尊思惟观察。愍未...

净土十疑论

净土十疑论序 宋、无为子杨杰述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

唯识三十论颂

唯识三十论颂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 奉诏译 护...

富贵人生的八个特征

人人皆求富贵,什么才是真正的富贵?网络上有句流传甚...

须知一句阿弥陀佛,以唯心为宗

【原文】 须知一句阿弥陀佛,以唯心为宗。此唯心之义,...

这心在到底在哪里

阿难祈教《楞严经》的缘起就是食和色,一是要吃东西,...

日行一善能避祸吗

问: 日行一善既得福,又能长寿。那么能避祸吗? 方海...

【佛教词典】定印

(印相)标入定相之印契也。有三部之别:一佛部之定印...

【佛教词典】四识住

梵语 catasro vijāna-sthitayah,巴利语 catasso viā...

积不善之家

上个月,有位沾了点远亲的老人找到我家中,请我们为他...

大乘生命缘起正见的两个重点

复有十二支缘起,是名分别爱非爱缘起。以于善趣恶趣,...

十二光佛度众生,一句洪名摄十二光

阿弥陀佛又称为十二光如来,其光明威神,欲广叹述,虽...

凤凰卫视与苏州弘化社采访传印长老

2011年5月9日下午3点,凤凰卫视《智慧东方》栏目记者...

游戏人间,发挥人生价值

在社会上,有很多人都是「为了生活而工作」,往往容易...

佛门里为何把酒列入重戒

我们知道,因为酒的味道引起很多人的烦恼和坏的毛病,...

为什么会有大海平地呢

这一念迷情妄动以后,产生了三种相续,所谓的世界相续...

不用三祇修福慧,但将六字出乾坤

不用三祇修福慧,但将六字出乾坤。如来金口无虚语,历...

大安法师:选什么经来做早晚课

问: 选择什么经来做早晚课? 答: 在家居士选择早晚...

要想往生西方一定要念佛

有人说: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一定要念佛。这一观念是不...

为什么观音菩萨要帮助恶人呢

问: 《普门品》说,称念观音菩萨名号,若有罪,若无罪...

演培法师《学习地藏菩萨的孝亲精神》

诸位居士!每个夏历月之初一,本堂举行金刚法会,都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