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修行必须要有一颗恒心

昌义法师  2015/06/2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修行必须要有一颗恒心

释迦世尊在世时,有一位有钱的长者,听闻佛法之后,感觉到佛的真理是世间上没有能比,所以是非常恭敬非常欢喜。这腊月初八是世尊成道日,大家都要庆贺,凡夫就是这样,要庆贺,其实佛是不住这个相的,但是庆贺就给自己种了福田了。

他在佛的面前发愿,每一年到腊月初八要供佛及僧,要长期不间断地供养下去,不但这一生要这样做,并教导儿子孙子将来也长期的这样做。每一年都是这样,不仅仅是这个特殊的日子要设斋供养,平时也是照常供养,但这一天是特别地丰盛,长者这心一发确实是每一年都是这样供养的。

后来他年纪大了,死了之后,他的儿子因为知道他父亲发的这个愿,且在临死时交代他一定要按其愿心做下去,儿子很孝顺,听从父亲的话,发心长期做下去,每一年照常供佛及僧。由于多年来一直供养,确实花了很多钱,且家道不如他父亲在世时富裕,这一年供佛供僧后把家里的钱是全部花光了。

到了第二年,又快要到腊月初八了,提前好多天他就在想,到底怎么供养,现在家里穷得一贫如洗,确实拿不出来了。而佛陀派弟子舍利弗到他家去问他是否准备好供养了,他说:“师父,您老人家放心好了,我发的愿一定要完成的,我决定会继承父愿,就是自己没饭吃我也要供佛及僧。”听他如此说,舍利弗尊者回去了。而他心里还是犯愁,家里没有钱,就和夫人商量如何办,夫人很贤惠,告诉他先向她娘家借些钱来供斋,这钱日后再慢慢还。这确实是个好主意,结果他借了钱来,办了很丰盛的斋宴供佛及僧,佛陀和众僧应供后就回精舍了。这夫妻俩是非常的欢喜,特别是这顿饭后,家里是吃得空空的,什么都没有了,但两人是满怀着法喜晚上甜甜的睡了。

第二天起床后,看到每间房都是金光闪闪,金银财宝到处都是。可这夫妻俩是善人的子弟,是佛弟子,不是贪财之辈,看到如此情景不知是吉是凶,因家中本无钱即来了如此多的钱,两人也没动,心里想还是请教佛陀。

佛陀是圆满的觉悟和圆满的智慧,佛陀告诉他:不要害怕,是你的东西终归是你的,而这就是给你的东西,是谁给你的?这是你的福报,是你自己的愿心和道心所感。因为你不光是今生这样的供佛及僧,多生劫以来都是这样去做的,尽管你家一贫如洗,却还要照样不要命的供养,所以这些是你的东西,你该怎么用就怎么用。听佛陀如此讲后夫妻俩是满心欢喜,当时在场听法的人也是非常多,有出家的有在家的,听到了这样的事情,很多的在家弟子都发出了无上菩提之心,愿意做一切功德,恒常地做下去,不间断,不懈怠,随分随力地做下去。

所以我们修行要有这种精神,不管是做功德也罢,修福报也罢,念佛也罢,必须要有一颗恒心。我们还没有念两天佛,就想开悟,想要见佛,这就是不正确的念头;今天还没有供养大家一顿斋饭,明天就想得几个大元宝,这也是不对的。我们无论修福报、修智慧都要恒常地发心下去,不要动一切其他的杂念,这才叫真正地、纯正地修行。希望大家不要动其他的念头,专心地念去,长期地做下去,自然是瓜熟蒂落。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跟佛菩萨讨价还价

一个居士说:师父,我发愿诵1000部《地藏经》,回向给...

修行人的七条正思维

1、修行人要明白因果 别人骂我辱我,打我害我,偷我抢...

用功没巧,只要一门深入

古人讲:生死事大,无常迅速。你看今天就是初三了,快...

成刚法师临终开示:念佛没有巧路,靠我们老实

我们皈依三宝了以后,不管是出家僧人,还是在家居士,...

天台止观二十五前方便

天台宗将止观(定慧)的修行分为方便与正修两种。方便...

圣严法师《用惭愧和谦虚来消融自我》

自我成长的最终目的,在于自我消融,如此才能达到智能...

待人处世的「三好四给五和」

三好:说好话、做好事、存好心。 四给:给人信心、给...

念佛后该如何回向

念佛回向,不可偏废,回向即信愿之发于口者。然回向祗...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时称...

【注音版】华严经净行品

(印光大师校印本)...

思惟略要法

形疾有三:风、寒、热病,为患轻微。心有三病,患祸深...

【注音版】佛说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

佛说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

仰天而唾,唾还从己堕

佛法告诉我们种善得善,种恶得恶之因果真理。在言说中...

一切就在自然中---圆慧法师法语

1.真、善、美是有次第的。真是原原本本、是实相。在...

你以前见地超卓,为何现在反而变得这么平庸

【原文】 予未出家时,乍阅宗门语,便以情识模拟,与一...

流水下山非有意

流水下山非有意,片云归洞本无心。人生若得如云水,铁...

【佛教词典】受乐

【受乐】 p0724   瑜伽三十五卷十九页云:言受乐者,...

【佛教词典】一妄

(术语)一片迷妄之心也。宗镜录一曰:一翳在目,千华...

行坐举止的礼仪规范

一个人的举止是自身素养在生活和行为方面的反映,是反...

略记一代高僧明学长老的慈悲与智慧

明学长老德高望重,慈悲为怀,平易近人,心胸宽大,大...

「十念业成」,不必执着到底几念

问曰:心若他缘,摄之令还,可知念之多少。但知多少,...

志公禅师劝世念佛文

回头好,回头好,持斋念佛随身宝。 有有无无都麻烦,...

21种口业与形成的灾祸对应因果

1、说脏话的人痰多,容易口臭。 2、爱说刺激的话的人容...

未成佛前,要先结人缘

佛能不能度众生,众生能不能被度,这其中的关键就是看...

生命入胎疑

男女未会以前,从无产乳之事。一经配合,便有子女。试...

素食进补不妨一试

在我国,人们有冬令进补的习惯。所谓:冬天进补,上山...

怎样才能让自己的事业蒸蒸日上

问: 请师父开示,怎样做才能让自己的事业蒸蒸日上,...

慎勿于此十种对境犯淫

【原文】 闺秀岂容玷辱。一生名节攸关。六亲体面没遮栏...

【推荐】平常没什么感觉,临终时你就知道怕了

如果一个人,他对过去的业都没有处理没有处理的意思,...

发菩提心

我们常常讲一个公案,说有师徒俩,师父是证到了罗汉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