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福报是用来修行的,不是用来享受

2015/06/2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福报是用来修行的,不是用来享受

有道友问:自己从事股票业多年,感觉不务正业,但生活逼迫,却也无法放手。不知如何。

这就扯到对钱的看法的问题。其实,许多东西都要明白第一因。就像寺院丛林中吃饭,要心存五观。第一观,就是观彼来处,计功多少。就是说,这米饭来自哪里,花费了多少工夫。要农民种田,收割,然后还要去壳,要煮饭给你吃。当年六祖在东山时,每天工作量就是帮厨房舂米,就是去壳。像现在许多大丛林,云居山,云门寺,天台山,寺院都保留自己的田,自己种田自己吃。这有什么作用,就是告诉你,他是怎么来的。知道他是怎么来的,花费多少心血,你才能去尊重他。我感觉城市人浪费多了,就是缺少这个艰苦的教育。浪费现象很严重。

就像金钱,不要赌博,不要贪小便宜,不要想一本万利。只要是老实赚钱,都是培养福报。要是想着,我拿些钱,去炒股,一上涨,就来个好几万。坐着就等着有钱进来。要知道啊,这些都是在炒自己的福报啊。

一个东西来的太容易了,人就不会去珍惜它,包括金钱。小孩不知道东西怎么来的,他就不珍惜。这就糟糕了。糟蹋的都是自己的福报啊。花的是别人的钱,用的是自己福报。

包括在修行上。比如讲到建寺问题,古德说了,寺院以旧为庄严。旧有两个特点,第一,古朴,第二,他有历史感。说到寺院,丛林庙是最好的。我去过许多丛林庙,鼓山,云居山,鸡足山。殿堂很大,但住的地方是很狭小,都是大通铺,条件仍然保持艰苦。修行就是要去受苦,不是去享受福报。我们都要知道,我们的福报要用来修行,不是用来享受。

城市人其实不缺钱,但每天都很忙,几乎没空念经。为什么呢,他每天很努力的培养福报。但都是用在享受上了。享受是无止尽的,要什么样才有尽头。没有的。我们不要搞享受,要学会艰苦一些。

佛源禅师常讲起虚云老和尚。有次虚云老和尚生病,脚上出藓,佛源禅师那时是侍者,年纪还小,就给他买了明丸给他治脚病。老和尚就问了,说这个明丸多少钱。佛源禅师说,两毛钱。老和尚说,两毛钱不是钱,这都是斋主来培福的,你有多少福报。这就是虚云老和尚的风格。后来佛源老和尚,做什么事,都很节省。要修行,不能忘记了老祖宗的做事风格。

在布施上,我常劝人,有钱人要多布施,庙要盖,路要修,靠的都是有钱人带头,他们功德很大。经济不好的,就少布施,算添砖加瓦。但无论有钱没钱,都没有资格浪费。没钱人都要珍惜福报,不能浪费。不要爱面子,浪费许多福报。能坐公交车,就不要打的士。能带开水,就不要去买水买饮料。衣服穿的舒服就好。修行人要以佛庄严而自庄严。像迦叶尊者,他穿粪扫衣,但他修行的功德,连国王对他都非常恭敬。

所以要修行,这个观彼来处,是很好的修行方法。钱是怎么来的?你去观一观。人是怎么来世界上的,你也去观一观。能做人不容易啊,观了就知道,父母功德大如天。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布施越多福报越多

从佛法的因果关系来讲,你付出的越多,你得到的越多。...

福是种来的,不是求来的

过去有一个人问佛陀说:我身体一直很不好,我到处求神...

【推荐】在生活中积累福报原来可以这么简单

依报随着正报转,如果有十朵花,那就只会吸引十只蝴蝶...

有福之人的三要素

有福之人的三要素,也就是仁、智、勇。 第一个要素就是...

不要折损孩子的福

今人多无知,不孝父母,不敬长辈,唯独溺爱子孙。从小...

【推荐】妙莲老和尚《吃素增福寿》

1.素食少病又健康 我们佛家吃饭,完全都是素食;这在...

【推荐】古德论《阿弥陀经》少善根福德因缘与多善根福德因缘

《阿弥陀经》曰: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再穷的人也能因布施而得福

富贵是用恭敬心布施财物得来的果报。而福大小完全在下...

佛说八关斋经

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

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

【注音版】佛说四十二章经

(龙藏本)...

【注音版】僧伽吒经

僧伽吒经...

心要如何真正放下

问: 烦恼心虽在当下放下,过一会儿又上心头。请问心...

农历七月不是鬼节

一、盂兰盆会的由来及其发展 盂兰盆会,是汉语系佛教地...

掌握自己的命运要先深信因果

什么叫因果?因果又叫业因果报,又叫因果报应,是佛教...

一劳永逸的投资

钱放在银行里会贬值,它在十年后,十万可能会当一万花...

【佛教词典】阿革卑跋致

华译为不退转,是菩萨的阶位名,要经过一大阿僧祇劫的...

【佛教词典】著法

在因缘生的事物上,执著有事物的实体存在。...

千万不要让你不经意的话成为咒语

中国的古话:为人莫做亏心事,举头三尺有神明。暗室亏...

出家人的生活很苦吗

出家也是有苦有乐。苦什么?比如得长期吃素,有的人吃...

徐母杨太夫人生西记

原文: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堪作佛,固无论天人修罗...

佛陀所说的孝道

世人所认为的孝,都以物质为主,以为在日常活中能供给...

惟贤长老:三皈依

皈指回转,依指投靠依止。皈依的意思是身心归向它、依...

唐代高僧怀玉禅师

我们有很多人虽然念佛不一定心里能够笃定,就是这种自...

平淡对人心清净的重要

一个人从小到大常常有很多欲望,为了实现这些欲望,他...

悭者喜舍

佛陀的大弟子当中,被人赞誉为神通第一的目犍连尊者,...

为什么念佛三昧是三昧中王

我们看丁七的普等三昧愿。 这一段我们讲到本尊的功德。...

对心脏有益的九种食物

其实,在你家的厨房里,就有很多有益心脏的好食物。 ...

持诵楞严咒能灭一切罪

【是故能令破戒之人,戒根清净;未得戒者,令其得戒;...

一日无常到,唯有业随身

我们众生现在梦中,在这里造业,在这里寿命短暂,在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