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在生活中积累福报原来可以这么简单

寂静法师  2015/09/0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在生活中积累福报原来可以这么简单

依报随着正报转,如果有十朵花,那就只会吸引十只蝴蝶,如果有一千朵花,可能就会吸引一万只蝴蝶,花多蝴蝶多。同样的道理,好心和福报能够感召美好的环境。厚德才能载物,德就是功德,物就是物质,德厚了,财富也就多了。学佛就是无量财富,修行就是修好内在,行在生活中。而当我们的内在境界越来越高时,一切外在都会被内在吸引而来。

人间处处是道场,如果我们善于在生活里修行,就会发现原来积累福报可以这么简单!修行,不是做几件好事,去寺庙捐点钱才是功德,关键是看这颗心,这颗心怀着尽虚空遍法界的一切众生,那么,我们举心动念都可以做功德。

开计程车的,该如何做功德呢?应如是发愿:“我的车就是道场,让所有乘过我车的人都种下成佛的因缘,消除烦恼,离苦得乐,成就佛道。”并在车子里放佛教方面的音乐和咒语以利益众生、饶益众生。如果每一天、每一时的工作中,都这样观想,都这样发愿,那么,这一天工作做下来,所做的功德不可胜数啊!

饭店的服务员,在清扫、洗碗、洗菜的时候,这样观想:“在清洗中,把所有众生的烦恼、恶业、疾病都清洗干净,心得清净自在,尽皆离苦得乐,种下成佛的因缘。”并可以选择一个佛号或一个咒语来修持念诵,这样不但可以自己消业,也可以通过你的念诵感动佛菩萨来加持你手所触的一切,以此来利益众生、饶益众生。

做衣服的,可这样观想:让所有穿我衣服的众生,都种下一颗菩提种子,与佛结缘,体相庄严,幸福和乐。

做洗头之类的工作时,可这样想:“让每一位我所服务的顾客,都种下一颗成佛的种子,心得清净自在,消除尘垢,离苦得乐。”

做演员、歌手的,可如此发愿:“让所有见我,听我唱歌的众生都种下成佛的因缘,远离烦恼,成就佛果。”

做老师的,可以这样想:“让每一个我教的孩子,都广种善根,恶业消灭,因果成熟,见佛闻法,离苦得乐,成就佛道。”

家庭主妇,在做家务或炒菜烧饭时,如果念念带着抱怨、不满和气愤,那么这个菜一定有毒,这个家庭、这个餐馆也一定不会快乐,每个人都会有各种不顺利的事情,健康状况一定不好。如果这个家庭主妇在做家务或炒菜、烧饭时,放入这样的心念:“让所有的家庭和乐安康,愿我所做的一切给尽虚空遍法界的一切家庭带来祥和快乐,愿所有的家庭皆闻佛法,蒙佛教化,共成佛道。”以这样的心去做每一件事,心中系念尽虚空遍法界的福祉。那么这份功德也就做的尽虚空遍法界,而你的家庭就是道场,你的家务事就是最大的佛事。

还有的同修说:我没办法转行,为了生计,我工作在饭店、烧烤城,或是屠宰场,我每天做的是杀生的工作,这样,我该如何做功德呢?我本是在造业呀!这也能做功德吗?——由于业缘,我们今生无奈以杀生为业,又为生计所迫,无法转行,这个杀生并非出自你的本意。如果我们不做功德,为业力牵引,又何时能出离这不善的行业呢?这只是自欺欺人!因为他(她)不知道佛有八万四千法门,每一法门都可以利益众生、饶益众生。

其实,只要不是为了个人的利益,而自愿选择杀生的行业,这个功德就是可以做的。要知道,将死的生灵在被杀前,有着极度的悲伤、怨恨和恐怖,而来吃这些生灵的人又因此而欠下无数的命债,这些都需要真正的慈悲心来救度和化解。

因此,为生计所迫在这些地方工作的人也能做大功德。在每天工作时,在心中发这样的愿:“祈请诸佛菩萨,龙天护法,诸上善神慈悲,弟子无奈以杀生为业,但弟子肯请佛力加持,让所有被杀的和来吃肉的众生的神识能听到我对他们说的话,让他们皆能远离生死、恐怖、贪婪、诸般苦恼,心得清凉自在,种植佛本,成就佛道。所有将被杀及来吃众生肉的生灵,我用心和你们对话,希望你们能够跟着我说‘三皈依’做佛弟子,远离恐惧、苦恼、尽此报后,往生善处,因果成熟,见佛闻法”。

然后就至诚地用心为众生说“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3遍),归依佛两足尊,归依法离欲尊,皈依僧众中尊。再说“皈依佛竟,皈依法竟,皈依僧竟”,就这样一遍又一遍地教他们说三皈依,再为他们念佛号来度化吃的和被吃的众生,这样不也是大功德吗?

有的人说,我这一天很忙,忙的除了喝水、吃饭没别的时间,但这样也能做功德呀。再没时间,总要吃、喝吧?在喝时,无论喝什么,用真心来做这样的观想: “这个液体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加持过的,我带一切众生来受食,深深用心观想,那六道、天、人、修罗、地狱、饿鬼道的众生,都得饮此液体,我们全部饱满富足,清凉自在,离苦得乐,毕竟成就佛道。”在吃时,用心观想:“这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加持过的,我带一切众生来受食,我们都清净、饱满、种佛种子,离苦得乐,成就佛道。

每天早晨醒来,在床上就想:“今天,让所有见我面的,听我声的,闻我名的所有众生,都种下一颗菩提种子,心得清净,减少欲念烦恼,因果成熟,成就佛道。”然后起身进行一天的工作,做这一天的功德。

炒菜时,可以一边念佛,或是念咒,或是念经,无论什么,一边祝福说:“凡是吃了我所炒的菜的众生,都得饱满富足,烦恼消灭,皆种成佛种子,毕竟离苦得乐。”或是这样想:“这菜上供十方佛,中奉诸圣贤,下济六道贫,等施无差别。”这样边想边念佛,这个菜谁吃了谁得乐,尽皆是功德。

洗澡时,可以观想:“这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加持过的甘露水,让这水淋去所有尽虚空遍法界所有众生万种尘劳,心得清净,消除病痛、烦恼、离苦得乐,成就佛道。”甚至是大小便时,可以这样观想:“让尽虚空遍法界所有众生的诸种恶习种子,恶业烦恼全随之排除,所有众生悉同受乐,永离诸苦,成就佛道。”

走路时,可以观想:“每向前迈进一步,就带着众生走向幸福、光明和快乐,走向极乐世界。”下雨时,这样想:“请诸佛菩萨加持,让这雨滴淋去尽虚空遍法界所有众生的烦恼,心得清净,业障消除,离苦得乐。”刮风时,这样观想:“诸佛菩萨慈悲加持,让此风吹在众生身上,令众生尘劳消除,心得清净,因果成熟,自在成佛。”可见,人间无处不道场,事事处处皆佛事。

若每天念念“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这样行、住、坐、卧、衣、食、住、行、工作时时如此,久久行之,就会发现心量大了,“我”小了。有一天,你会突然发现念念执着的“我”消失了,一不小心把“我”给忘了。这时自然解脱自在,得无边清净。

功德是做不尽的,各行各业、时时刻刻都能做,我们要以真心,悲心,菩提心,心系众生,心系法界。总之,我们只管一心去做功德,不必去问收获,不必去求收获,天地自然会以最恰当的方式善待我们。

尽虚空遍法界一切有情、无情无不和我一体,我们做功德,就象是我右手拿东西递给左手,还用右手来说道谢的话吗?是世间的人迷了,不知道我们本来是一体的,才会要奖励,要人知道,其实这样一分别,功德就有相,心量也有相,有相就小了。功德是心越清净,越无求越大。真心做事,不论大小,皆有真功德。

总之,要有心,要用心,念念把心放在众生上,放在众生的幸福上,放在对佛菩萨的祈求上。不然,我们的心就会每天念念放在“我”上,放在烦恼上,放在成就六道轮回上了。所以,生活无处不功德,人间处处是道场。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寂静法师文章列表

消灾延寿,相貌圆满,辩才无碍……这尊佛都能满愿

农历九月二十九日是药师佛圣诞日,关于药师佛的大愿及...

念佛功德

久远劫前,当时住世之佛亦名释迦牟尼,于世间弘扬佛法...

如是修五门行,速得成就

复有五种门,渐次成就五种功德,应知。 何者五门?一者...

极乐世界是人们在困苦中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吗

问: 西方极乐的金碧辉煌和不轮回,是不是2000多年前人...

执持名号就是多善根福德因缘

这里要辨识几个概念:什么叫善根?什么叫福德?菩提正...

发愿忏悔回向,这三步每天都得做

为什么我们要经过学呢?不学你怎么知道?你不知道,人...

星云大师《六根互用》

我们必须引导自己的六根,超越五欲六尘的业恶,来达到...

学佛要实修实证

《大庄严经》里有这么一段记载:从前有兄弟二人同时出...

禅秘要法经

禅秘要法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注音版】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肇论

肇论序 小招提寺沙门 慧达 作 慧达率愚,通序长安释...

撰集百缘经

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一)满贤婆罗门遥...

令人心酸至极的微瞬间

:网银是我爸帮我弄的,用的时候,发现验证信息是女儿...

【推荐】修行无别修,贵在识路途

说到用功、了生死,何谓生死?又如何了法?古人讲修行...

【推荐】调整心态有三个方向

从大乘的角度呢,心主要的调整啊,有三个方向: 第一个...

《瑜伽焰口》十二召请文

焰口是佛教传统的佛事仪式之一。瑜伽为印度语,意为相...

【佛教词典】近正法

【近正法】 p0819   瑜伽九十三卷二十页云:由修慧故...

【佛教词典】真言师

(杂名)依真言宗之法作加持祈祷者也。...

常想病时则尘心渐灭,常想死时则道念自生

寿者,福之本也。福者,慧之基也。念念思警策者,慧之...

弘一大师弘法的三个约定

1937年5月初,梦参法师持青岛湛山寺倓虚法师之函,到厦...

面上无嗔供养具,口里无嗔吐妙香

无著文喜禅师是唐代著名禅师,他七岁出家,参访善知识...

迷乱由主,悟则必胜

佛陀说,我们修止观的人就像热汤一样,魔王冤亲债主活...

佛教徒的名利观

《论语》中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意思是说:君...

为何汉传佛教对观世音的崇拜远胜于大势至菩萨

问: 大势至与观世音同为阿弥陀佛的左右协侍,共称西方...

净界法师:对恶法的态度

当我们修习四念处以后,接下来要修助行四正勤。 四正...

太子出城游历,照见世间老病死

释迦牟尼佛出家前为印度迦毗罗卫国的太子,名为悉达多...

持地菩萨因地如何修福德

持地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念往昔,...

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第二觉知: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

我们的本来面目是不受染污的

真心不堕妄境!就像一面镜子,镜子可以照了整个外境,...

圣严法师《`因缘`就是自然现象》

在佛法的修行方法中,有一种因缘观,能帮助我们转变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