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求天求地,不如求你自己

2015/06/2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求天求地,不如求你自己

佛菩萨只保佑那些肯帮助自己的人。

人类自古以来就敬天,遇事常祈求上天保佑。很多人经历的事情多了,就会得到一个结论:"与其求天一直不要下雨,不如让自己常备一把伞。求天求地,不如求自己。"谁也救不了你,除非你自己。自救者天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其实,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主人,乞求别人,等待别人的恩赐,只能让我们养成一种惰性,把命运的方向盘交给别人,别人给什么,我们就只能要什么,别人不给,就得不到什么。自然,人人都会遭受挫折,因此不能把命运的主动权放在别人的手上。事实上,我们有时在遇到困难的时候,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解决,而是寻求别人的帮助。

一个马车夫正赶着马车,艰难地行进在泥泞的道路上,马车上装满货物。忽然马车的车轮深深地陷进了烂泥中,马怎么用力也拉不出来。车夫站在那儿,无助地看看四周,时不时喊着"帮忙呀"。后来一个老者走过来对他说:"把你自己的肩膀顶到车轮上,然后再赶马,这样你就会得到神助。"马车夫依照他的方法去做,果然走出了泥泞。

天助自助者,完全依赖别人的恩赐是不可能的,我们解决问题首先想到的应该是自助。人的一生,难免会遇到许多麻烦和困难,但我们首先想到的应该是我应该如何去做才能解决它。那么我们就要敢于试一试,拼一拼,将自身的能量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战胜困难,最终解决问题。

有一次,佛印禅师与苏东坡看到一座马头观音的石像,佛印禅师立即合掌礼拜观音。苏东坡疑惑不解,问佛印禅师道:"本来,观音是我们要礼拜、要乞求的对象,为什么他和我们一样,挂着念珠,合掌念佛。我不明白,观音到底在念谁呢"

佛印禅师语重心长地说道:"问你自己吧!"苏东坡答道:"我哪里知道,观音手持念珠念谁"佛印道:"持念珠是念观音菩萨的佛号。"苏东坡不解:"为何要念自己的佛号"佛印开示道:"求人不如求己。"苏东坡终有所悟,合掌礼拜观音。

凡人之所以是凡人,可能就是因为遇事喜欢求人,而观音之所以成为观音,大概就是因为遇事只去求自己!如果我们都拥有遇事求己的那份坚强、自信、主动,也许我们就会成为自己的观音。

曾经读到这样一个禅宗的故事,名为"自伞自度"。这个故事寓意深刻,令人回味。有一个信者在屋檐下躲雨,看见一位禅师正撑伞走过,于是就喊道:"禅师!普度一下众生吧!带我一程如何"禅师道:"我在雨里,你在檐下,而檐下无雨,你不需要我度。"

信者立刻走出檐下,站在雨中,说道:"现在我也在雨中,该度我了吧!"禅师:"我也在雨中,你也在雨中,我不被雨淋,因为有伞;你被雨淋,因为无伞。所以不是我度你,而是伞度我,你要被度,不必找我,请自找伞!"

那个人站在雨中被淋得浑身湿透了,到最后禅师还是没有度他。他说道:"不愿意度我就早说,何必绕这么大的圈子,我看佛法讲求的不是普度众生,而是专度自己!"

禅师听了不但没有生气,反而心平气和地说道:"想要不淋雨,就要自己找伞。真正悟道的人是不会被外物干扰的。雨天不带伞,一心只想着别人肯定会带伞,肯定会有人帮助自己的,这种想法最是害人。总想着依赖别人,自己不肯努力,到头来必定是什么也不能得到。本性是人生来就有的,只不过有的人还没有找到,平时不去寻找,只想依靠别人,不肯利用自己潜在的资源,只把眼光放在别人身上,这样怎么能够取得成功呢"

每次读完这个小故事,我的心里总是感慨万分,我佛虽然慈悲,普渡众生,但也不是什么人都能度的,太懒的人,根基浅薄、福缘太差的人,想度也度不了啊!这个故事给我最大的启发就是:平时应该靠自己的努力去修得一把伞用以自度,因为没有人会给你送伞。

自伞自度,自性自度,求人不如求己,除了自己之外,还有谁能做你的依靠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依靠自己,挖掘自己,发挥自己,自己成就自己。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闻信弥陀名号的人,当下就得十方诸佛护念

得到佛的护念是非常重要的,但是通途佛法得佛的护念的...

住持之道与待人之道

心定法师刚接任佛光山寺的住持不久,他告诉我一件事:...

对别人好其实是为自己好

有位大学教授给大学新人的信中曾说:想拓展人文视野,...

好人好自己,坏人坏自己

九华山有尊肉身菩萨大兴和尚,生前很疯癫,常常给人治...

有修行了,自然会有人护持你

以前去太平岩寺听课,有个比丘尼法师开示,他说他常常...

不应放过每一个能帮助别人的机会

那是一位老师告诉我的故事,让我自己明白在人世间,其...

人生最美的心境

一位老先生怀抱「我家门前清洁,别人家门也该干净」的...

范仲淹的另类救灾方式

宋神宗时期,江浙一带发生大饥荒,很多普通百姓流离失...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卷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时称...

【注音版】华严经净行品

(印光大师校印本)...

思惟略要法

形疾有三:风、寒、热病,为患轻微。心有三病,患祸深...

念佛十法

(一)高声念:若神志昏沉,或妄想纷起时,即振作精神...

八种治心的方法

佛教经典处处都在说我们的心,以及如何解决或者说安慰...

百岁老中医的养生观

罗明山是四川省绵竹县有名的老中医,他在114岁时仍然身...

食肉有什么过失

汝等当知,食肉之人,纵得心开,有多闻的智慧、少分的...

【佛教词典】报恩田

(术语)三福田之一。父母师长等有养育教诲之恩,报答...

【佛教词典】意

梵语 manas。音译作末那。意谓“思量”。即周遍思惟之...

舍利弗尊者入金刚三昧

佛陀往昔与五百位大比丘在罗阅城迦兰陀竹园,一日,舍...

第七意识在心中所产生的影响力

我们今天了解这个所知依,当然,它主要的内容是阿赖耶...

一念法供养的功德就不可思议了

善男子!如前供养无量功德,比法供养一念功德,百分不...

临终往生有两种说法该如何抉择

问: 有关临终往生有两种说法,一直困扰着净业行人。...

观心的五法

世间上,多数人喜欢看外面,不喜欢看里面,经常都在心...

好家长应该如何教育子女

恭敬父母,尽心孝养 养儿方知父母恩,为人父母者,更能...

时刻戒慎虔诚,造福人间

时间分秒流逝,人生每一天,都是唯一的一天;每一秒钟...

妙莲老和尚《清凉莲语》(开示点滴)

缘起:莲心莲语恒清凉 老和尚的开示法语,一如红尘的...

能受气,方成器——曾国藩磨练李鸿章的启示

曾国藩在担任礼部侍郎期间,开办了一个专讲理学的讲堂...

没有众生,一切菩萨不能成佛

一切菩萨成佛,他的依据就是众生。没有众生,一切菩萨...

战「痘」女孩的学佛之路

我最初与佛法结缘是因为我的同学。有一次我跟着她一起...

因果报应的三种形式

因果是佛法的基本定律之一,佛教深信相信因果定律的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