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谦卑的力量

2015/06/3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谦卑的力量

谦卑的力量,不在于形体的大小、气势的强弱,而是用柔软的姿态,包含坚实的心念。

以既懂得保护自己,也不使对方受伤的厚道,成就自己、同时也不忘成全别人。

朋友住在海边,他家前院有—块小空地,种了几棵香焦树。因为照顾不周或营养不良,显得了无生趣。只有其中比较大的一株、累累结了几串青绿的果实。听说结了果实的香焦树,会自动枯萎死亡。他把几串香蕉果实采收下来以后,小小的庭院,剩下一片沉寂。夏天结束之前,他要暂时离家一阵子,出发的那个清晨,他索性把所有的香焦树都砍了,打算等到换季时,收种别的植物。

没想到当秋天才来,他回到海边的小屋时,发现前院的空地又长出一棵欣欣向荣的香蕉树。仔细确认之后才发现:离家那大清晨,当他整理砍下的香蕉树茎干时,因为搬运不及,无意中留下—株看起来已经毫无生机的枝杈,在他离开的这段期间,默默地展现它的生命力。

当他主动与我分享这个感动的经验,我不禁想起少年时曾经在攀登高山、寻访神木途中,遇见从岩石缝隙长出的百合花。它的根脉紧紧抓住岩壁,努力探出花蕊盼着绿荫筛下的丝缕阳光。看见生命中谦卑的力量,带给我朝圣般的感动,久久不能忘怀。虽然,当初登山的目标之—。的确是为了仰慕神木而来,但是,意外发现的百合花,散发着优雅而神秘的气息,同样令人震撼。

神木是巨大的;百合花是渺小的。但是和整座森林比起来,神木也是渺小的。谦卑的力量,不在于形体的大小、气势的强弱,而是用柔软的姿态,包含着坚实的心念。以既懂得保护自已,也不使对方受伤的厚道,成就自己、同时也不忘成全别人。

谦卑是:态度上的敬让和心情上的礼貌。

必须心甘情愿地付诸在行动上,才不会失之肤浅、虚伪。

曾经读过—篇论述历史的文章,谈到清朝的大臣李鸿章引荐德国人梅廉朵夫到朝鲜担任官职,启程前,李鸿章提醒他:“拜见朝鲜上,记得要行三跪九叩之礼。”梅廉朵夫并不苟同,李鸿章坚持说:“否则,你会被赶回中国来。”

将此忠告谨记在心的梅廉朵夫,在谒见朝鲜王时,特别把深度的近视眼镜取下,恭谨地行了三跪九叩之礼,因此很顺利地把自己融入打进朝鲜的官场里。不坚持自己的身段,愿意“入境随俗”,就展现了谦卑的行为,体贴对方之余,同时也说服了自己,不会觉得受辱。

谦,是态度上的敬让而不自大。卑,更是一种心情上的礼貌与客气。两者相辅相成,心甘情愿地真挚付诸在行动上,才不会失之肤浅、虚伪。

缺乏谦卑的心灵,就无法真正原谅。

不刻意争辩自己是对的,可以锻炼自己宽容的心胸。

一点点小善小恶,都足以影响整个社会风气。无奈的是,许多对社会风气有示范作用的名人,都忘了表现自己谦卑的一面。打开电视,每天看的就是政治人物对骂的口水战;影视明星也常互揭疮疤、藉由到法院按铃控诉增加知名度。他们都忽略了——放下身段其实可以为自己赢得更多掌声。

有时候,我们明明没有做错什么,但是已经察觉对方不开心的时候,不妨主动向他道歉。 “如果我在无意间有所冒犯,请你原谅!”这种谦卑,不但不会贬低自己,反而会因为表现诚恳的关心,而赢得友谊。尤其,是非对错还没有水落石出之前,愿意主动道歉致意,并且不刻意争辩自己是对的,更可以锻炼自己宽容的心胸。

表现谦卑,并不是为了要得到什么好处。而是在消极的那一面,让自己和别人,都好过一些;在积极的那一面,经过自省之后有所学习成长。遭遇挫折的人,将因谦卑而放弃埋怨,重新找到成功的方法。拥有成功的人,也将因谦卑而不自满,表现友善亲切的质感。

西方的谚语:“谦卑,是一种美德;但是,当你知道拥有它,就会失去它。”

人生不同的角落,都能够发现:谦卑,其实是很巨大的力量。无论是健康、爱情、人际关系、工作、钱财,当我们可以坦然接受挫败,学习经验教训,不再怨天尤人,谦卑的力量就会带领我们绝地重生。即使肉体毁灭了,精神仍长存。

现在,我还经常想起父亲在病房度过他生命中最后的时光。尽管,死亡对我们而言都是没有经验而且充满恐惧的大事,父亲却安安静静躺在病床上,任无声无息的日月 交替在病床边的外窗,直到他轻缓地吐出最后一口气。属 于他的时间静止在医疗监视器的萤幕上;而我的人生却还 必须走下去。

失去父亲的我,如孤臣孽子般回首过去,看见他一生的沧桑。因为年少就重听的缘故,不多话的他经常用沉默表达他对人的友善。他的个性敏感,善于体察别人的恩惠,大半辈子的劳碌,都花在加倍偿还这些人情的温暖,主动把自己仅有的一切拿出去分享。谦卑,在父亲的字典里,从来就不是保守怕事的注解,而是理智勇敢的释义。

节俭朴实的父亲,留下最丰富的遗产,就是谦卑的力量。他身体力行地告诉我:“生命的价值,不是自己拥有多少伟大的成就,而是给别人多少切中需要的成全。”正如同西方的一句谚语:“谦卑,是一种美德;但是,当你知道拥有它,就会失去它”的道理一样,父亲他永远不知道自己拥有这个特质,却让我一生景仰。

本来,我以为:在生命的道路上,探访数百年高龄的神木,可以学习谦卑的精神;如今,我才发现,从岩石缝隙长出的百合花,也可以看见谦卑力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布施多而福报少的原因

《菩萨本行经》里面谈到,若有众生不能以至诚心去布施...

【推荐】谦卑是修行人一生的功课

人生的每一种境界,都是修行,修什么呢。修谦卑。记得...

发自内心的礼貌

人与人的关系是建立在礼貌之上,但是今天社会上懂礼貌...

坐在床上念佛是否会不恭敬

问: 早晚我坐床上念佛是否会不恭敬?因早上三点起来...

现三宝形象的,都不应该随便使唤,否则损自己的福报

若看到沙弥,即使是孩童年龄的小沙弥,也一样要礼敬,...

怎样得到观音菩萨的感应,使事情能够如愿呢

端坐普陀常入禅,众生有叩遍垂怜; 欲知感应玄妙义,试...

在生活和职场中要做到口和无诤

生活和职场里难免有不少纷争,但如果能掌握六和敬的口...

永远不要看不起任何人

在这个世界上,会有很多人没你混的好,但是也有很多人...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第一 佛在王舍国灵鹫山中,与...

佛说出家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舍离国。食时到,入城乞食。时毘...

地藏菩萨本愿经

觉林菩萨偈 华严第四会,夜摩天宫,无量菩萨来集,说...

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

三劫三千佛缘起(出《观药王药上经》) 宋畺良耶舍译 尔...

没有永远的亲人,也没有永远的仇人

《梁皇宝忏》中说:仇人皆从亲人而来。这确实是很有智...

有些行为不能让它辗转相续

那么你后面发心一正以后,你还要注意你的行为,因为行...

邪淫在《俱舍论》四种更广的定义

问: 如何理解邪淫者,俱捨有四,一他妻,二自妻非道,...

「往生」与「枉死」

往生一「往」不退,「生」活在清净快乐的佛世界 我们常...

【佛教词典】古今译经图纪

凡四卷。唐代靖迈撰。又称译经图纪。收于大正藏第五十...

【佛教词典】大会

(术语)大法会也。为佛事而会多众也。般舟赞曰:一一...

中国佛教僧人的称谓

为了随顺中国传统文化的名讳、礼仪,中国佛教僧人的称...

文殊菩萨——诸佛之母菩萨之师

具大慈心妙吉祥 三世觉母智难量 左持利剑烦恼断 右执青...

贪小便宜

我们每天打开报纸或电视,就常常看到报导,有些骗徒用...

此十六字为念佛法门一大纲宗

今人研究佛法,多多皆欲作一通家。拟于一切大众前,清...

对治邪淫应从四个方面着手

人受着无明爱欲的驱使,投生在这个世间,此业报身乃一...

【佛学漫画】潘太夫人的故事

潘太夫人生病当中的五、六天,始终没有任何的痛苦,并...

无事最可贵

朋友来喝茶聊天,问说:觉得什么样的生活最好? 我说:...

莲池大师警策大众的八条重要开示

一、我未出家时,对于不仁不义、无礼无智的事,即使别...

9种超级素食

豆类,蛋白质与B族维生素的丰富来源。 同类食物:所有...

什么是十信位

接着我们来看看菩萨的果位。这个菩萨的果位是根据《菩...

轮回的世界真的美好吗

当我谈论这个问题的时候,少数年轻气盛、富足高贵的人...

印光大师综述念佛人的种种误区

一、修净土者应当修学的经典: 《印光大师文钞》中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