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修行是要分别,还是不分别

净界法师  2015/08/0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修行是要分别,还是不分别

在修行的时候,我们要问一个问题:到底修行是要去分别,还是不分别,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这个事情应该这样解释:我们的目标是无分别,当真理真实出现的时候是不能分别;但是过程一定要分别,你过程没有分别,没有用文字的引导来修正你的思想,那你就不能悟入真理了。这个分别要怎么分别呢?我们说明一下。

这个分别的方法,这个地方的方法是讲行相,就是“于一切法唯有识心”。大乘止观跟小乘止观最大的差异在哪里?小乘止观它的空,是对外境全盘的否定,它就从无常下手,反正一切法被无常一观照以后,“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所有的东西都消灭掉,没有价值。所以小乘的空观,它所对的境界是五蕴诸法,整个五蕴被他的空观一对治以后,全部消灭掉。大乘佛法的空观是“遍计本空,依他如幻”,它是保留外在的因缘,这个因缘依他如幻,如幻的意思就是说你不能动它,你知道它是生灭相,但是你不能去破坏它。

那你要去破坏谁呢?所以大乘的空观它所要对治的是你心中的遍计执,你心中的名言妄想。“遍计本空”这一句话的意境,简单地说就是保持内心的平等,这就是遍计本空。

比如我今天看到一个人,诶,这个人对我很好。当你动了这个念头的时候,你的心开始不平等。这个时候你马上要观照:这个人对你很好,你已经落入了不平等。不平等就是说,你已经开始在造业了,这个生死业力开始启动了。你要把不平等调成平等,你应该观照说:这个人对你没有很好,也没有很坏,你的心就平等了。

所以你在修遍计本空的时候,你心中的名言,你要记得一句话:多用否定的话,少用肯定的话。诸位如果读过《大般若经》你会发觉,佛陀在《大般若经》里面,很少用肯定的话:“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这个意思。

但是你要注意,否定不能否定单方面,要二方面都否定。若你想这件事情对我有好处,你便开始不平等,你要开始对治:其实这件事情对我,没有好处,也没有坏处。你的心平等,就是远离二边。所以你对于每一件事情,你都用不是这个,也不是那个,你的心安住在平等。

所以在修遍计本空的时候,诸位要知道:你刚开始修大乘空观的时候,你尽量少用肯定的字眼,多用否定二边的字眼。你不能否定一边,因为否定一边,一高一低也不平等。所以这个地方就是说,他刚开始修观的时候,是先破对外境的执取,先破所取相,就是对外境保持平等,然后再对治能分别的心。因为这个外境对我们是比较疏远,所以我们比较好对治,刚开始先对治对外境的不平等,然后再对治内心对自我的不平等。

所以这个地方就说明“于一切法唯有识性”,就是把我们这种有所得、不平等的心,带入到平等的一真法界、不二法门去,就是于“一切法唯有识性”,进入到平等的圆成实性。依止这个平等观,“随闻胜解故,如理通达故,治一切障故,离一切障故”,这个就是修行大乘止观的整个过程。

修行大乘止观,我们也说过,整个大乘止观,它很强调内在的改造,它不改变外境,外境完全不动,因为依他如幻,一切法有它背后的因缘,你知道就好,但是它是让自己用平等心来面对。

我们看黄河,黄河泛滥一直是中国很大的天灾,你看黄河一触动的时候,生命财产的破坏不得了,所以治理黄河永远是历代君王一个重要的政策。刚开始是大禹的父亲鲧去治水,他用围堵的方式:你会泛滥,我就做很多的堤防来阻挡你。结果,这个水你不要看它看似柔弱,其实坚强,它一发狠的时候,再大的堤防都被它冲破,就失败了。大禹很聪明,知道这个水不能跟它硬挡,要疏导,把它疏导到一个干旱的地方灌溉良田,不但没有坏处,还有好处。

其实我们的心也是这样,看似柔弱,但是它要狠起来的时候,什么事都做得出来。所以对心,你能够硬压,像外道的无想定?其实这个无想,完全把这个心的功能、思想完全压住,这不是一个好方法,来生它会更严重。

诸位要知道,大乘的止观,就是你要很勇敢地面对内心错误的思想,然后用佛法慢慢地加以导正,不要去压制你错误的思想。错误的思想一来,我就念佛,当然这是刚开始的方法。我错误的思想一来,我就去拜佛,对,刚开始我们不一定要去跟它硬碰。但是你要慢慢培养一套方法,来疏导这个错误的思想,就是“遍计本空”,就是用否定的言词,把你的思想永远保持在平等,使令你离开好坏得失的对立。

因为这个好坏得失,都是你自己的概念创造出来的,世间上的事情哪有好坏?世间上的事情就是“依他如幻”,它就是随顺很多的业力,显现很多的影像,然后一直一直地过去、一直一直地过去。但是我们在过程当中,说这个是好、这个是坏,又产生很多很多的业力种子。所以我们应该让内心保持平等,这就是所谓的“于一切法唯有识性”,这就是整个大乘止观的相貌。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口诵而不解其义

从前有一个大富翁的儿子, 与一些商人一起到大海中采...

圣严法师《海绵精神》

我们学佛修行的人,应该具备两种态度内方、外圆。 内...

心无分别时,敬僧功德就圆满了

各位有缘,大家吉祥。 我们这会儿呢,从山下爬到佛顶山...

如何生起真实不退的信心

问: 弟子对念佛法门起初特别有信心,但是随着个人阅历...

圣严法师《最好修学哪一宗?》

在前面已经说过,佛教的各宗各派,都是由于学佛者的根...

微笑会给你带来好运

一天,布恩去拜访一位客户,但是很可惜,他们没有达成...

在家修行之要

在家居士,五欲浓厚,烦恼根深。日逐现行,交错于前。...

一切诸法,唯依妄念,而有差别

一切诸法,唯依妄念,而有差别。若离忘念,则无一切境...

【注音版】金光明最胜王经

金光明最胜王经...

【注音版】大悲咒修持仪轨

大悲咒修持仪轨...

大方广佛华严经(80卷)

大周新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序 天册金轮圣神皇帝製 盖闻:...

【注音版】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广钦老和尚《出三界比出国留学好》

午后,有信众徐某两姐妹来皈依,顶礼师父后,老和尚在...

隆莲法师《心经浅释》

今天大家要求讲《心经》,因为大家天天都在念,如果不...

念佛起止仪

一、礼佛三拜 二、念赞佛偈一遍 阿弥陀佛身金色 相好...

佛教如何解释各种梦境

我们做了各种梦以后,心里就会牵肠挂肚,想要找人来解...

【佛教词典】秣剌耶山

秣剌耶,梵名 Malayagiri。又作摩罗耶山、魔罗耶山、摩...

【佛教词典】观音曼荼罗八大菩萨

为千光眼观自在菩萨秘密法经所说之八大观自在菩萨。即...

禅宗的参禅方法——无门关

下面讲禅宗的参禅方法无门关,它渊源于我现在所住的赵...

劝人合作布施比单独布施功德大

《优婆塞戒经》摘录: 1、善男子。一切布施有三根本。...

【推荐】六根攀缘的种种境界都不是真实的

缘影心就是指的第六意识,能够缘种种影像。缘就是靠六...

慧律法师《清心语录》

◆生命的序曲是几声的哭泣,而终结郤只是一声的叹息!...

是否要祈求阿弥陀佛帮助驱除贪嗔痴

问: 是否能够在念佛号之前祈求阿弥陀佛佛光加持,帮...

修学净土法门要具备诚敬的心态

修学净土法门要具备诚敬的心态。竭诚尽敬,便能显发明...

海山长老谈净土法门的修行

2013年4月24日,海山长老安详示寂,世寿86岁。长老以弘...

出家人要好好办道,不要往钱多的地方跑

现在,我们讲二祖寺这个道场。《楞严经》第九卷讲:旷...

净宗九祖-蕅益大师

1.生平 蕅益大师(公元15991655年),名智旭,号西有,别...

禅宗怎样参无门关

讲到参无这个法门,当年有人问赵州和尚:狗子还有佛性...

诸行无常诸法无我

无常的意思就是说,我们的生命是前后变化的,而这变化...

感受痛苦和死亡的逼迫

你不能确定何时死去。虽然你拥有宝贵人身,但它全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