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很重视眼前的人,只有现在没有未来

净界法师  2015/08/1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很重视眼前的人,只有现在没有未来

佛法你要是不知道,你会觉得佛法是非常的矛盾。般若波罗蜜是我空、法空的智慧,但是三世诸佛因为我空、法空的关系,结果得到世间上最圆满的功德——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个道理你要去参透,说因为你“舍”,舍掉了一切的执着,结果你拥有了无量的功德,这个道理是这样的。这个道理不是谁发明的,是佛陀发现这个道理。

一个人你经常安住在“得”,你的生命体就永远停留在这个阶段,你要突破不可能!你一定要舍掉眼前的因缘,才能够得到更好的东西;你要舍掉现在,你才能够得到未来。你老是停留在现在,你就失掉了未来。这个地方是一个重要的观念!

我们讲“转依”,转依就是一个生命的转变,或者说是生命的增上。菩萨道的生命增上只有一个情况,就是失舍,舍掉你现在的色身,你才能够得到更好的色身。比如说你现在身体的色身,诶,你不是很满意,很多病痛,但是我提醒大家:你一天到晚执着你的色身,你色身要改变很困难!那不完全只是业力,那个业力再加上“我爱执”的执着,那这个色身的相续力量就不得了了!

如果你希望你的色身早点改变,我告诉你二个方法:第一个,放下你的色身;第二个,重新发愿。你的色身马上改变,很快就能改变。然后积集资粮,用这个资粮力,还有空正见、清净愿力的摄受,你的色身很快改变。我们的生命体是因缘所生法,你掌握了转变的因缘,这个生命的转变就会出现。

在整个作用当中,这个五蕴的转变、这个想法的转变是很重要的!大乘佛法是不赞成什么都不想,因为你无住而生心,你有所放下有所追求,这种追求的动力,是来自于你的愿望。大乘佛法一定要有愿望,没有愿望,你大乘佛法走不下去的。你一定要有“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愿望支持,你才能够走大乘佛法的。

你这个愿力是从哪里而来的呢?愿力是从你的想法而来。比如说我们讲“得”跟“失”,你认为生命这个“得”是很重要,拥有很多东西,是安乐的根本,你有这样“得”的观念,你发的愿就不同,你的行为也会有不同。如果你经过很多圣贤的教诲,你知道一个菩萨要安住在“失”,不能安住在“得”。你以“失”为安住点,你发的愿又有所不同。

我们讲“得”跟“失”好了,人跟人之间的互动最现实的问题就是“占便宜”跟“吃亏”二件事情。如果你可以选择的话,你愿意站在什么位置?但是从因缘上来说,你住在“得”,对生命是亏损的。就是说你没有这个因缘,但是你得到这个因缘,那是你前生的因缘,你在亏损你前生的资粮;你今天站在“失”——诶,我吃亏了!其实你是在累积能量,只是你不知道而已。

当然我们现在都很重视眼前,我希望我们在思惟因缘的时候,想想过去,想想未来,就是你这个生命的点,不要老是看在眼前的因缘,否则你的菩萨道是没有办法走下去的。就是说我现在安住在“失”,你应该感到欢喜,因为你在累积能量。一个安住在“失”的人,他是有未来的;一个安住在“得”的人,他只有现在,没有未来。

如果你可以选择的话,你希望安住在什么样的位置?想法影响到你生命的追求,意乐愿望,愿望影响到你的行动。所以菩萨为什么要广学种种的圣贤之书,就是要培养一种正确的想法。这个想法的转变很重要!你不能老是活在见闻觉知,老是活在过去的感觉,跟着感觉走,跟着妄想走,那这个生命的突破就困难了。

我们一个人临命终的时候,你说要生死无惧、无所畏惧,你跟我空观、法空观是有关系的。你一天到晚爱着自我意识,但是你这个自我意识临终的时候会消失掉。因为你今生的自我,是因为你今生的色身、今生的受想行识而引生的,其实你色身要消失的时候,你今生所捏造的自我也会消失,所以你会害怕。如果你平常是住在自我,你就会感觉到一种很强烈的危机感。

我们经常思惟“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我们的心安住在无我、无我所的清净本性,你临终的时候能够无所畏惧。因为自我消失了,我平常就没有依止自我而住的。这个地方的意思就是说,我们生命的转变,第一个你要舍弃自我,依止真如,这个是我们成就法身要做的第一个工作。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坚受信念

在久远的古代,有个喜食人肉的国王,常常命令厨师在夜...

布施的质与量,会影响到功德的大小吗

在一般人的观念中,认为布施的东西要数量多、品质好,...

财布施也可得相貌庄严的果报

救济贫苦离不开钱财送贫者,买米油粮食以及各种食品施...

碰到这些人,应当在财施中加上法施

当你布施的时候,如果碰到这些人(盲聋喑哑)了,你要...

卖身割肉供养誓成佛

一日,世尊欲为大众开示涅槃的胜妙功德,以大悲心宣说...

舍弃悭吝

一位大财主名叫提婆,为人刻薄、爱财如命,不但多方聚...

布施供养,广结善缘

佛教非常重视结缘,不但结缘还要结善缘要广结善缘。但...

佛教徒对国家社会应做出什么贡献呢

现在的社会,信仰佛教的人越来越多,做为一个佛教徒,...

般舟三昧经

般舟三昧经卷上 问事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祇...

未来星宿劫千佛名经

未来星宿劫千佛名经(亦名集诸佛大功德山) 阙译人名今...

无量寿经优波提舍愿生偈

世尊我一心  归命尽十方  无碍光如来  愿生安乐...

【注音版】大方广佛华严经(81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

功德宝山神咒的功德

功德宝山神咒 南(nan)无(mo)佛(fo)驮(tuo)耶(...

不喜不忧,善调自心至清凉

也许我是那种不是闲人闲不得的人。七月是最忙的时候,...

摆渡自己的心灵

人的一生,就像一次长途摆渡。在生命的河流中,我们只...

楞严咒为一切诸佛之母,有不可思议的力量

持楞严咒: 向内开显真如,向外感通诸佛 欢喜、生善、...

【佛教词典】释迦发遣

(术语)对于招唤而言。谓释迦自此土劝说往生弥陀之净...

【佛教词典】不思善不思恶

(一)指绝离善恶二念。 (二)指彻达善、恶二见,住于绝对...

调马喻

从前,有一位长者畜养了一匹良马。起初,这匹马性情粗...

掌握自己的命运要先深信因果

什么叫因果?因果又叫业因果报,又叫因果报应,是佛教...

识得平常心,一切处都是道

昔日赵州问南泉:如何是道?泉曰:平常心是道。州曰:...

湖南29家寺院主动取消门票

2013年5月10日,在湖南省佛教协会第6次代表会上,中国...

道人与正常人之间如何做个平衡

问: 道人感觉象是有一个出离的部分;我们还是要成为一...

佛弟子的一言一行是佛法的表达

问: 弟子的婆婆九十三岁,公公八十九岁。弟子非常想回...

一劳永逸的投资

钱放在银行里会贬值,它在十年后,十万可能会当一万花...

受持戒律的功德

世俗所说:受戒容易持戒难!确是有理,但亦在我们的善...

施善与尊严

纽约位于寒带,所以冬天常有大风雪,扑面的雪花不但令...

念佛简单枯燥,功德恐怕不如读经吧?

〖疑虑〗 念佛简单枯燥,功德恐怕不如读经吧 〖破疑〗...

忽然看见异相,这里头有魔也有圣境

如果你念经念得忽然看见光明,忽然之间我们烧的香炉上...

为什么他能做到,而我做不到

为什么佛陀在讲六波罗蜜之前要讲这三种意乐?就是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