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心念一转,极乐就在您眼前

沈家桢居士  2015/09/1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心念一转,极乐就在您眼前

各位都晓得《阿弥陀经》中有这么一句:“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就是说善根、福德、因缘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三个重要条件。现在让我们来看看,《金刚经》的正信希有分第六,佛告须菩提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

在座的诸位,如果念过《金刚经》,或者受持《金刚经》,并且对其中的一小段,甚至一句两句经文,心生法喜,那么我要先恭喜各位了,因为各位已经不是在一佛二佛三四五佛种诸善根,而是在无量千万佛所种了善根,这个善根已符合了《阿弥陀经》中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之中的第一个条件。

现在,我们再来看佛以布施的福德和受持《金刚经》的福德作一比较。佛对须菩提说:“假使有人以满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来作布施,这个人的福德多不多呀?”须菩提说:“很多,世尊。” 佛说:“倘若有人读诵《金刚经》,受持《金刚经》,乃至四句偈(梵文是以偈为单位,四句偈就是一小段之意),或为他人解说,这样的福德,比前面那个人拿了填满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来布施还要大。”

各位,如果您读过《金刚经》,或者向他人解释《金刚经》,甚至是经中的一小段,您的福德已经很大很多,您已符合了《阿弥陀经》中“善根、福德、因缘”中的第二个条件。

接着我们来看往生西方极乐的第三个条件——“因缘”,这个因缘就是各位常挂在嘴边的“阿弥陀佛”。就是说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定要和阿弥陀佛结缘,持名念佛,各位天天念阿弥陀佛的洪名,可以说已经和阿弥陀佛结了缘。

各位都知道西方极乐世界有九品九生,有上中下三品,每一品再分上中下三生(如上品上生、上品中生、上品下生。中品上生,中品中生、中品下生……等),还有不到下品下生的边地疑城。因此,各位若单单说要发愿往生西方净土,或者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是很笼统的说法。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如果只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下品下生,或边地疑城,这些都要经过很久的时间(数千万劫)才能花开见佛,才能听闻佛法,还远不如留在娑婆世界,继续修持较易成佛。

所以各位若发愿往生西方,愿要发得大,要往生上品上生,并且以此为目标,这就在持名念佛之外,还要在日常生活中,和阿弥陀佛的悲心相应。受持《金刚经》,是一个容易做到而收效极宏的法门。

《金刚经》的经文开首时,有这么一段:“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这段经文说,佛每天都是如此生活,外出乞食时,换上整齐洁净衣服,持着钵,赤着脚从给孤独园走到舍卫城(来回约十二英里),挨家乞食,回来之后和弟子们一起吃饭,饭后还要洗净双脚。这时佛陀已是七十岁以上的人了,佛陀身边有这么多的弟子,有这么多的护法,如果佛陀稍稍摆个师父的架子,他身边的弟子一定很乐意供养他。

可是佛陀没有这么做,这是佛陀慈悲,要让众生有机会种福田,并且以身作则,将真理介绍给世人。如果各位念过《金刚经》,并且深深地体会出佛陀的慈悲,这个慈悲心和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的慈悲是一样的,那么您就符合了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第三个条件“因缘”。再者《金刚经》中的经文:“所有一切众生之类,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这是何等伟大的悲心啊!倘若能时时照着这种愿力做人,您就和阿弥陀佛结了很深的缘,您又怎会不上品往生彼国呢?我希望各位在念佛号之余,也能抽出一些时间来念《金刚经》,甚至是其中的一小段。初时念,不懂没关系,日子久了自然能体会其中的意义,进而和阿弥陀佛的悲心相应。

各位,我们既然来到娑婆世界,有生就会有死,对死我们不要害怕。死的只是我们的躯体而已,我们的神识并不会死的。就像我三月三十日离开纽约那天早上,纽约地区下大雪,庄严寺成了一片雪白世界,我坐上飞机睡了一觉,醒来便到了加州,出了飞机迎接我的是蔚蓝的晴空。各位想想,这和我们从娑婆世界到西方极乐世界又有什么两样呢?

所以在别人的眼中这个人已经死了,但是在自己的观念中,并没有死,而是在刹那之间,这个世界换成另外一个世界的影像而已。西方极乐世界虽然相距十万亿国土,事实上就在您自己的心中,只要您的心念一转,西方极乐国土就在您眼前。各位,我个人五十多年来,学了各式各样的法门,很惭愧都没有什么成就,不过我的一点经验可以贡献给各位的是:佛法八万四千法门,不管您修密也好,修净土也好,学禅也好,看个人的根基和因缘而定,只要您保持一个悲心,悲心就是您的本性。

如何把您的悲心增大才是最重要的,如此,您会逐渐地感受到,这个世界就是清净的庄严世界,就是极乐世界。也许有一天,当您睁开眼睛的时候,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就在您的眼前。所以我衷诚的恭祝各位,迟迟早早,总有一天,当您睁开眼睛的时候,就看到庄严美丽的西方极乐世界,看到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及清净大海众菩萨。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别让福气迷了眼

佛经上说诸经灭尽后,有南无阿弥陀佛六字住世,如果有...

生死苦海,非念佛莫出离

【原文】: 娑婆世界,以音声作佛事,生死苦海,非念佛...

半信半疑的人能否往生

问: 如病人生前半信半疑,阿弥陀佛能带他往生西方吗...

心外无法,全佛即心,弥陀即我心,我心即极乐

初明性。 序文 灵明洞彻,湛寂常恒,非浊非清,无背无...

做佛事唯念佛功德最大

无论做消灾延寿还是荐亡的佛事,印祖别具慧眼,提倡:...

省庵大师谈做善事与念佛的关系

与茅静远居士书 前三月下旬返自四明,过访居士,适遇他...

分段生死对我们的修行障碍太大了

我们要有一个观念:在诸位心中,你现在的念头多分来说...

河潭和尚念佛成就的不凡事迹

上世纪六十年代,有一位在韩国佛教界不太出名的老和尚...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卷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时称...

【注音版】华严经净行品

(印光大师校印本)...

思惟略要法

形疾有三:风、寒、热病,为患轻微。心有三病,患祸深...

成功的秘诀

一、禅悟成功 有一高僧,弟子问其成功原因,答曰:吃...

出家需要的条件与方法

依据如来的正法规(dhamma)与律(vinaya),以及国家...

生不起惭愧心和忏悔心该怎么办

问: 弟子生不起来惭愧心和忏悔心,请法师开示。 宏海...

各种果蔬的营养功效

椰子 营养功效: 椰子汁液多,营养丰富,可解渴去暑、...

【佛教词典】常住

1、没有生灭变迁的意思。楞伽经说常住之法有七种,即菩...

【佛教词典】行支

或有一业,唯感总报,或有一业,通感总别,并是行支也...

傻子的处世哲学

有一则笑话,说一个傻子意外得到一斤羊肉和做爆羊肉的...

禅师是如何用功的

有人问大珠慧海禅师是怎么用功的,他答道:饥来吃饭困...

为心情放个假

早上躺在床上,在一种没有被强迫的自然状态中,最容易...

胜败两俱舍,和静住安乐

胜利生憎怨,败者住苦恼;胜败两俱舍,和静住安乐。─...

虚云老和尚是大菩萨示现

有些人认为虚云老和尚的脾气很大,他根本是空的不认识...

在家居士应注意的威仪

什么是居士? 答:是指虔诚信仰佛教,并且受了三归五戒...

念佛求生净土以报答四恩

若不念佛求生净土。虽发心广大。自救尚且不了。安能救...

入寺方知三宝恩

作为三宝弟子,学佛的第一步就是皈依三宝,但从形式上...

星云大师:从善如流的性格

有一天,从高雄回山,依空法师同行,途中他忽然问我:...

车里的佛像要如何摆法

问: 我在龙华寺请了一尊阿弥陀佛,当时我问寺院里的...

六度波罗蜜令众生远离一切苦恼得大自在

这个檀波罗蜜,就是布施,布施将来能得大富,能得大富...

诵哪部经回向给父母最好

问: 父母不在本地,诵哪部经回向给他们最好? 仁清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