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略述净土法门之殊胜

昌莲法师  2015/10/2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略述净土法门之殊胜

诸佛如来以慈悲利物为本怀。故示现人间,说无量法门,度无边众生。又为难以凭自力断惑证真的末法众生,特开一仗佛力求生西方的净土念佛法门。但末法众生,宿业障重,不是蔑视净土不修,就是认为非己力堪修。由是从生至死,枉受轮回,永无出期。究其病根,就是因为不知净土法门的种种殊胜所致。见于此,今重整以前的笔记,略述净土法门之殊胜如下:

净土法门,最极简便易行。

佛法发源于印度,流传于中国乃至世界各地。自从传入中国以后,就逐渐地形成了禅、教、律、密、净五大宗派。这并不是佛陀特意所分,在经典里亦查不出什么宗,什么派来,只不过是,为了适应众生的根性,以期一门深入,圆满佛果。在自然的趋势中,后人继前人,开来学,才逐渐地建立起来的。在这五宗中,禅宗注重参究向上一著,专门从事禅修,故称“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教下则主张“教观双流,解行并进。”先求圆解,由解而修,由修而证。律宗则以专持净戒为主。如五戒、十善、具足戒、菩萨戒等。先以执身,次第摄心。

因严持净戒故,则能“因戒生定,由定发慧,”由慧断惑证真。密宗则以结印持咒为主,但须三密相应。这四宗比较起来,其最初下手工夫都较困难,非一般人所能及。惟独净土一宗,最简便,最直捷,易于修学。只要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坚持念到一心不乱,临命终时,定蒙佛接引往生西方。即使不至一心,只要信愿坚固,亦能仗佛力“带业往生”。藕益大师说:“得生与否,全凭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

又净土法门,不须深解,只求深信,信便能入。《华严经》云:“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大智度论》云:“信为能入,智为能度”。并且一句“阿弥陀佛”,不论男女老幼,贫富贵贱,士农工商皆能念。即就是盲聋喑哑之人,亦能一意地称念。甚至鹦鹉八哥,学人称念,亦得往生者,确有其事。一句“阿弥陀佛”,不论行人闲忙,上班下班,语默动止,穿衣吃饭,拉屎放尿,随时随地,皆可称念。就是在迎宾送客之时,一句“阿弥陀佛”,亦可作为相互问好的礼貌用语。正由于净土法门简便易行的特点,所以直至今天,仍然兴盛不衰,甚至越来越适应时代的要求。印祖说:“净土法门,无一人不堪修,亦无一人不能修”。诚如所言。

净土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

药无贵贱,贵在对症;法无大小,贵在契机。故释尊说法,随机应教,对症下药。佛在世时,众生根利,则千机并育,万派朝宗。随修一法,皆能彻知彻见。佛灭度后,根器较钝,不能直下彻知彻见,由是万病丛生。因为其余法门,皆凭自力断惑证真。小法大根不须修,大法小根不能修。惟独净土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上之观音势至、文殊普贤,不能超出其外;下之五逆十恶、阿鼻地种,亦能预入其流。所谓:“上上根不能越其阃,下下根亦能预其流。”

一般通途法门,皆须行人凭自力断惑证真,不假他力。迨至惑业净尽,方可了生脱死,谈何容易。经言:“断见惑如断四十里流”,何况思惑乎?不用言矣!幸释迦世尊为末法众生,特开一仗佛力求生西方的净土念佛法门,否则末法众生,欲于现生了生脱死,则是万难万难矣。故古德说:“修其余法门,犹如蚁子上于高山; 修净土法门,好比风帆扬于顺水。由是普贤菩萨于华严末会,赞叹如来胜功德已,乃以十大行愿,劝令善才及华藏海众,求生西方以期圆满佛果;又在方等会上,为令三藏学人,回小向大。则弹偏斥小,叹大褒圆,宣说《净土三经》,彻底悲心,无问自说,仗佛力求生西方的净土念佛法门,十方诸佛出广长舌,相互赞叹流通之;后又在开权显实,发迹显本的法华会上,亦极力发挥“闻即往生”之旨。因其净土法门,能普摄群机。故得释尊处处宣扬,十方诸佛共赞流通。

净土法门,乃一切法门之归宿

纵观东流一代时教,如来初成正觉,为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演说华严大经。其末后一著,乃以十大行愿导归极乐为一经之宗。此是如来为法身大士宣说净土法门,凡夫二乘在座,如聋如哑,不见不闻。又因大根虽悟,小根不闻。于是寝顿施渐,脱珍著蔽,隐无量之威德,现丈六之金身。不动寂场,游化鹿苑。为小乘人说《四阿含经》,因机不熟,故不说净土;直至方等会上,根机渐熟,故说《净土三经》,广谈净土法门。又经般若淘汰二乘,直至法华会上,会三归一,开权显实,发迹显本,大畅本怀。但仍极力发挥“闻即往生”的意旨。如经云:“一称南无佛,皆共成佛道”。可见“诸佛如来兴于世,欲说弥陀本愿海”。我佛所说一切法门,皆从净土法门流出;一切行门,最后都还归到净土法门上来。所谓“一切法门,无不从此法界流;一切行门,无不还归此法界”。

印光大师在《文钞》中亦多次说到。括举如来一代时教,不外乎禅、教、律、密、净。禅为佛心,教为佛语,律为佛身。佛以此三法成等正觉,亦以此三法普度群萌。众生果能依之修行,众生三业可转化为佛之三业,则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又恐宿业障重,不易转化。则以陀罗尼加持之力熏陶之。如蜾赢之祝螟蛉,久则化之。又恐根机陋劣,不能解脱。若再一受生,则永无出期矣。于是特开净土法门,普令圣凡,于现生同证真常。由是可知,律为禅、教、密、净之基址,净为禅、教、律、密之归宿。一切法门依律而建立,一切行门以净为归宿。若不持净戒,修何法门,终无所成。犹如沙滩上建高楼,未成即坏。若修其余法门,不以净土为归,亦难保即生成办。律如地球,人不能离开地球而居住;净如空气,人不能没有空气而呼吸。古德说:“净土法门,如天普覆,似地均擎”。实乃一切法门之归宿。

净土法门,乃究竟畅佛本怀之法门

《法华经》云:“诸佛如来,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无非是为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而已”。这“一大事因缘”,就是指的净土法门。何以故?因其余一切法门,皆仗自力断惑证真故。上根利智者,虽能得益,但不能普摄中下之流。溯自《华严》大经,王于三藏。虽为法身大士直示:“即生成佛”之最上一乘法。但“即生成佛”者,惟有善财一人。故普贤菩萨于末后会上,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以期圆满佛果。《法华》奥藏,妙冠群经,大畅本怀。广谈“即身成佛”之一乘无上实法,但“即身成佛”者,惟独龙女一人。故经中极力发挥“闻即往生”之意旨。由是可知,设如来不开此净土一法门,则难畅如来出世度生之本怀,亦难满众生上求佛道之悲仰。故藕益大师说:“华严奥藏,法华秘髓。一切诸佛之心要,菩萨万行之司南,皆不出于此矣”。

一径往生,永皆不退

依《净土三经》可知,极乐世界人,皆是莲花化生,无有生苦,皆纯童男相。寿等虚空,身无灾难。经言:“极乐世界尚无恶道之名,何况有实?”并且常能追随圣众,亲侍弥陀,亲闻正法。又彼国之水鸟树林,皆宣妙音,随己根性,闻即生悟,由闻而证;思衣得衣,思食得食,一切所需,皆是“唯心所现”;一切境界,无非“唯识所变”。极乐世界人,身则有大威力,大神通;不离当处,便能于一念中,普于十方诸佛国土,作诸佛事,上求下化。心则有大智慧,大辩才;能于一法中,遍知诸法实相,随机说法,无有错谬。又极乐世界,无有娑婆种种苦,常想身心寂灭乐。由是可知,娑婆苦不可言,极乐乐不能语。故“此土(娑婆)修行,其进道也难;彼土(极乐)往生,其成佛也易。由是往圣前贤,人人趋向;千经万论,处处指归。末法修行,无越于此”。念佛行人,往生西方,烦惑若尽者,则高登上品,令其速证无生;带业往生者,虽生同居土,亦能圆断三惑,圆证三不退,一生成办,圆满佛果。

总之,净土法门,最极简便、易行、圆顿、直捷,三根普被,利钝全收。实为九法界众生圆成佛道,十方诸佛普度群萌之究竟法门。良以“一大事因缘”故,释尊授记于《大集》,“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惟依念佛,得度生死”;马鸣示说于《起信》,谓“最胜方便之行”;龙树阐述于《婆沙》,谓“易行急至之道”;智者作《十疑》而决志西方;永明著《料简》而终生念佛;及至近代谛闲大师,“教演天台,行归净土”;印光大师密护诸宗,作《决疑》而力弘净土。释迦世尊彻底悲心,无问自说。十方诸佛赞叹流通,历代祖师大力宏扬。无非是为令我等彻底谛信净土法门,并依之修持,以期于此生成办大事,圆满佛果。故我等佛子,当痛念无常,正信正行,见贤思齐,慕而仰之,真为生死,发菩提心,惟佛是念,惟西方是求。并愿诸同伦,同登弥陀愿船,共入极乐莲邦。再祈四生九有,同归净土法门;八难三途,共入弥陀愿海。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今生得遇念佛法门是最大的幸运

众生在学佛的过程当中,他面临很多行法,所谓八万四千...

「厌离」为我们的心加了保护层

我们修净土法门的人,对现在的生存状况更要有种敏锐的...

为何有的念佛人临终前先感恩释迦佛

娑婆言释迦,西方言弥陀。先释迦者,教所由兴也。孺子...

不为慈悲以修西方,却欲嗔恨而堕为神

【原文】 世有疾恶者,谓世间为恶人,予力不能治。死必...

惟贤长老《净土教与庄严国土》

一、净土教与净土宗 净土教的阐扬源自释迦牟尼佛。根...

禅是佛心,这句名号就是阿弥陀佛的心

问: 有师父提倡禅净双修,强调戒定慧,主张打坐,要学...

【东林原创漫画】念佛度冤

念佛度冤,选自《纪文达公笔记摘要》...

佛现相来垂手接引,如何判断是佛是魔

问: 佛现相来垂手接引,怎敢相信是佛是魔?当下心该如...

【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弘化社32分本)...

【注音版】佛说盂兰盆经

佛说盂兰盆经...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卷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时称...

戒邪淫三字经

天地间 自古来 淫为罪 万恶首 古圣贤 最先戒 一...

戒体有防非止恶的力量

我们南普陀学院,有个沙弥刚出家时,我告诉他:沙弥十...

学佛要先解决衣食住行问题吗

问: 学佛主要就是要解决后生大事.但我很多朋友都说在...

你与大闸蟹面临的严峻情况

每到秋季,食客们在餐厅排起长队只为将一只动物亲手折...

【佛教词典】黄檗噇酒

禅宗公案名。噇,吃之意。乃唐代黄檗希运禅师呵斥拘泥...

【佛教词典】华严十义

为华严宗“十玄缘起”所依之十项要目。十玄缘起与“六...

日常生活的发心与行道

我们一般人学佛,目的是什么?图现前的利益,怎么样能...

用大悲水治愈重症糖尿病

民国五十年(公元 1939年),余患中风,左半身不遂,住...

嗔心会造恶业招致苦果

嗔有发怒、生气之意,是一种对自己不喜欢、不如己意的...

宗舜法师:灾难来时你的佛号还能提得起吗

我们大家不要面临灾难的时候却又怀念一些所谓美好的时...

法供养的意义和种类

缘起作用不空、不错乱,每种供养都会得相应果报。比如...

善良的人容易和观音菩萨感应

今天一师兄过来,聊起了观音菩萨,说她去普陀山之前,...

圣严法师《懂得因果,更积极》

很多人以为佛教的因果观念是消极的,其实不然,学佛的...

念佛可以忏除我们的三障

宿障就是烦恼障、业障、报障这三障,障碍着我们让我们...

新加坡114岁寿星许哲拜会证严法师 畅谈有爱不老

2011年全球热爱生命奖章得主新加坡国宝、114岁的人瑞...

这个称赞如来,所赞之境也是非常广大

复次,善男子!言称赞如来者,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

念佛别怕妄想

我常引用佛国禅师描写华严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其中两...

恶人死亡时会发生什么

不善心死者,谓由自忆或他令忆,乃至粗想现行以来,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