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不能直接给你什么

一诚长老  2015/11/2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佛不能直接给你什么

佛存在的意义就是让人发现心中的宝藏,一旦你发现了自己的强大,发现了自我的潜能,那么无论应对什么样的事都不成问题,这才是拜佛的真正用处所在。

和身边的弟子和居士们谈话时,不免常把“拜佛”二字挂在嘴边。可能有些人因此产生了误会,以为任何事情都能够靠拜佛解决:想有好的因缘,就拜佛;要想有顺遂富足的人生,也拜佛;具体到对治烦恼,减轻痛苦,同样可以通过拜佛来实现。这恐怕是对“佛”的一种误解。

佛不是万能的,拜佛也不是实现愿望的方便快捷的法门。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叫大家拜佛呢?有位记者问我:“佛教是无神的宗教,它主张即心即佛,人人皆可成佛。那人们为何还要到寺庙中拜佛,祈求佛的保佑?”我的回答是,这是一种恭敬。父母不是神,君王不是神,为什么人们要拜父母和君王?佛不能直接给他什么,佛只能给他指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人们可以按照佛所说的方法去做,但自己的困难只有靠自己去解决。

拜佛是帮助你给自己信心,锻造心灵的强大和坚实,然后让你用这颗强大的心去面对世事。在《周易》里头,我们的祖先早就讲过“人必自助而后人助之,而后天助之”的道理,人先得靠自己努力,努力到一定程度,才会有人来帮助你,最后老天也会来成全你。否则,自己都没有努力的心,神佛就更不会来管你的闲事。

一遇事就忙着求神拜佛,或者只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而求菩萨保佑,这个叫做迷信。我们常说,学佛不是迷信,而是正信。正信就是一切从自身出发,佛在自我心中,所以要自己觉悟,自己成佛。假如事事都求佛,那么佛又求谁去保佑?

大家平日里拜佛,有没有想过佛是什么?或许你们以为佛天生就有神通,大慈大悲,普度众生,其实呢,佛在度人之前,也需要自度,所有的佛都依靠自我的修行来获得圆满和成就。在成佛之前,佛也只是一个普通人,就跟你我一样。佛也有痛苦、困惑,也会遇到坎坷磨难,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不同的是,佛完全依靠自己去应对,完全相信自己,他知道内在的力量是一个无穷无尽的宝藏。

佛度众生,认为人人可以成佛,也是因为他相信世人之心皆怀宝藏,每个人心中的能量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只是欠缺了一个自我发现的时机。佛存在的意义就是让人发现心中的宝藏,一旦你发现了自己的强大,发现了自我的潜能,那么无论应对什么样的事都不成问题,这才是拜佛的真正用处所在。

事到临头,一味地祈求佛祖保佑,只是在逃避现实。过去的很多皇帝,一遇天灾人祸,就下罪己诏,或者迷信鬼神,大摆排场去祭祀、祷告,说到底还是没有直面问题,靠自己去处理问题,而是把解决问题的希望寄托在外部的力量上。唐朝的玄宗皇帝就不一样,他在位时,山东遭遇蝗灾,这位皇帝却没有留在神佛面前祈求,而是亲自去到灾区,一边帮助农民消灭蝗虫,一边烧起大油锅,并且第一个品尝了油炸的“蝗虫”,以此显示靠自己治蝗灾的决心。

智者一切求自己,愚者一切求别人。清代的才子郑板桥老来得子,生怕溺爱生害,在临终前还不忘告诫儿子:“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宗,不算是好汉。”任何事情,不靠自己去做,就没有做成的可能。生活只能由自己掌控和承担,即便是佛,也无法代替世人去做任何事。就如佛陀说:“我如良医,应病与药,汝若不服,咎不在医;我如善导;导人善路,汝若不行,过不在导。”佛可能会告诉你离苦得乐、解脱烦恼的方法,但也仍然需要你自己努力去实践这些方法,才能真正达到目标。

像我们佛门中人,不是为了从佛祖身上得到什么而学佛,而是为了善用佛的精神去应对世间一切繁杂,度脱一切苦厄,创造一个有情世界。大家也是一样;在家可以依靠父母,在学校依赖老师,在社会上依靠朋友,在工作上依靠同事和上司,在生活上依赖伴侣,遇到困难,可能也是依靠身边人的帮扶来解决,但是,很多事情还是要靠自己去做,自己去扛。比如说,自己的学业、事业;身体上的病痛,还有情绪上的问题等,这些都没有人能够代替。他人给你的帮助再多,也不能代替你度过这一场人生啊。

所以,遇到问题,一定不要先想着找人帮忙,而是要先试着用自己的力量去解决。举简单的例子:在街上要扛起一件重物,你自己先得用尽全身力气去扛,这个时候要是仍然扛不起来,街上的路人看见了;可能就会过来搭一把手,反过来讲;如果你把重物放在地上,袖手旁观,不打算花费自己分毫力气,谁会来帮你呢?

要相信自己的力量,相信自己能够办得成事情;相信自己身上有无限的可能,我们把自己撤子了,用内心的力量把自己撑起来了,就不会事事祈求他人和命运。万事靠自己,也就不会在失去外力的时候束手无策,一败涂地。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是如何看待梦的

有人问我,如果梦见佛菩萨,这是正知正见,还是迷信呢...

两座寺庙山泉干枯,念观音菩萨泉水突然涌出

福建莆田广化寺有一个附属的小寺,名叫元龟寺,地址在...

星云大师《佛教僧伽的十无思想》

各位新戒同学们: 我们在俗家时,过的是红尘的生活;...

佛书、善书与邪书的概念与辨别

佛、法、僧三宝,是我们皈依的对境。三宝可以帮助达成...

星云大师《要利用零碎的时间》

我十二岁出家之后,就进入佛学院念书。我的同学都是高...

佛经读诵安置须知

读诵须知: 1、经典乃三世诸佛之师,如来法身舍利,亦...

受持五戒,它有两层含义

我们前面讲义大科,讲到五戒的法门。受持五戒,它有两...

莫将敬神与信佛混一为谈

学佛者首须了知如何是佛,如何是佛教之大概,心中方能...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时称...

【注音版】华严经净行品

(印光大师校印本)...

思惟略要法

形疾有三:风、寒、热病,为患轻微。心有三病,患祸深...

【注音版】佛说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

佛说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

药师健康长寿七法(图)

各位,大家好! 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的是药师法门的长...

当知念佛目的,必须归于无念

念佛一法,尤为断念方便之方便。不令他念而念佛,亦是...

警惕九个吃菜的误区

蔬菜中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还有多种保健功...

【推荐】一起看看念佛人到底有多尊贵

1、念佛人是人中芬陀利花 《观无量寿经》云:若念佛者...

【佛教词典】受戒给牒

(仪式)谓出家受戒者由官给与其度牒也。稽古略三曰:...

【佛教词典】童受

(人名)经部论师拘摩逻多Kumārabdha之译名。西域记三...

求生西方后为何要发愿到娑婆度众生

问: 请问法师我们一心祈求生西方,但是为何又发愿要...

粒米大如山

有一对贫穷的老夫妇,既没有儿女,也没有谋生的技能,...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

礼,德之范也。即礼是指规范,尊卑有序。《曲礼》曰:...

佛陀十号的详解

佛陀最通用的尊号有十一种,那就是:如来、应供、正遍...

能不能往生靠的是信愿

问: 当下凡夫业力深重,日常念佛功夫尽力精进,如临终...

吉凶谁来定

人到了迷惘的时候,就会想要算命卜卦,求神问路。签条...

为什么要你放下今生

问: 师父在课堂中提到,面对业力今生能够改变有限,...

持戒念佛,万缘放下

今天讲:持戒念佛。 因为《观无量寿佛经》讲过,若人...

不管哪一宗都要见性,不见性你弄的还是生灭

禅宗没有什么语言,他的问话就是实际,问在答处,答在...

佛陀讲出例证来说明受持楞严咒的功德

佛陀讲出一个实际的例证,说明受持楞严咒的功德──阿...

舍得的三种层次

对舍得的理解,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舍得舍得,...

佛说不敬论说师长长短的果报

阿难问佛陀:世尊,若是有比丘,对他们的老师或和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