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孑然此一身,生时骨肉连,死后各分散

净界法师  2015/12/1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孑然此一身,生时骨肉连,死后各分散

宗喀巴大师要我们修无常观,分三个次第:

第一个“思惟今生决定要死”。你告诉你自己:某某人!你要知道一件事实,今生决定要死,死亡这件事情是迟早要到来的,任何的富贵、权势、禅定、神通,都不能够避免死亡的到来。这是你告诉你第一件事。这以下讲出一个偈颂。

他说:“无上诸世尊,独觉声闻众,尚舍无常身,何况于凡夫。”我们思惟佛陀是万德庄严,是至尊无上,无上的尊贵,乃至于独觉声闻,这三乘的圣人,都已经成就了无漏的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五分法身。但是他们在人间所得到的那一期的生命,尚舍无常身,他们都还要显现死亡的相状,就是有生就一定有死,除非你无生,圣人都要面对死亡,何况是我凡夫呢?我们凡夫是这样子的,我们凡夫的心情,在索甲仁波切他作的《西藏生死书》,他说:我们凡夫的眼光,就是会为今生做很多的准备,我今天从学校毕业干什么呢?去工作;为什么要工作呢,赚钱;为什么要赚钱呢,享乐,要得到美妙的妻子,有房子住,所有的五欲,我都必须要具足。我们人的一生,就是做了很多准备。但是有一件事情他不准备,什么事情呢?就是死亡!我们从来不准备,几乎每一个人知道自己得到绝症以后,都非常惊吓。

索甲仁波切说:死亡,你为什么会惊吓呢?其实你受生的时候,你就应该要知道这件事情要出现的,我们为什么会惊吓呢?因为我们没有心里准备!完全不知道会有这件事情出现。但是你不知道,并不表示这件事不会出现,这个因缘法它不讲人情的,你不知道是一回事,时间到了,它就是要出现的,所以我们应该要为死亡先做准备,你多一分准备,你那个时候多一分的安全。所以知道人生是这么一回事,有生必有死,今生决定要死,先告诉你第一个观念,先把这个“决定要死”这件事情,不可避免的真相,自己先建立出一个观念出来。

第二个“思惟死无定期”。那么说要死,是什么时候死呢?没有一个决定日期,有人说棺材是装死人,不是装老人,不一定老了才死,有些人,生没有经过老就死了,年轻就死了。这个意思,死亡它是随时会到来的,我们看这个偈颂。

“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我们每天晚上就是这样念,今天过去了,表示什么呢?我过去的五戒、十善的业力,所支持的这一期生命减少了,我能够利用的时间就少一天。讲一个譬喻,“如少水鱼,斯有何乐?”这个鱼它在鱼缸里面,它的水本来已经很少了,今天又被人家拿走了一碗,水又减少,总有一天把这个水拿走,鱼就死掉,鱼看到今天水又减少一碗,它内心也是恐怖。

律航老法师他是广化老和尚的剃度恩师,他念佛很有成就。他是中年出家,他是一个将军出家。他出家以后,来到僧团已经晚年了,可以说中晚年。他晚年出家以后,他自己的传记上说,他每次作晚课念到“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每天都痛哭流涕,自己时间不多,真正要赶路了,这太阳快下山了,这件事情能够掌握的时间不多了,他说每天都痛哭流涕,他就是有这种感觉,“死无定期”,随时会到来的。

第三“思惟死时除佛法外,余皆无益”。我们今生花了很多精神体力做很多事情。我去工作;工作以后干什么呢?赚钱;赚钱以后,买一栋房子,招感了很多眷属,娶了太太,也生了子女,在社会上拥有很高的地位,人家看到你,就尊称一声董事长、总经理。有很大的威力,我讲一句话算数的。但是呢“死时除佛法外,余皆无益”。你花多精神体力,在这个地方造作,结果你死亡的时候,“一切诸根悉皆散坏,一切威势悉皆退失,一切眷属悉皆舍离,一切珍宝不复相随”,根本对你一点都没有帮助。只有你在佛法当中,你所栽培的这种忏除罪障、积集资粮的功德,能够帮助你。所以你应该要知道,你的生命体当中,那一个是你真正的归依处,哪一个是你的朋友,哪些不是你的朋友,哪些是你能够真实受用的,要弄清楚!

我们看下面的偈颂。“孑然此一身,生时骨肉连,死后各分散,更何况他亲。”这个“孑”就是单独,我们这个生命体,就是依止这个果报身,这个果报的身体,是我们的生命依止处,我们依止他能够行、住、坐、卧。我们在生的时候呢,由于这个业力,使令我们骨肉连结在一起,四大不分离;但是死亡以后,这个四大就分散了。我们想一件事,我们最可爱的果报就是正报,其实我们对依报是很爱着,但是比不上我们的身体。我们身体用针刺一下,我们觉得很痛苦,我们最爱着的是我们的正报。

但是你看临命终的时候,我们正报都保不住了,更何况是其他的眷属、其他的珍宝。这个意思就是说,要赶快放下一切,专心修行。从前面死亡一定要到来,而且是随时到来,这个时候我们知道赶快要忏除罪障、积集资粮。而这些所谓的资粮,哪些是真实不可破坏的,哪些是可破坏的,你一定要抉择清楚。所以这个智慧就是抉择,要抉择。

昂旺朗吉仁波切,他作一个结要,把前面的三个观念合起来,他说:

“死仇决定终须到,容或今日便降临,死时世事均当舍,速修妙法求加持。”我们思惟,我在打坐的时候思惟死仇,死亡这个仇敌,它总有一天要找到我的,这件事情任何人都不能避免的,你只要在三界里面有一个“生”,生就会老死忧悲苦恼,就有死亡,所以说是“终须到”。是什么时候到呢?“容或今日便降临”,可能今天就要死,仁波切说容或今日便要死,说可能没错!可能不是你今天要死,但是你要思惟你今天就要死,为什么?因为你思惟今天就要死,对你有很大帮助,你这样子思惟,对你有很大帮助。所以你就假设我可能今天晚上就要死了,我所剩的时间不多。

死亡是什么境界呢?“死时世事均当舍”。我现在在这个地方念佛,打很多妄想,这件事没做,那件事没做。但是这件事情对我来说很重要吗,“死时世事均当舍”,这件事情都带不走,万般带不去。那怎么办呢?“速修妙法求加持”。要赶快一心归命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归依这句佛号,我临命终就靠这句佛号远离三界,往生极乐世界,这个佛号是我的归依处,是真正的归依处,只有这句佛号,在临命终的时候,它不会弃舍我。它不会弃舍我,所以你这个时候紧紧的抓住这句佛号,真正的一心归命极乐世界阿弥陀佛,“速修妙法求加持”,赶快找一个归依处。当然这样子你一思惟,你的内心的感觉就不同,你念佛的力量也不同,真为生死,发菩提心,念死无常观。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三界无安是火宅

我们以前有个例子说得非常好,千里来书为栋墙,让他三...

现代人的十大死因

人生有两个最大的问题,一是生,二是死;生之不易,死...

在任何急难恐惧的时候就是一句阿弥陀佛

若一有怕死的心,便永远在生死轮回中受苦,永无出苦的...

人生无常,抓紧修行

2022年元旦那天,八十多岁的老母亲突然晕倒,而且大小...

无常的含义

「景物依旧,人事已非」,这是一般人对无常的感叹。其...

避免横死、灾难的方法

1、念药师咒 药师经说:复次,曼殊室利,彼药师琉璃光...

观心无常,调伏我见的颠倒

以下的观心无常跟观法无我,偏重在调伏我见的颠倒。就...

学禅的人,一定要走得干净利落

其实佛教就是把我们整个生命,都落实到最小的时间单位...

地藏菩萨本愿经

觉林菩萨偈 华严第四会,夜摩天宫,无量菩萨来集,说...

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

三劫三千佛缘起(出《观药王药上经》) 宋畺良耶舍译 尔...

【注音版】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普门品(日诵式版本)...

【注音版】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阿罗汉内心的境界

阿罗汉修无常观,他得到的智慧,古德用四个字来形容:...

高声念佛面向西方门

【原文】 问曰:想即无想,谨闻之矣!然《方等经》中,...

何以拜佛能罪灭河沙

佛教主张礼拜佛、菩萨圣像,当然它有很深的哲义存在。...

善待老人就是善待明天的自己

人世间最无私的就是父母的爱,人世间最难以报答的就是...

【佛教词典】云云

(杂语)言未尽之貌。止观辅行一之二曰:云云者,未尽...

【佛教词典】嗔恚火

1、怒火。 2、(喻)怒火能将人的一切功德烧毁。...

知道一切影像,都是内心变现出来的

第一件事情就是断除你向外攀缘的心,断除你有所得心。...

大安法师:十大因缘兴起净土法门

原文 (莲池大师《弥陀疏钞》 先明总者:谓如来唯为一...

善男子的三种具足

有一段时间,佛住在摩竭陀国王舍城的迦兰陀竹园。当时...

该做什么还做什么,但是心不要住在上面

先把心从外在的六尘带回来!因为我们的心,虽然五阴都...

怎样持名念佛

方便门中,凡是佛所说的法门,统统是方便法门,而最容...

一心念佛,切忌三心二意

今天才正月初十,大多数人都还在享受新年的欢乐,你们...

用观念和方法来调整情绪

现代很流行讲EQ,身为宗教师,我并不太懂什么叫做EQ,...

极乐在现前一念心中全体具足,为何却感觉不到

问: 西方极乐世界在现前一念心中全体具足,可弟子却感...

心灵的残缺

古时有一个裁缝,出门访友几天,归来后伙计呈上一份订...

有这样一个女人

不管是上班,是打工,还是在外奔波,或者只是出去游玩...

执滞之著不可有,执持之著不可无

【原文】 人恒病执着,然亦不可概论。良由学以好成,好...

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

最近新加坡《联合早报》报导了这样一则新闻:伊朗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