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给亡灵焚烧纸钱有用吗

2016/04/0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给亡灵焚烧纸钱有用吗

又是一年清明节,为祖先亲人扫墓祭奠的时候又到了,“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情景再次出现在各个通往公墓区的路上。国家也早已经将清明节规定为法定公共假期,这对于传承中国传统的孝道文化是一件好事情。在暮春时节,在万物重新生发长养的日子里,祭奠亡故的亲人,慎终追远饮水思源,是中国人始终以视死如生的思想来缅怀先人的传统,有着十分重要的文化传承和精神寄托的意义。

但是清明节扫墓时,给祖先焚烧纸钱也是几乎遍及全国的一种风俗,那么佛教是怎么看待这一现象的?人死后真的需要钱吗?焚烧的纸钱真的会被祖先亲人的亡灵收到、使用吗,人死之后的世界到底是一种什么状态呢?

首先,在佛教中,是没有为亡故的亲人焚烧纸钱的做法的,也不认为焚烧的纸钱(包括供养的各种供品)就一定会被亡灵收到、使用,但是,焚烧纸钱对于宗亲亡灵或孤魂等到底是否带去利益,虽然佛教经典未曾详载,然近代高僧印光大师在文钞中却说过是有利益的,并且讲到此民间风俗不可废。

中国人传统上认为,人死即变成鬼,那就有鬼的世界,跟人的世界一样,只不过阴阳两隔,我们人看不到感知不到而已,所以鬼也会像人一样,以为需要生活需要消费需要花钱。用纸钱焚烧的习俗,是自汉朝以后开始,比如唐朝的太常博士王屿说:“汉以来,丧葬瘗钱,后世以纸寓钱为鬼事。”这是说从汉朝开始,人死之后,丧葬之时,要用钱币与死人同葬。所以说文解字也说“人所归为鬼”,所以就用钱币殉葬。后来有人觉得用真的钱币太可惜了,便用纸来剪成钱的形状,以火烧了给鬼用。到近代,由于纸币的流通,“冥国银行”的冥币,也大量发行了!诸如此类的传统,主要来源于民间信仰的习俗。

事实上,佛教认为,人死后变为鬼的可能性只有六分之一,因为鬼道只是六道轮回之一,生命在六道之间不停地轮转、投生,而死后投生到哪一道又是受到生前(包括前世)的业力因缘牵引,是自己都做不了主的。并且,人死之后大多数都立刻进入“中阴身”阶段,最长经过四十九天,中阴身就会随业力投生转世,过了这个时间,一般情况下,单纯焚烧纸钱对于亲人亡灵的利益已经很小甚至基本上没有,而对于孤魂或者鬼道其他众生,则有利益。

再来看鬼,佛教所说的鬼,是六道轮回之一,死后如果真的投生到鬼道,成为所谓的“鬼”,那可真的很不妙,因为鬼道是六道轮回中的三恶道之一,鬼道众生大多十分的凄惨悲苦,佛教常称为“饿鬼道”,是因为生前或前世造作了相应的不善业力而感应到的痛苦果报,分分秒秒都在遭受着难以想象的痛苦煎熬,或随死随生受苦不断,或半死半活无有了期,基本没有可能也没有机会去接受什么阳间烧来的钞票,也没有地方去消费,因为那不是一个真正有物质、有商品交易的世界,一切的环境和感受都是业力感召化现来的,但遭受的痛苦却是真切确实的。但是这里需要注意的是,鬼道众生也是有种种差别的,有一些类型的鬼道众生并非就是受苦的罪魂,如“福德鬼”等,这类型的鬼道众生并非就不可以接收到焚烧纸钱所带来的利益。关于鬼道众生的情况,佛教经典中有大量的记载。

再来看所谓的“阴间世界”,实际上,传统上认为的阴间世界并不是佛教中的鬼道。我们现在了解了佛教对六道轮回的描述就可以知道,事实上人死后并不存在这样的一个“阴间世界”,死后最长四十九天之后即转世投生,四十九天之内的中阴身所经历的也不是一个具体的“世界”,佛教认为,不论在中阴身阶段,还是已经堕于鬼道的亡灵,为亡灵做功德比如诵经回向或者斋僧布施超度之类,才是真正对处于中阴身阶段或鬼道的亡灵有巨大利益的事情,巨大到甚至可以转变原本因业力感召而将要(或已经)投生三恶道的亡灵,藉着在世亲人的佛事功德而转生于三善道,这是极其重要并且最真实的能让亡灵获得利益的做法。与将纸钱烧给亡灵相比,对于鬼道众生的利益要大很多。

但是佛教是慈悲的宗教,是崇尚感恩的宗教,是恒顺众生的宗教,更是最具智慧的宗教。尽管为先亡烧纸钱确实没什么用,但是佛教从未明确反对过这一源自于民间信仰的风俗,就是因为众生迷惑,在还未接受佛教,还未了解真相时,佛教以慈悲与善巧,以佛法不离世间法的智慧,随顺众生,让我们至少在延续着不忘先人、感恩先祖的传统情怀下,逐渐的接引,慢慢的令我们走近智慧了解真相,才能最终引导我们走向解脱的道路。

至于近些年兴盛的为亡灵烧纸汽车,甚至烧纸飞机等等,则是世人过分妄想的缘故,实不足取。

在此引用一段印光大师关于焚烧纸钱的开示,可以作为我们的一个基本判断:

锡箔一事,虽非出佛经,其来源甚远。《法苑珠林》有二三页说锡箔(此即金银)及焚化衣物(此即布帛)等事,其文乃唐中书令岑文本记其师与一鬼官相问答等事,其人彷佛是眭仁蒨,初不信佛,及与鬼神,后由与此鬼官相契,遂相信,并令岑文本为之设食,遍供彼及诸随从。眭问冥间与阳间,何物可相通?彼云:金银布帛可通,然真者不如假者,即令以锡箔贴于纸上,及以纸作绸缎等,便可作金及衣服用,此十余年前看者,今不记其在何卷何篇,傥详看,当可见之,其时在隋之初,以此时岑文本尚在读书,至唐则为中书令矣。汝之性情,过于自是。古农所说,虽未知其出处,然于天理人情,颇相符合。汝尚不以为然,便欲全国之人废除此事,傥真提倡,或受鬼击。世有愚人,不知以物表心,专以多烧为事亦不可。当以法力心力加持,令其变少成多,以遍施自己宗亲与一切孤魂则可。(《印光大师文钞三编卷二。复金振卿居士书》)

所以说,非正信的佛教,有一些是经不起推敲的,还有一些是世人虚妄的想法,更有一些虽于佛法中未有明确说明,但是符合天理人情。既不可过于迷信,也不能因佛教未有说明而偏废。小编如此热爱佛教文化,正是因为佛教确实圆满揭示了生命的真相,告诉了我们六道轮回与三世因果的秘密,告诉了我们人生八苦的根源,告诉了我们生命的境界和层次远远超出我们的认识和感知,尤其重要的是,佛陀以无上的智慧与无尽的慈悲,告知了我们超越生死、解脱轮回巨苦的方法。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不要以为有了这张纸,你就有资本了

今天下午,几个老沙弥、沙弥尼,来求戒。都六七十岁了...

刚信佛时很灵,信久后为何就不灵了

有好多信佛的人,感觉信三宝很久了,却没有得到感应。...

五蕴--色受想行识

现在讲佛法名相,色受想行识五蕴,这是佛教基本名相。...

四点建议避免学佛走偏

对于学佛人来说,这几个重要的概念一定要搞清楚,不能...

提倡环保--远离有毒香烛

可怕的现状 我们每到寺院等宗教场所,都会看到袅绕的烟...

星云大师《如何消除烦恼》

人生在世界上烦恼的事情很多,譬如我们身体上有老病死...

佛教徒可以吃「香菜」吗

是否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对香菜这一词有些忌讳?尤其是...

你有没有为现在做一些功课呢

有一位女居士,她学佛以后,还是很苦恼。有一次就说:...

【注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毗尼日用切要...

撰集百缘经

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一)满贤婆罗门遥...

【注音版】往生论注

...

最上乘论

凡趣圣道悟解真宗。修心要论若其不护净者。一切行无由...

本焕长老长寿秘诀:心胸开朗,粗茶淡饭

出身新洲农村贫寒之家,年轻时吃过很多苦的本焕大师,...

印祖告诉我们家里怎么恒吉祥

念佛之人,当吃长素。如或不能,当持六斋,或十斋(初...

五点计数念佛法的实际操作

有一个老和尚说,他讲一个譬喻很好,他说,出声念就是...

礼拜观音菩萨,可以得到不思议加持力

明朝时有僧人如幻,他有个朋友懂得易理。跟如幻说,你...

【佛教词典】身器十二

(名数)谓人身三十六物中皮、肤、血、肉、筋、脉、骨...

【佛教词典】如意通

又名神足通,或神境通,五通之一。变现自在,故名如意...

无视生命的苦痛 源于心灵的麻木不仁

《论语》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宰我问孔子:爹妈死了,非...

圣严法师《观自在菩萨》

菩萨 菩萨是发了菩提心,以慈悲广度众生的人。菩萨不...

说一丈不如行一寸

人有二耳、二眼、一口、双手、双脚,此中道理:是要人...

听闻正法的功德利益

龙树菩萨在其《听闻集》中写道:多闻能知法,多闻能远...

凡夫如何能做到至心

问: 凡夫如何能做到至心? 大安法师答: 至心就是至...

一切法念念不住,心心生灭

诸法无常,无常的意义就是生灭法。变化无常,不是常义...

主导我们生命升沉的两个因素

楞严经讲生命的缘起,主要的思想就是讲到真如缘起。当...

出家人在生活中如何运用善巧方便

问: 出家人 在现实生活中如何运用善巧方便? 慧律法...

酒对大脑的伤害是不可逆的

酒被喝下去,一分钟直接扩散至胃壁内,至达脑部。酒精...

亡者有瑞相,能否判断已往生极乐

问: 我们这里有一座净土寺,成立了助念团,好多居士...

法布施增长智慧

阿难尊者他又怎样得到那个好的记忆?佛经上面说了一个...

境随情起,识逐缘生

大智度论问。若一切诸法空如幻。何以故。诸法有可见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