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着魔时可以用这些方法对治

忏云法师  2016/08/0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着魔时可以用这些方法对治

不修行,有着魔的——像精神分裂症;修行,也有着魔的时候。着魔的时候怎么对治呢?

1. 发心真诚:现在是五浊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和命浊,精神病太多。我们修行要发真诚心,如果是“勤修善根供养,不舍菩萨业供养,不离菩提心供养”,就不会着魔。

2. 精神宁静:世俗所谓“精神分裂”,大多是这样的:爱其人以至于屋上之鸟,恨其人以至于他屋上之鸟,恨得那么厉害。一时爱、一时恨,精神就会分裂。要是能保持精神集中,就是戒定慧,宁静安定,就没有这些事。我们由着心去,感情若是很猛烈激动,一贪一瞋、一憎一爱,就会精神分裂,所以要避免这些。

3. 正当的生活:还有,所从事的职业,一定要正命。正命是正当的生活,也包括职业在内,要是不正当的生活,就差。

4. 行善积德孝顺仁厚:普通在世俗上,多做善事是阴德,不外显出来给人家看,显给外面人看,是为了招名、招利,或有什么其他作用。像倓虚大师扫厕所还不给人看。做善事、做阴德,可以消灾延寿。再就是,好好孝顺父母,多忠厚仁义。大体上,这是世俗上求不着魔、不得精神病的办法。这是有关世俗方面的。

5. 贪瞋妄想:在佛法中,若打坐时尽打妄想,一边贪心、淫欲心,一边又念佛,这怕要着魔。一边打着罪恶的妄想,而又念着万德洪名,怕要着魔,这是贪心。其次就是瞋心,我想报仇,写暗信,给暗箭,教他人不知道,让他吃亏受苦;这个信我怎么编、怎么写,或我要怎么报仇,这也是着魔的因素之一。在念佛的时候起这种心,也容易着魔。

6. 知相虚妄:还有,见了鬼、见了神、见了菩萨、见了佛,以为了不起,就是“见怪不怪,其怪自败。”事实上,“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所有一切的好相、瑞相我们不着,就不至于着魔。怕就怕:“喔!可了不得啰!佛来摩我的顶了!”以至于“佛对我说法了!”要是自己一执着,马上就着魔,这些经典里有说明的。还有,有过去世或今生死去的异性朋友来找,或是异性的夫妇来找,要是一认真,也会着魔。

华严经说:“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离了妄想执着,则一切智、自然智、无师智自然现前。这就是不着。

7. 超出人我对待:在人事上,我们要看清楚,超出一等,不和一般人勾心斗角,起我相、人相对待;可是我知道,也不是傻瓜。以至于我超出他们,看得清楚明白,可以说就说,不可以说就不说,躲着,敬而远之。在人事上不去对待,不去纠缠。纠缠不清,也容易着魔。

8. 不染名利五浊:再就是贪财、贪名。大家乐、飚车啊!都有点疯狂,也有点着魔!按照现在的说法,这是社会病态:按阿弥陀经最后所说的,就是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所谓“人心不古,世风日下。”我们要认清楚了才好。

9. 般若空观去恼障:倘使有点魔障的人,“不要”教他多拜佛、多打坐。拜佛多了、打坐多了,他不能用空观把那一切烦恼空去,而烦恼和佛号或持咒诵经搅在一块,乱糟糟的,精神也容易出毛病。要是能空出一切,再去用功,较比好!

10. 利众积德调身心:所以要是曾经有过精神病的人,或是现在多少精神有点异状的人,就告诉他,教他多作些功德,利益大众的事情;有这个德行,能调身心,这样才好。大体如此。

11. 修行回向还冤债:还有,倘使着了魔睡不着,就吃安眠药、镇静剂,睡它几天;着魔的人,大多数都不能睡。平常要是睡不好的人,也怕要着魔;最好能够睡,说睡就睡,不睡就不睡,这样较比好。不能睡好的人,尤其是长夜漫漫不能睡,时常发作,大体都是怕有冤家。一天、两天晚上睡不着,或是因为喝酒、喝茶太浓,或者临睡前有什么事情,那就不怕。如果常常这样闹,怕有冤家或是魔障。这时就要用短期修持,好比但持往生咒,跟冤亲债主回向;或者诵金刚经,十六分、十六分一半一半地诵,一切不必多;地藏经十三品,一品一品地诵,分开诵,不必太多。此外,多做公益和阴德的事情,多做善事,慢慢就能调好。

12. 拜佛:《法华经》二十八卷,第二十五卷《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说:念六十二亿恒河沙数的菩萨,和拜一尊阿弥陀佛,也是平等、平等。千佛、万佛,都是无量光明、无量寿命。六十二亿菩萨,都是反闻闻自性,我们就念一尊菩萨,就是反闻闻自性。念一尊阿弥陀佛,在拜这一尊阿弥陀佛,也是反闻闻自性,无量光明、无量寿命,原理就是如此。我们专拜一尊佛,念念念佛、念念忏悔、念念拜佛,能得一心不乱;你念了六十二亿恒河沙数诸佛,心里不归一心,那还不如一心念弥陀、求证一心。法门都是佛告诉我们应当如此念,就是这个心!你念到一心了,就是无量功德。

拜佛中,至心恳切,忏悔我们无始劫来的业障。我们身体一百多斤,很沉哪,拜得渐渐越拜越轻、越拜越轻,拜得像在空中飘的时候,那是业障减少、消失的现象。不过,下手还得要至诚恳切,五体投地的拜才好。拜的时候,多少需要有一点忏悔心随着,念念忏悔,它就没有妄想了,妄想都是我们的业障,所以我们念念求哀忏悔、念念求佛力加被,念念念去,一句佛号打成一片才好。

佛像就像伟人的铜像,代表佛的精神,佛的精神就是无量光、无量寿,我们体会这个来拜。无量光明,我们心里没有无明烦恼;无量寿命,一定念念念去、才能证得无量寿。我们体会佛陀伟大的无量光寿,这样一心念、一心拜去。拜的时候,脚步要用力量,上身轻,较比好,在医学上说,往脚上用力量、往脚上想、上焦火、头上的火能下降,于身体也好,上身轻也好拜。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念佛所见之境,不可欢喜怖畏

念佛所见之境,恶境不可怖畏,但摄心正念,其境即消。...

【推荐】你怎么知道你师父是菩萨示现

诸位我们要知道一个观念:只要你的师父还在,你不要说...

佛现前先不要太高兴,你继续念佛

这个祖师有讲过,魔王可以模仿阿弥陀佛,有可能。但是...

学佛人著魔了怎么办

问: 学佛人著魔了,怎么办? 大安法师答: 著魔一般都...

诸根寂静的难陀

难陀尊者在舍卫城象华园中,静坐思惟:能值佛出世,且...

念佛应该要不急不缓

念佛这桩事,总得不缓不急,否则易出毛病。当初释尊有...

听闻佛法能调伏烦恼

我们看佛陀说法的功德,这个法,它透过佛陀的音声传到...

为什么会产生魔境

这以下第二段就正式说明致魔的因缘。这当中有两段。先...

最上乘论

凡趣圣道悟解真宗。修心要论若其不护净者。一切行无由...

撰集百缘经

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一)满贤婆罗门遥...

般舟三昧经

般舟三昧经卷上 问事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祇...

无量寿经优波提舍愿生偈

世尊我一心  归命尽十方  无碍光如来  愿生安乐...

海山长老谈净土法门的修行

2013年4月24日,海山长老安详示寂,世寿86岁。长老以弘...

为什么净土宗可以带业往生

身为一个凡夫众生,在一期的生命当中,我们或多或少都...

淫根在于心意识,非指身体器官

有人问:最近科学生理学讲,男女的精到了一个时间,也...

感受痛苦和死亡的逼迫

你不能确定何时死去。虽然你拥有宝贵人身,但它全然是...

【佛教词典】夺精鬼

(异类)十王经所说三鬼之一。人将死时夺其精气之恶鬼...

【佛教词典】大不善地法

即无惭和无愧两个心所。因此二法,与一切之不善心相应...

【推荐】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这个地方讲到多欲为苦,就是讲我们对欲望越执着,就会...

穷小鬼与富大鬼

有个小鬼,是个新鬼,穷得叮当响。 有个大鬼,已经做...

杀生偷盗及邪淫,会导致哪些共业

等流果是约着个人的个别的业力。增上果是大众的共业,...

不安分的牛儿

也许,有人会认为人生多烦!其实,这都是因为「想不通...

为了将来的自己

在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一位名叫克雷...

吃素戒杀是阻断怨怨相报的恶性循环

杀业是人类行为当中非常深重的一种恶劣的冲动。众生都...

比丘闻莲喻坚固道心

佛陀在罗阅只耆阇崛山时,一日,城中有五十位长者子亲...

堕落到畜牲道,都是自心所招感的

大的苦厄即指三界内六道众生的分段生死,指三界内(欲...

钝根众生先培福

【原文】 《十轮经》云:若有钝根众生,为欲发起善根因...

同样一个东西,每个人产生的想法不同

这个妄想是怎么来的呢?我们一念明了的心跟外境接触的...

人有五事现在不能增长财命

优婆塞戒经受戒品第十四 人有五事现在不能增长财命。...

凭一只死鼠致富的乞儿

佛陀广开法门,希望弟子能通达佛知见、力行佛本怀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