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怎么才能达到与世无争的境界呢

慧广法师  2016/08/2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问:很羡慕那些与世无争的人,怎么才能达到这种境界呢?

慧广法师答:能遵循因果规律,努力放下自己,全心成就别人的人,才是与世无争的人。事实上,你的问题,恰好是在为自己的懒惰找借口而已。别不承认,修行和放下是一种积极的东西,它不是消极的。但是你理上走偏之后,就会出现一种懈怠、懒散的状态。比如,有一些人,家里很穷,却总是非常快乐地、懒洋洋地坐在南墙根下晒太阳,啥都不干,啥都不问,啥也不争。好多人认为这就是淡然、超脱、豁达,但事实并非如此。你看那些牛马们不也懒懒散散地卧着嘛,有时它们甚至可以一动不动地卧上好久,就像坐禅一样,可它们还是畜生,它们无论卧上多久,生命都得不到一点升华。所以说,这是愚痴,不是修行,以这样的态度面对人生,好多宝贵的生命时光就被虚度了,创造不了半点价值,留不下任何东西,这样的生活,跟动物没有任何区别。

一些修行人修行时也是这样,他们自以为得定了,就什么事都不想做,百无聊赖,万念俱灰,实际上这只是一种枯禅,即便真的入定了也是枯禅,起不了任何作用。这种修没有任何意义,就像把一块石头泡在冷水里面,哪怕泡上一百年,甚至上千年,它也仅仅是一块石头。唯一的改变,就是它会慢慢被水流侵蚀,但其本质,仍是石头。我把这种在虚无中、在枯禅中虚耗生命的人,称为“混混”,时间的累积,只能让一个小混混变成一个老混混,不会让他实现任何升华。这个过程中,混混们只有身体的衰老,精力的衰退,没有任何进步与超越。真正的进步和超越,需要精进,需要坚持,按照以前的说法,就是要有一种大无畏的精神。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上求佛道,下化众生”。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放下身心世界,即是大布施

布施是梵语「檀那」的音译,意译为财施、施颂。即以慈...

10句人生忠告

1.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真为生死...

大安法师:如何淡化过重的情执

问: 过重的情执(主要指亲情),目前已是弟子修行的...

一句佛号就能往生,是否就不用持戒修善

问: 现在有弘扬净土的行人,说专持一句名号就可以往...

人之所以活的累就是因为想的太多

一位搞研究的学者问:整天在紧张忙碌地工作,研究做课...

莲花在佛教中表示什么?

在佛经中说,人间的莲花不出数十瓣,天上的莲花不出数...

夜间经过坟墓如何克服恐怖心里

问: 我常夜间外出,甚至经过坟墓之处,心常惊怖不安...

太虚大师:佛学的人生道德

佛学的人生道德,即是从佛教的立场和观点出发,略说人...

菩萨行五十缘身经

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时与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比丘...

佛说盂兰盆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大目乾连始得六...

僧伽吒经

僧伽吒经卷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在王舍城灵鹫...

【注音版】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戒淫九想观

本节的九想观,如能修持观想成熟,可体悟人死后无比凄...

圆瑛法师:多念几声佛

大凡人之修行与不修行,就在身、口、意三业分别。若身...

止中带观,观中有止

修止观,先修止。 系缘守境止: 系心鼻端脐间,我人心...

居士在生活工作中该如何修

问: 您刚才说的无所住而生其心,生其心指什么说法。...

【佛教词典】非黑非白业

指无漏业。四业之一。无漏业之性不染污,故称非黑;亦...

【佛教词典】杜口

(杂语)法之玄妙不可说,杜其口而止也。僧肇之无名论...

平常颠颠倒倒,临终很难有正念

诸位!你要知道,你临终要能够不随境转,你 平常就要训...

七个顶级心理寓言

一、做一棵永远成长的苹果树 一棵苹果树,终于结果了...

空观脱离过去,假观创造未来

龙树菩萨《中观论》有一个偈颂: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

怎样才能断除妄想

问: 怎样才能断除妄想? 慧律法师答: 那是错的,妄想...

此地若发,是有地理;此地不发,是有天理

宋朝大儒朱熹,有一次曾任福建崇安县知县,在这期间曾...

挽回天灾人祸第一妙法

念佛免灾减灾 念佛人但能真切念佛,自可仗佛慈力,免彼...

知恩感恩与报恩

所谓一日之所需,百工斯为备,一语道尽日用一切衣食住...

吾人现前一念心性,觅之了不可得

吾人现前一念心性,过去无始,未来无终,现在无际,觅...

佛是教育家

一、务实 对工作及事业不要好高婺远,眼高手低,大事...

积攒往生极乐净土的资粮

为什么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中...

疑根致懈怠,懈怠致放逸

有的人念佛念得有气无力,念念念呢,觉得是不是真有阿...

【佛学漫画】「神」的真正名字

人类对世界的构建和认知,仿佛和游戏编程很相似,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