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一声青磬万缘醒,这个才是真福报

南怀瑾老师  2016/08/2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一声青磬万缘醒,这个才是真福报

富嫌千口犹伶仃,贫恨身存似绁刑

何事庄生齐物了,一声青磬万缘醒

「富嫌千口犹伶仃」,禅宗祖师有句话:「富嫌千口少,贫恨一身多」。说一个很有钱的家庭,有一百个儿子,每个儿子都有十来个孙子、佣人,所以全家有一千个丁口。因为财富太大,又养那么多人,感觉人还是不够用。一个人穷到极点,如果连一碗阳春面都吃不起的时候,真恨这个身体活着都是多余!这两个是很强烈的对比。富嫌千口少,贫恨一身多。就拿这两句话作比方,富嫌千口犹伶仃,也是这个意思,富贵人家千口的家庭,自己还认为人口太少了,很寂寞。

「贫恨身存似绁刑」,穷的时候,觉得这个身体活着是受刑,很痛苦。在这个贫富之间,我们可以看到,福报大了就是富贵功名、钱多地位高;但是天天都叫你忙,天天都叫你累,想睡五分钟都很困难,没有经过这个环境的不知道这个味道。也许有人会说,情愿少睡五分钟过过那个味道的瘾。但是如果尝够了这种味道的人,再也不想回头去试了,每天不是为自己活著的,不愿意笑的时候也要笑,那个味道真难受啊!可是世界上的人,认为这个是福报,这是世间的福报,真是多福多寿多难受!

相反的,穷的人在山里住著,有一位禅师一个人住在茅蓬里,有人问他觉得怎么样?他说:「去年贫,犹有立锥之地」,还有站脚的地方。「今年贫,连锥也无」,连站脚的地方都没有了,你看穷成什么样子!这是形容穷吗?不是的,他是形容自己真正到达了空。换句话说,去年空还有个空的境界,今年空,连空境界都没有了。

没有了,你说是什么东西?真是彻底的空了,就是形容这个。所以我们说,真觉得自己形体存在是受刑、受罪,还是有个东西在那里。但是贫跟富是代表有福报的人及没有福报的人,两种人生活的现象是相对的两头。好看与不好看,漂亮与不漂亮,胖与瘦,长与短,都是相对的两头。世间法都是相对的,有好看就有不好看,有穷的时候就有富的时候。穷人的富是什么呢?本来一块钱都没有,突然有了五十块,那比有钱人突然中了马票几十万的港币还舒服!所以穷富是对比。有福报,没有福报,都是对比,这是生灭的两个现象,不究竟。

「何事庄生齐物了」,庄子的齐物论,拿本体来看,一切都是平等,有钱有财富,最后也要死。穷的人最后也要死,死的味道都是一样,谁都是一样。一切万有皆是齐物,大家坐在这里,白的、黑的,胖的、瘦的,男的,女的,每个人不平等,但有一件事情很平等,今天夜里四点钟到六点钟,大家都沉睡了,沉睡中,那个糊里糊涂的境界很平等。有智慧也是那么糊里糊涂,没有智慧也是那么糊里糊涂。有钱的也是那么糊里糊涂睡着,没有钱的也是那么糊里糊涂睡着,这个是平等的。拿这个作比方来说,在本体上一切都是平等,这就是齐物。

万物是不齐的,不平等,有高低,五个指头都不齐的,但是它变成一只手的时候,通通是齐的,它就是一只手。手跟脚也不平等,等到没有手脚时,也没有我了,也就齐了,就平等了,这是庄子的齐物论。我们了解了这个道理,福报也就无所谓大与不大。

「一声青磬万缘醒」,真正的福报是什么福报呢?清福,人间的清福。当我们真正烦恼痛苦到极点,当我们一切的痛苦烦恼无办法解决的时候,跑到深山古庙,偶然听到一声「叮」,青磬一响,被它敲醒了,万念皆空。那个时候啊,什么都没有,那真是大梦初醒,这个是大福报。所以金刚经告诉我们,所有的福报,都不如了解金刚经般若的解脱真义。般若解脱真义,就是我们给它的一句结论,一声青磬万缘醒,这个时候是真福报。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南怀瑾老师文章列表

圣严法师:有钱是福报,无钱是智慧

有位居士问我一个问题,他说:师父,现在我学佛已有两...

他「死于」53岁,但一直活到98岁

约翰D洛克菲勒在33岁时赚到了第一个100万美元。43岁时...

修持药师法门得五种福报

自古以来,人类就在追求着五福。所谓的五福是哪五种呢...

布施越多福报越多

从佛法的因果关系来讲,你付出的越多,你得到的越多。...

有福之人的三要素

有福之人的三要素,也就是仁、智、勇。 第一个要素就是...

【推荐】临终前还的东西越多,走的时候就越轻松

切莫把十界的依他作本然。我们不要把十法界的因缘果报...

这样去观想才能减少痛苦

佛教导说:要经常思惟,现在我们生存的现实和周围环境...

怎么做好人生的收尾

问: 阿弥陀佛!我想请教一下,怎么做好人生的收尾? ...

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弘传序(唐终南山释道宣述) 妙法莲华经者...

正法念处经

正法念处经叙 夫域中之名四等,道之所生万殊,名盖众...

【注音版】佛说阿弥陀经

(印光大师校印版本)...

文殊菩萨心咒

文殊菩萨心咒: 嗡ong 阿a 喇la 巴ba 札zha 那na 谛d...

常想地狱苦,道念由此生

我们如何才能使菩提心不退呢?我们应如佛所说:「常想...

荷花与污泥

出污泥而不染是荷花的四品质之一。也是荷花最动人的地...

永觉元贤禅师:示净土社诸善友七首

一 琉璃宝地黄金相 不在西方不在东 妄想尽销归一佛 自...

人的执著从何而来呢

流水是微妙的,虽然有许多卵石围堵着,水还是能够绕过...

【佛教词典】宝思惟

(人名)北印度迦湿蜜罗国人,梵云阿你真那,此云宝思...

【佛教词典】涩滑等触皆是假有

【涩滑等触皆是假有】 p1344 瑜伽六十六卷十二页云:复...

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同体

我们讲慈悲,有三种慈:众生缘慈、法缘慈和无缘慈。 众...

现生延年转寿的原理

现生延年的原理 我们念佛主要是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目的...

【推荐】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三国时期,刘备临命终之时,给儿子留下的遗嘱中,有这...

贤者五福德因缘

一日。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诸比丘宣说贤者五...

戒杀放生和吃素有何利益

问: 为什么在佛祖的说法中,极力提倡戒杀放生和持素...

佛教经典的三藏十二部分类

佛教的三藏十二部是根据三藏的内容分成十二类。 第一个...

不要以「凡夫心」对接「圣人境」

问: 法师在讲解中提到无我,既然这个神识不是我,我们...

行善才能得福报

一位风水名师,为人看坟断宅非常准确,经过调理的宅墓...

临终正念需要有调伏力

有些人说我们念佛,念佛干嘛要调伏呢?问题是我们内心...

学佛人须以躬行实践为事

汝既发心皈依,今为汝取法名为德熙。谓以大菩提心,俾...

星云大师《心理的病态》

每个人都有生病的时候,身体有病,就要医生给看。我们...

如何掌握唯识的宗旨

唯识的宗趣应该怎么掌握呢?更进一步怎么掌握呢?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