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莫把他人过失扬

2016/09/1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莫把他人过失扬

不责备别人的小错,不揭发别人的隐私,不惦念以前的嫌隙,这三者不仅可以培养德行,还能让自己远离祸害。

俗话说得好:“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一点过失都没有的人,世间上是找不到的。对于别人的缺点,就算有些地方看不惯,也不要随便说出去。尤其是别人的隐私,千万不要到处散播。

《格言联璧》云:“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伦人非。”弘一大师也曾说:“吾每日思己之过都来不及,哪里还有世间批评他人是非?”

可现在有些人不是这样,他们特别喜欢说是道非,稍微看到一点、听到一点,就赶紧添枝加叶地传播。甚至骂人的时候,故意揭露一些隐私,把别人伤得体无完肤。这是非常不厚道的行为。

古人言:“骂人不揭短。”不管在什么情况下,人都要学会留口德,管好自己的舌头。

“舌头是善恶之源。当它好的时候,没有比它再好的了;当它坏的时候,没有比它更坏的了。”

当然,语言的善恶关键在于心,心里怎么想的,口中才会怎么说。所以,要想管住舌头,首先应培养自己的德行。

《菜根谭》云:“不责人小过,不发人隐私,不念人旧恶,三者可以养德,亦可以远害。”不责备别人的小错,不揭发别人的隐私,不惦念以前的嫌隙,这三者不仅可以培养德行,还能让自己远离祸害。

憨山大师在《醒世歌》中也讲:“休将自己心田昧,莫把他人过失扬。”

这是古人的处世之道,我们应当引以为鉴。

现在很多人一提到别人的过失,便兴致勃勃、积极发言,甚至添油加醋、颠倒黑白,然后谣言一传十、十传百,如此对别人的伤害极大。

其实,宣扬别人的恶行,也等于自己作恶。过多评论他人、说人是非,不但有损自己德行,也会因此与人结下怨仇,祸延及身。

所以,一个德行好的人,听到是非后会闭口不言,不妄加评论,更不会到处传扬。印度哲学家白德巴也说:“能管住自己的舌头,是最好的美德。”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人与人之间要用爱语来摄受

大家在家庭里,夫妻之间、儿女之间、父母之间要互让互...

开玩笑的话说多了,以后你讲话没有力量

按照蕅益大师说法,两舌、绮语、妄言、恶口,得果报的...

为什么为人处事要诚实信誉

问: 为什么为人处事要诚实信誉? 方海权答: 经中说...

尊重他人的秘密,务必要守口如瓶

生活中,我们不仅要保存自己的秘密,也要尊重他人的秘...

口业清净,自然有功德效用产生

《说文解字注》阐述话字之义,即是会合善言。所以,真...

有八种话不能讲

古人说:覆水难收。讲话就像泼水,泼出去的水无法再收...

口德决定运势,聪明人不说的10种话

古人说:口能吐玫瑰,也能吐蒺藜。口德好才能运势好,...

为何要在是非烦恼面前去争辩

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些是非麻烦,在处理这些事情时,我们...

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大慈大悲悯(mǐn)众生,大喜大舍...

佛说八大人觉经

为佛弟子,常于昼夜,至心诵念,八大人觉: 第一觉悟...

【注音版】佛说疗痔病经

佛说疗痔病经...

维摩诘所说经

维摩诘所说经(一名不可思议解脱上卷) 佛国品第一 如是...

在佛法中积集善业,但来生有五种可能

受戒学律,听教看经,参宗坐禅等种种法门,都是佛陀制...

改变内心有两个重点

改变内心从佛法的角度,它主要是两个重点:一个是道的...

智者与愚者的49个差距

第一章 学会尊重他人 1.智者满脸微笑,愚者冷若冰霜...

要想往生须破三疑闯四关

破三疑 一、疑自己业障太重,恐不能往生: 经云:念佛...

【佛教词典】一衲

(衣服)又作一纳。一枚之衲衣也。衲衣为僧衣之名。佛...

【佛教词典】名字比丘

(术语)但有比丘之名而无比丘之实者,谓无戒之僧也。...

不贪的人才是宝

春秋时,宋国有一个人得到一块美玉,献给做官的子罕,...

只要肯布施,就会有好的果报

《大智度论》里面有个很有意思的故事,是关于一个贫穷...

大安法师:往生靠佛力是否不必辛苦修行了呢

问: 请问法师,既然往生全靠佛力,那我们又何必辛苦...

极乐莲华的状态,是当下心理状态的折射

这句名号总持一切法,叫万德洪名。念它的时候,我们真...

慧律法师《幸福与安详》

安详,是真正的生命。心里面没有祥和之气的人,永远得...

犯杀戒的过失

犯杀戒的过失,在大乘菩萨藏中,最大的罪过!绝菩提根...

傲慢与偏见

有一位师父在蒲团上静坐,身旁站立一位侍者。 门外,...

握得越紧,伤害越大

有一个年轻人,事业和家庭都遇到了麻烦,嫉妒、浮躁、...

曾国藩的教子之道

曾国藩(1811-1872)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

极乐世界要修到什么果位,才需要回到娑婆

问: 请师父慈悲开示回入娑婆度有情是什么相状?我们那...

何谓「头陀」

南京作为十三朝古都享誉四海,玄武湖、夫子庙、紫金山...

弘一大师的出家因缘

人生几十年只在瞬息之间,纠缠于蝇营小事中却忘了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