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五逆罪人能不能往生呢

2016/09/2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五逆罪人能不能往生呢

有人又提了一个问题,《佛说观无量寿经》里面说,五逆重罪也得往生极乐,《佛说无量寿经》这里为什么说五逆罪人不能往生呢?

有些人学佛经不能圆融的理解其中的深义,所以往往执著于其中的一句来攻击其他的经文,认为只有自己看到的这句佛经是对的,别人引用的佛经都不对。

现在这两个说法,都出自净土三经,一个说五逆不能往生,一个说五逆也能往生,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慧远大师这样开示:

1 、从众生的根性上来说,造五逆重罪的人有两种情况:

一:宿世久发大乘菩提心,这一世遇到逆缘,所以犯了五逆重罪,就比如阿阇世王杀害父亲,那是有他们的前世因果在里面。这样的人,虽然犯了五逆,但是宿根深厚,能够至诚忏悔,发心灭罪,求出无间地狱,这样的人,能够消灭重罪,所以也能够往生极乐。《观经》说五逆也能往生,说的不是所有人,说的是这样至诚忏悔灭除重罪的人。

二:有些人宿世没有发大心,这一世造了五逆重罪,多半不能深重的忏悔,不能除掉罪业,不能发出菩提心,也不能保证往生。《无量寿经》说的情况就是这种。

这是从人的根性上来说的。

2 、从修行上来说,有人造五逆重罪之后,修行也有两种情况:

一:有些人虽然造下五逆重罪,但是他宿根深厚,所以能修十六正观善根,能灭除重罪,所以也能往生。《观经》说的是这种情况。

二:有些人造下五逆重罪,也不能修习观佛三昧,虽然也做了其他的散善,但是不能灭除重罪,所以不能往生。

简单来说,犯五逆重罪之后,能否往生,就不一定了,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如果这个人宿根深厚,至心忏悔,并且修行得力,灭除重罪,那就可以往生无碍。

关于灭除重罪,《观经》上面介绍的观佛三昧对于我们来说太难了,我们的心太粗,难以修观。

怎么办呢?可以念大悲咒灭除重罪。

《大悲心陀罗尼经》说:一切十恶、五逆、谤人、谤法、破斋、破戒、破塔、坏寺、偷僧祇物、污净梵行,如是等一切恶业重罪,悉皆灭尽。唯除一事,于咒生疑者,乃至小罪轻业亦不得灭,何况重罪。虽不即灭重罪,犹能远作菩提之因。

你至心诵持大悲咒,五逆重罪、诽谤正法,这些罪业全都可以灭尽。这个方法对于我们来说,比修十三观要容易很多,是不是很殊胜呢?

唯独除了一件事情:你对大悲咒的神奇功效生出怀疑,那么你连小罪轻业也不能消灭,更不用说五逆谤法这样的重罪了。虽然你怀疑大悲咒,不能马上灭除重罪,因为你念了大悲咒,也能远作菩提之因,以后终将得度。

从文字上来看,《观经》里面说的标准,比这里描述的接引下根的标准还要更低,可以说是接引五逆重罪恶人了。

我们要能正确理解,知道这是阿弥陀佛的大慈大悲,不舍一切众生,灵活运用,观机逗教,这样才能不负两土世尊的良苦用心。对下根人,就用接引下根的方法,特点就是门槛低得不得了,避免把他们吓跑了,先让他们愿意踏出第一步。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把所有功德都回向往生西方

只要是修行佛法的人,他总有修行的种种科目,这里就列...

大安法师:换个莲华化生的身体

我们确实要厌离这个身体啊,没有一点值得留恋的。我们...

这样的时代,罪业众生该如何解脱

在佛的正法的时候,行人的根机都很殊胜,善知识如林。...

念佛人不可求来世人天福报

释迦牟尼佛一代时教,处处指点,苦口婆心,慈悲之极,...

老太太念佛免遭劫难

我们妙音念佛小组是二〇一〇年农历十一月十七日开始共...

使生疏的佛号变熟悉

念佛的功夫来自于不断的熏习。如果不念佛,我们每天的...

因为我们的愚痴,过去已经付出了惨痛代价

委骸回视积如山,别泪翻成四海澜。 世界到头终有坏,人...

如何看待无相念佛

问: 末学刚接触佛法,还在上学,没有智慧择法。闻台...

佛说当来变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俱...

大宝积经之无量寿如来会

大宝积经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诏译 无量寿如...

大乘起信论

大乘起信论序 扬州僧智恺作 夫起信论者,乃是至极大乘...

【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赞

普贤菩萨行愿赞...

心清净了,智慧就来了

大家知道《西游记》里面的孙悟空,他法力高强,一个筋...

如何劝临终亲人发愿往生

一、直接问你心里有哪些放不下? 直接问病重的亲人你心...

看看这些话你也许会改变很多

一、 不要评价别人的容貌,因为他不靠你吃饭。 不要评...

居士如何护持正法

佛教是一个团体 佛教讲四众弟子,也讲七众弟子,范围是...

【佛教词典】堂头

(职位)禅林之称,方丈之异名,住持人之居处也。因而...

【佛教词典】金色世界

为文殊菩萨之净土名。据新华严经卷十二如来名号品载,...

布施获福无量

目犍连尊者的弟弟是城中的大富长者,他的金银财宝、仆...

莲宗六祖永明延寿大师画传

一、诞生丹阳,少诵法华 永明大师(公元904975年),讳...

天台八教丨通教

通教是化法四教中的第二教,主要以五时中方等与般若二...

不可四尽(法演四戒)

宋朝有一位禅师,名克勤,就是佛果圜悟禅师。他当年在...

《红楼梦》中的声声佛号

净土宗四种念佛方法(持名、观像、观想、实相),唯持...

动物对地球和人类的独特贡献

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动物,装点出一个缤纷美丽的世界...

午睡的学问

英国《每日邮报》的一篇文章指出,每天中午打个猫盹,...

不必向外驰求,当知自性为主

吾人多在学地,其用力之功,不必向外驰求,当知自性为...

七情三想的众生,会投生到哪里

七情三想,沉下水轮,生于火际,受气猛火,身为饿鬼。...

中国老秤上的十六颗星

古代商人的地位很低下,是因为那时候是农业社会,有些...

圣严法师《不舍众生》

一般人误解佛教,甚至佛教徒们也误解佛法,认为佛教是...

把心安住在向往美好

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需要相互尊重。在与人交往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