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一个人是否有智慧,可从这四点来判断

2016/10/2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一个人是否有智慧,可从这四点来判断

岁月静静流过,无论它带给我们什么样的遭遇,我们都应该从中汲取智慧。人的一生,如果得不到智慧,那不过是和动物一样,被时间驱赶着走向死亡。而智慧的人却能做时间的主人,静品时光,拥有一生。

智慧之人,厚德载物

《周易》上说,“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厚德之人首先是心存善念,心存仁爱之心。有智慧的人总会把厚德是立身之本,处世之基。而那些自以为“聪明”的人,虽然机关算尽、投机倒把,最终也不能有善果。反而聪明的厚道人,不争而天下莫能与之争,往往是不求而得。

厚德是最好的智慧,也是我们最好的人品。厚德需要我们不断地积累善行,我们经常说,“日行一善”,“日新其德”,这就是说,厚德的境界需要不断的积累才能达到。

智慧之人,懂得进退

智慧之人,懂得进取。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一个智者首先要懂得不断进取。只有进取的人才能做成一番事业,闯出自己的一片天空。如果畏畏缩缩,甚至懒惰,那就只能虚耗时光。

智慧之人,懂得退守。《周易》上说,“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一个人如果只知道进取、前进,不知道退守,很可能就会给自己带来灾祸,也就不能算真正的有智慧。真正的智者,总是会把握进退的时机,该进的时候奋力前进,该退的时候立马收手。

智慧之人,低调处世

老子说,君子盛德而容貌若愚。君子拥有大德、大智慧,却在外表上显得愚笨。这就是告诉我们,处世要低调。低调的人拥有深广的智慧,他的修养告诉他不能也没有必要去炫耀自己。和光同尘、低调处世,才是智者的本真状态。低调不会掩盖人的才华,反而会让他“光而不耀”,让他的智慧更加成熟。

“满罐水摇不响,半罐水响叮当”,这句朴实的话语表达出了一个朴实的道理,那就是有办法有真本事的人,往往是最沉得住气不事张扬的。一个人如果为人处世如果太过高调,怨恨、嫉妒必然随之而来。

智慧之人,见微知著

智慧的人,都有远见,也都能看清事情的走向。而这正是因为他们能够见微知著。见微知著,看到微小的苗头,就知道可能会发生显著的变化。

《韩非子·说林上》:“圣人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故见象箸而怖,知天下不足也。” 班固《白虎通·情性》:“智者,知也。独见前闻,不惑於事,见微知著者也。”

可见,见微知著是智者必备的品质。一个人如果能做到见微知著,就能提前看到时机的来临,做好充分的准备;也就能在灾祸没有发生之前,就看到苗头,防微杜渐,将灾祸消泯于无形。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可不可以同时干好多事并学习呢

问: 师父,可不可以同时干好多事并学习呢? 慧广法师...

改变自己的九条建议

一、不沉湎于过去,只活当下 电影《功夫熊猫1》中一句...

人生无味,皮囊终坏

严澄。字道彻,江苏常熟人,文靖公严讷的儿子。年少即...

人生的十度修炼

1、忍得住孤独 人生想要获得成功,必须忍得住孤独,尤...

星云大师《残缺就是美》

每次看到残障人士,我总是想起家乡那个踽踽独行的小女...

忘失眼前生死大事的设想

【原文】 庚午四月,先太夫人病革时,语子孙曰:旧闻地...

欲望太多而智慧太少

让孩子上重点学校好,还是出国留学好?选稳定的工作好...

把聪明转变成智慧

大凡立身处世,是最需要聪明和智慧的,但聪明与智慧有...

【注音版】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注音版】文殊师利菩萨除淫欲神咒

文殊师利菩萨除淫欲神咒...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序 朝议大夫直龙图阁权江淮荆淛等路...

瑜伽菩萨戒本

《瑜伽菩萨戒本》 弥勒菩萨说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菩萨有十种自在

观自在菩萨是指谁?依照字义来看,观是观察的意思。观...

四众道场药言

从古以来,出家的大德,一天都要算几回账。早上起来摸...

志公禅师:十四科颂

菩提烦恼不二 众生不解修道。便欲断除烦恼。烦恼本来空...

细行能成万法 从看花开始学佛

现代通南怀瑾居士,有一次谈到他少年时代,一心想学剑...

【佛教词典】色无边处定

(术语)四空处定之一。略云识处定。无色界第二天,识...

【佛教词典】七有

【七有】 p0050   瑜伽十卷一页云:问:依何义故建立...

各个器官最爱的十种食物

吃饭时,还在遵照自己的口味选择食物吗?其实,你应该...

世间委屈六事

人在世间生存,差不多每个人都有受委屈的经验。虽然说...

临终时,听到佛号的利益有多大呢

【世尊。一切众生临命终时。若得闻一佛名。一菩萨名。...

圣严法师《做个真正的贵人》

在日常生活里,大家都希望遇到贵人,盼望能有贵人相助...

临命终时是见光还是见佛

问: 请问临命终时,是见光还是见佛?因宗门下佛来佛斩...

如何解读见性法与净土法门

问: 如何解读见性法与净土法门? 慧律法师答: 不见性...

让自己成为快乐又智慧的人

有智慧的人生活过得很快乐,缺少智慧的人生活过得很不...

念佛也是开发智慧的胜妙方法

第二十九愿:设我得佛。国中菩萨。若受读经法。讽诵持...

学佛是为了修心

进佛门是为了修行,不是旅游,例如,以前有人办禅定营...

惊恐的时候,一念经咒,心就定下来了

【善男子。我成如是第二佛轮。由此轮故。以其无上三世...

你最珍贵的东西是什么

空闲时,我曾经帮助一家心理机构做过问卷调查。问卷上...

为何有些人积集善业到最后是痛苦的呢

看看这个《法句经》的两段,把这个一切法正,一切法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