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真为生死而念佛

2016/12/1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真为生死而念佛

佛教人念佛求生西方,是为人现生了生死的。若真为生死之心不发,一切开示,皆为戏论。

仁波居士是苏州人,在苏州灵岩山寺皈依,他对《一函遍复》中印光大师敦敦叮嘱的要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领受在心。

净土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乃如来普为一切上圣下凡,令其于此生中,即了生死之大法也。

佛教人念佛求生西方,是为人现生了生死的。

欲即生了生死,当注重于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也。

所以他发心,真为生死,信愿念佛。“只有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才能真正了生脱死,才是最根本的。什么都能忘,佛号不能忘。”为了满所愿,证所信,他早晚面向西方定课念佛,回向发愿求生极乐。

可是并非所有人都像仁波居士一样,发了“真为生死”的心。曾见,一居士向法师提问,“法师您为什么老是提到死死死?我们现在不是活得好好的嘛。”又见,一学习《百法明门论》的学佛小组,年轻的学员们闻思教理非常用心,参与慈善活动也非常积极,可是九成人都未认真思考过自己的生死大事。

九祖蕅益大师:

古人发心出家,必矢志参学,由痛念生死事大,无常迅速,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所以三登九上,百城烟水,不惮其劳,念念了当大事,岂肎著相计名,寻行数墨,附叶攀枝,以徒资口耳哉。末世不然,名为欲续如来慧命,撑如来法门,而不知痛为生死,惟积学问,广见闻,冀可登座挥尘而已。嗟嗟。不与菩提大心相应,云代佛扬化,吾不信也。不与为生死心相应,云大菩提心,尤不信也。胜负情见不忘,仅成阿修罗法界。名利眷属意念不忘,仅成三涂魔罗种子。随其所见所闻而起法执,不能舍弃名言习气,不达如来说法旨趣,不知种种四悉因缘,仅成凡外戏论窠窟。学问益多,害心益甚。学人益盛,正法益衰。吾所以每一念及,未尝不梦寐痛哭者也。

十二祖彻悟大师:

若真为生死之心不发,一切开示,皆为戏论。世间一切重苦,无过生死。生死不了,生死死生,生生死死。出一胞胎,入一胞胎,舍一皮袋,取一皮袋,苦已不堪。况轮回未出,难免堕落。猪胞胎,狗胞胎,何所不钻。驴皮袋,马皮袋,何所不取。此个人身,最为难得,最易打失。一念之差,便入恶趣。三途易入而难出,地狱时长而苦重。七佛以来,犹为蚁子。八万劫后,未脱鸽身。畜道时长已极。鬼狱时长尤倍。久经长劫,何了何休。万苦交煎,无归无救。每一言之,衣毛卓竖。时一念及,五内如焚。是故即今痛念生死,如丧考妣,如救头然也。

痛念无常,一息不来即属后世

大丈夫生于世间,事事无不豫为之计。唯有生死一事,反多置之不问。直待报终命尽,则随业受报。不知此一念心识,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人天是客居,三途是家乡。三途一报百千劫,复生人天了无期。由是言之,则了生死之法,固不可不汲汲讲求也。--净土问辨序

光阴迅速,时序更迁。刹那刹那,一念不住。此殆造物出广长舌,普为尔我一切众生说人命无常,荣华不久,急寻归路,免受沉沦之无上妙法耳。汝既厌弃世荣,发心出家,必须努力勤修,切莫因循度日。出息虽存,入息难保,一息不来,即属后世。--示某比丘尼

如果认为:“这段时间我不会死吧!”那就问自己:我有什么理由保证这段时间不死呢?致死的因缘是宿业力所现,反问自己:无始以来造过多少恶业,对于哪位有情造了恶业,以哪种方式造业?这么一问,就知道往昔造恶业的数量不可计数,种类五花八门,造业损害的有情也无量无数。因此,恶业随时可能发动,以不定时、不定处、不定方式将自己致于死地。死缘有种种病,又有各种突发灾祸,比如地震、洪水、火灾、飓风、龙卷风、战争、饥荒、车祸、空难、触电、中毒、传染病、怨仇、纵欲等等。哪一天能保证自己不遇死缘呢?

龙树菩萨说:“安住死缘中,如灯处风中。”又说:“若其寿命多损害,较风激泡尤无常,出息入息能从睡,有暇醒觉最希奇。”人命就像风中油灯,随时可能熄灭。人命有很多损害违缘,因此比风吹水泡还要无常,这样一呼一吸中能从睡眠中醒来,实在是稀奇!

纵寿百年,弹指即过。一息尚存,当求出路,毋使临终,悔之无及。每忆经云:人身难得,中国难生,佛法难遇,信心难生。四者幸备,尤当努力。如登宝山,要得摩尼。良以在凡夫地,未断惑业,生死不了,难免堕落。故如来极劝众生,发真信心,及切愿心,持佛名号,求生净土。当以供养三宝,守戒一生,一切所作种种功德,不求来生人天福报,不求现世长寿康宁,唯求临终往生净土。则与佛誓愿相契相合,感应道交,定满所愿。如人堕海,有船来救,若肯上船,即登彼岸。求人天福,不求往生,如不上船,难免沉溺。佛欲令汝超凡入圣,汝却愿得有漏之福。福报一尽,永堕三途。如摩尼珠,用弹黄雀。所得者少,所失者多,可不惜哉?宜警省焉。 -- 与某居士书(代了余师作)

无常忽至,临终遇违缘怎么办

念佛人但能真切念佛,自可仗佛慈力,免彼刀兵水火。即宿业所牵,及转地狱重报作现生轻报,偶罹此殃,但于平日有真切信愿,定于此时蒙佛接引。若夫现证三昧,固已入于圣流,自身如影,刀兵水火,皆不相碍,纵现遇灾,实无所苦。而茫茫世界,曾有几人哉? --复永嘉某居士书三

真信切愿的念佛人,在临终前,预先安排妥当,又得佛友助念护持,正念分明随众念佛,是最好不过。但是,无常之所以称为无常,就是因其种种意外不可预料,在你还没有做好准备的情况下猝不及防地发生。那遇到无常的时候应该怎么办?有必要担心自己不能往生吗?

1、遇到无常的时候应该怎么办?

求生西方者,不可怕死。若今日即死,即今日生西方。所谓“朝闻道,夕死可矣”。岂可今日要死,且不愿死。既贪恋尘境,不能放下,便因贪成障,净土之境不现,而随业受生于善恶道中之境便现。境现,则随业受生于善恶道中矣。往生西方,便成画饼。故修西方人,今日死也好,再活一百二十岁死也好。一切任彼前业,不去妄生计校。倘信愿真切,报终命尽,便即神超净域,业谢尘劳。莲开九品之花,佛授一生之记矣。--复高邵麟书一

2、有必要担心自己不能往生吗?

念念在净土,方可往生,乃上品往生者之身分。若执定此义,以自求上品,何善如之。若执定此义,以教中下根人,则阻人胜进不浅。何以故。以彼必以为此法太高,遂以卑劣自居,不肯修持耳。--复濮大凡居士书

《大智度论》卷十八:

摩诃男释王来至佛所,白佛言:“是迦毗罗人众殷多,我或值奔车、逸马、狂象、斗人时,便失念佛心。是时自念:‘我今若死,当生何处?’”佛告摩诃男: “汝勿怖勿畏!汝是时不生恶趣,必至善处。譬如树常东向曲,若有斫者,必当东倒。善人亦如是,若身坏死时,善心意识长夜以信、戒、闻、施、慧熏心故,必得利益,上生天上。”

彻悟大师:

吾人生死关头,唯二种力,一者心绪多端,重处偏坠,此心力也;二者如人负债,强者先牵,此业力也。业力最大,心力尤大,以业无自性,全依于心,心能造业,心能转业故。心力唯重,业力唯强,乃能牵生。若以重心,而修净业,净业则强。心重业强,唯西方是趋,则他日报终命尽,定往西方,不生余处矣。如大树大墙,寻常向西而歪,他日若倒,决不向余处也。

《佛说阿弥陀经》:

舍利弗。我见是利,故说此言。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蕅益大师《弥陀要解》:

复次是利,约命终时心不颠倒而言。盖秽土自力修行,生死关头,最难得力。无论顽修狂慧,懡啰无功。即悟门深远,操履潜确之人,倘分毫习气未除,未免随强偏坠。永明祖师所谓十人九磋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此诚可寒心者也。初果昧于出胎,菩萨昏于隔阴,者里岂容强作主宰,侥幸颟顸。唯有信愿持名,仗他力故,佛慈悲愿,定不唐捐。弥陀圣众,现前慰导,故得无倒,自在往生。佛见众生临终倒乱之苦,特为保任此事。所以殷勤再劝发愿,以愿能导行故也。

《称赞净土佛摄受经》:

是善男子或善女人,临命终时。无量寿佛与其无量声闻弟子菩萨众俱,前后围绕来住其前,慈悲加祐令心不乱。既舍命已随佛众会,生无量寿极乐世界清净佛土。

《大悲莲华经》:

临终之时,我当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其人见我,即于我前,得心欢喜。以见我故,离诸障阂。即便舍身,来生我界。

所有众生,若闻我声,发愿欲生我世界者,是诸众生临命终时,悉令见我与诸大众,前后围绕。我于尔时入无翳三昧,以三昧力故,在于其前而为说法。以闻法故,寻得断除一切苦恼,心大欢喜。其心喜故,得宝窴三昧。以三昧力故,令心得念及无生忍。命终之后必生我界。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持名念佛的四大要领

一、极乐弥陀皆系的的实有 极乐世界,为依报国土之名,...

真信切愿并不容易

信愿这两个字,对于我们现在的众生来说,也不是很容易...

中阴身的定义与寿命

中阴身的定义 自亡者断气,第八意识脱离躯壳,至转世投...

高贤已随佛西去,佳话留以励后学

莲池大师《西方发愿文》中的手摩我头,衣覆我体这句话...

念佛四年,站着往生

谛闲老法师当时在金山当知客。有一天,从家乡来了一位...

念佛摄心的方法

原文: 至于念佛,心难归一。当摄心切念,自能归一。摄...

心力不可思议,所以佛力才不可思议

当你的心调整好的时候,你才有资格谈一心皈命极乐世界...

念佛必须要明理,千万不可忽视

教理不明,修行就不得力,说个不好听的话,就是盲修瞎...

【注音版】佛说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

佛说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

十小咒注音版

1、如意宝轮王陀罗尼 南(nan)无(mo)佛(fo)驮(tuo)耶(...

佛说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阿难说:「闻如是。」 阿难白佛言:「有人事佛得富贵...

佛说罪福报应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迦维罗卫国释氏精舍,与千二百五十比...

一位素食者12年的心路历程

是的,我是一个素食者。但是在人群中,我和你没什么不...

地藏如意宝,能满众生一切愿

在《地藏十轮经》中,说地藏王菩萨就是法界的如意宝、...

十界圣凡不离现前一念

论佛法之渊源,总不外于现前一念之心。心也者,万法之...

人在福祸快要来时,观察他的举动,决定能事先知道

【春秋诸大夫,见人言动,亿而谈其祸福,靡不验者,左...

【佛教词典】象迹

【象迹】 p1186 瑜伽八十三卷二十页云:象迹者:谓于不...

【佛教词典】法华三昧忏仪

(书名)一卷,隋智者撰。取法华,普贤观经,及诸大乘...

成佛之前

一日,阿难尊者对佛陀说:世尊,您出生于帝王之家,拥...

圣严法师:远离两面人

所谓的两面人,就是在别人面前是一种样子,在背后又是...

念佛好,还是念观音好

昨接来书,不胜慨叹。既知其病,又知其药,不肯即服,...

以恭敬心供养佛像的功德

前面是把佛像给造出来。有些人他来到寺庙的时候,这个...

念佛能改变因果规律吗

问: 请师父慈悲开示。比如一个人癌症本来该受报的,诚...

是爱,还是交易?

若时不随顺,则都无所爱,尔时起贪爱,唯同于贸易。--...

圣严法师《真正的快乐是什么》

如果有人家里生了小宝宝,一般我们都会说恭喜恭喜、可...

「无」为入禅的方便法门

讲到话头禅,事实上话头禅并不是一个发明,而是很多唐...

星云大师:如何做人处事

做人处事是人生的一门大学问,有的人活到七、八十岁,...

助念主事者宜明理,莫以世间俗情贻害病人

若病人将欲断气,宜三班同念。直至气断以后,又复分班...

持名念佛稳当在什么地方呢

问: 持名念佛一个最大的好处是至稳当,修其它的念佛...

弘扬净土法门的一个重要原则

净土法门唯佛与佛方能究尽,九法界众生靠自己的能力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