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念佛必须要明理,千万不可忽视

昌臻法师  2021/05/1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念佛必须要明理,千万不可忽视

教理不明,修行就不得力,说个不好听的话,就是盲修瞎练。一定要懂理,否则不能成就。

凡夫终日忙碌,应酬既多,回家又不息心静虑。虽然每日早晚两课,而心中未曾一刻安宁。尽管念佛,妄念依然压倒正念(就是念佛的心);也从不体会到离一切相(就是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修一切善法等道理。因之,修行多年,仍然心随境转,自己做不了主,得不到佛法的益处。确实如此。

为什么有人修学佛法多年以后, 竟去学邪门歪道?就是不懂得“心外无法”,而去想“心外求法”,追求神异。这主要就是不明理造成的。比如,对“是心是佛,是心作佛”要完全弄清楚,除非你证悟了。但是,这个道理,我们必须深信不疑。这个就是宇宙、人生的奥秘,这是真理。两千多年来,不少大德也是亲证了的,才有那种成就。

我们必须明白:我们的自性,就是众生的本具的佛性,就是常住真心,永远不坏,其它一切都是假的。因为都是因缘所生法,有生就有灭,不是永恒的。这很重要,必须了解。

所以说:“万缘皆假(万事万物都是假的),一性为真(只有这个本性才是真的)。圣人借假以修真(聪明的人借这个假的躯壳还存在时,去修真心);愚夫丧真而逐假(愚蠢的人把真心丢掉了,而去追逐假的),在假的躯壳上去打主意,费精力,这完全错了!”

为什么念佛可以成佛?

“阿弥陀”三个字,就是无量光、无量寿,就是人人本有的佛性。我们念自性佛,念到结果,妄念去掉了,真性显露了。

我们念佛的心就是佛心,所以说“是心是佛”。尽管我们用妄心在念,但是念来念去,妄念逐渐减少了,妄去真显,就是一个“是心作佛”的过程。懂得“是心是佛”、“是心作佛”这个根本真理,就抓住了一把总的钥匙,一切佛法的理论都贯通了。我们就晓得真是“心外无佛,佛外无心”。因此说:“一切唯心造”啊!

当然,佛法所说的“心”,不是我们所说的心脏,那个叫“肉团心”,实际上与思维活动没有关系。也不是我们平时六根接触六尘而产生的妄心。

佛法所说的“心”是“常住真心”,无形无相、看不见、摸不着,所以不太好理解。但是,我们必须相信,佛陀所开示的是绝对真实的,这个就是宇宙、人生的奥秘所在。这个“常住真心”,不生不灭、不增不减、常住不变的,这个就是人人本具的佛性。我们懂得了唯心净土,自性弥陀,就明了教理了。这个认识不要把它看简单了,能认识到这一点,就是一生成佛的因缘,就是当生成佛的起点。

懂得了这个道理,我们念佛自然就得力了,妄念就能大大的减少。所以,这一点非常重要!这样,我们念起佛来,就容易感应道交。而且,明理的人,往生的品位,也必定能提高。

由此可见,念佛必须明理,明白教理非常重要,千万不可忽视。有人会说:“我们当然想明理啊,但是不识字,文化太低,怎么办?”我建议:我们要有这个认识,知道明理的重要,然后虚心向人请教,特别是重视听经,听正知正见的法师讲的磁带。只要多听,必然能够理解,这并不要好高的文化。

只要我们认真听,认真思考,多闻多思,这样,就能逐步地明白佛法的教理了。所以学佛应该“理事双修”,不要偏废。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昌臻法师文章列表

大安法师: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

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一个体会,在我们青少年的时候,...

突遭不测,这种情况还能往生吗

问: 顶礼法师!弟子突然想,虽然平时也发愿念佛求生净...

只有一切顿舍,才能迸出净业种子

对这个世间的舍,要从真实心里面真的你能舍得掉,真的...

善人念佛求生西方,决定临终即得往生

原文: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妇顺,主仁,仆...

临终千钧一发之际,要帮助病人心无二念

不要把念佛往生看得那么容易,感应不上,也是往生不了...

大安法师:念佛如何才能专心

这是正常情况,不能说你一念佛就能做到一心不乱,这是...

欲明佛道先要放下身心

佛法本无定相,深者见深,浅者见浅。以我们这浅浅的根...

大安法师:持名念佛的方法

问:念佛法门下手易而得效速,三根普被,利钝全收。持...

佛说施灯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舍...

佛说佛名经

佛说佛名经卷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婆提城祇树给...

佛说月光菩萨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竹林精舍,与大苾刍众,而...

佛说法灭尽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拘夷那竭国如来三月当般涅槃与诸比丘...

昌臻法师《学佛先学做人》

今天讲的题目是《学佛先学做人》,分两部分来谈: 第...

在日常生活起心动念中修行

不仅是天天在念佛就算修行了。因为修行就是用佛法的道...

昌臻法师:印光大师对念佛人病中发心的开示

[原文] 念佛人有病,当一心待死。若世寿未尽,则能速...

昌臻法师《做人的基础 学佛的捷径》

佛净宗十三祖印光大师,是乘愿再来的中国近代少见的高...

【佛教词典】萨迦耶见

梵语 satkāya-drsti 。音译为萨迦耶达利瑟致。萨迦耶...

【佛教词典】作家

(术语)禅宗大有机用者之称。碧岩二则评唱曰:赵州是...

修行人为何还会生病

我在信佛,以至于出家之前,都很愿意听暮鼓晨钟。 在二...

对别人好其实是为自己好

有位大学教授给大学新人的信中曾说:想拓展人文视野,...

嫉者,殉自名利不耐他荣

随烦恼二十:言嫉者,殉自名利,不耐他荣,妒忌为性。...

有勇气死,何不更好地生存

《杂譬喻经》中有这样一则故事:从前,有个老母亲唯一...

【推荐】瞋恚的习气最为害人

富贵人更容易瞋恚,稍不称心,就要发火,轻则口出恶言...

星云大师《佛教的圆满世界》

第一篇 涅槃寂静 壹前言 长久以来,佛教有许多深奥微...

【推荐】倓虚法师出家后度化妻子的精彩对话

一九二零年,我和禅定和尚,离观宗寺,一块回北方,预...

人之所以活的累就是因为想的太多

一位搞研究的学者问:整天在紧张忙碌地工作,研究做课...

刻薄不赚钱,忠厚不折本

现在很多人认为诚实就是吃亏。其实,一个人如果失去了...

日常生活应如何修慈心

慈心就似如意宝,能遍流一切资具海、饮食海、欢乐海、...

哪怕是独处,也不要去交那些损友

作为一个朋友,一定要讲信誉。那这个信不欺的意思,也...

佛教如何看待子女

问: 佛教如何看待子女? 理净法师答: 从佛法上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