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昌臻法师:印光大师对念佛人病中发心的开示

昌臻法师  2011/06/2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原文]

念佛人有病,当一心待死。若世寿未尽,则能速愈。以全身放下念佛,最能消业;业消,则病愈矣。若放不下,欲求好;倘不能好,则决定无由往生,以不愿生故。此等道理不明白,尚能得仗佛慈力乎?!

[语译]

念佛的人患病,应当一心求往生。如果你的寿缘还没尽,很快会痊愈。因为你把躯体都放下来念佛,消业的力量最强;业障消除,病就好了。如果执著躯体,只求病好;假使病不得好,决定不能往生。因为你不愿往生嘛!这些道理如果不弄清楚,怎么可能得到佛的愿力摄受呢?!

[体会]

念佛的人,平时念念求往生;一旦病来了,反而怕死,怕死还是要死;但决不可能往生;因为你没有往生的愿心,怎么能够感应道交,蒙佛愿力接引呢?!因此,我们当病来时,只能一心求往生,决不可怕死。如果你的寿缘未尽,反而能速愈。因为你放下躯体,一心念佛,消业的力量最强,业障消除,疾病自然痊愈。如果你的寿缘已尽,因为一心念佛求往生,必能与佛感应道交,蒙佛愿力接引。

当然,能治的疾病,也可用医药治疗。但决不可依赖医药,更不可一心只求病好。因为,我们是业力凡夫,不知道自己的寿缘还有多长。所以,病中只能发愿求往生,最为稳当。如寿缘未尽,反能速愈;如寿缘已尽,必能往生。反过来说,如病来时,只求病愈,只靠医药。这非常危险!如果你寿缘已尽,决不能往生,因你自己不愿往生嘛!纵使寿缘未尽,也要受病苦的拖累,到处访名医,求妙方。不能一心念佛,更不可能放下躯体求往生了!

昌臻病中重读这段开示,体会祖师悲心,誓当依教奉行,书此自警,并愿与同修共勉。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昌臻法师文章列表

散心称名,能否除罪?能否往生?

问:散心称名,亦除罪否。 说这散心能不能除罪呢?你说...

【推荐】《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漫画版

印光大师开示: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为念佛秘诀 都摄六根...

梦参老和尚《用普贤十大愿念阿弥陀佛》

和尚慈悲,诸位执事慈悲,大众师父慈悲,请坐下。今天...

【推荐】如何知道罪业已经忏悔干净

怎么知道我已经如法地忏悔干净了?这有判断方法,我们...

大安法师:八万四千法门只须净土一法就可以吗

问: 藏传净土法门,特别强调往生事因,明观福田 积资...

四十八大愿——(第40愿)随意见诸佛国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随意欲见十方无量严净佛土,应时...

终日走街坊,心中念佛忙

清朝有一位东瓜和尚,名没有传下来,不知什么名字,喜...

净土宗发菩提心十种方法

菩提心的别相有十个。 一念佛重恩故;二念父母恩故;三...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夫满教难思,窥一尘而顿现;圆宗叵测,覩纤毫以齐彰。...

【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阴魔章

楞严经五十阴魔章...

佛说九横经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便告比丘:「有九辈九因缘...

佛说无量寿经

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

昌臻法师法语

○ 佛法就是认识宇宙人生真相的法则。人生就是我们自...

昌臻法师《一句佛号,一部经,一生成就》

一切法门,都要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才能有成就,净土...

昌臻法师《临终助念往生》

今天谈的题目是临终助念往生。学佛的人特别是修净土的...

昌臻法师《七佛通戒偈》浅释

这首偈语是过去七佛教化众生用的,非常重要。实际上只...

【佛教词典】么罗

禅林用语。谓耻辱、惭愧之意。碧岩录第一则(大四八·...

【佛教词典】僧顺

隋代僧(一说南齐僧)。又称道顺。生卒年不详。贝州(...

是枯的好,还是荣的好

药山禅师在庭院中打坐,身边有云岩和道吾两名弟子相伴...

找回那份迷失的心与爱

独在教室,掩卷遐思,倏尔一阵腊梅花的幽香飘入鼻中。...

淡定与慈忍

记得一位禅师曾经说过,无事忙中老,空里有哭笑 。 当...

临终三大要讲记(印光大师文钞选编)

【世间最可惨者,莫甚于死,而且举世之人,无一能幸免...

模写供养地藏像感得地藏菩萨化现

今日我们很幸运,得遇地藏愿王,愿力最大,能满众生之...

你要修福修慧,这句名号就完全具足了

阿弥陀佛遍知法界的智慧之海,用海来比喻智慧的深广,...

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无门慧开禅师有一首偈,开头两句是:春有百花秋有月,...

「人生三很」及出路

今天我和大家探讨的题目是:人生三很及出路。与大家分...

遇到这样的事情,不把它当回事,那就是积阴德

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这就讲到因果了,今天我正好...

【推荐】受持八关斋戒的意义和功德

八关斋戒,是在家佛弟子在月六斋日受一日一夜内短期受...

讲经说法的重大意义

一、讲经说法,是出家僧伽的天职,即本职工作。依佛为...

老僧一打坐,能消万两金

沩山老人曾说过,老僧一打坐,能消万两金。唐裴休丞相...